APP下载

统编本一年级教材教学“四部曲”

2018-05-30张云鹰梁敏瑜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水会四部曲新教材

张云鹰 梁敏瑜

作为教育改革标志性的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2017年9月,我们开始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经过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尝试,我们以为新教材具有较鲜明的三个特征,即:继承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据此,我们历经新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过程后,有如下感悟:

一、继承:渗透传统“蒙学”篇目内容

继承国学传统,既是国家意志的真正体现,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担当。古代儿童的基本课程就是“蒙学读本”,借此识字、写字。其中,广为流传的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蒙学的内容大大增加。如一年级上册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下册的《春夏秋冬》《姓氏歌》《人之初》《古对今》。因此,教师要追本溯源,加强对蒙学读本的认识,把握其中奥秘。如“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一首小诗,包罗万象。通过观察“天”字的甲骨文“”感受“天地人”的关系:“”是一个人的形状, “大”字基本显示出人形,并用“一”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人之上为天,人之下为地。古人的造字规律和智慧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对一年级学生,切勿给予过多解读和让其大篇幅背诵,而应将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把握韵文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趣味。如《春夏秋冬》中,将“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设计成问答对歌:“什么吹?春风吹。什么落?夏雨落。什么降?秋霜降。什么飘?冬雪飘。”还可以是起兴对歌:“春风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夏雨落”等。新教材中这类课文简短押韵,朗朗上口,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应把握韵文特点,可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开展多样的对歌比拼,甚至对歌创作。

二、回归:夯实识字写字教学的规范

新教材中,要求识记和书写的汉字总数表面上有所减少。以一年级为例,识字表由950字减到700字,写字表由350字减到300字。但其要求更为细致和规范。这既是落实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更是体现祖国语言“音形义”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需要。

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三点。一、重视对笔顺笔画的训练。教师要充分把握写字表上的笔顺表,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板块,按结构、笔顺规则对生字进行归类学习,渗透书写方法。二、加强对部首的学习。生字表中,每一课标出本课所要认识的部首,教师在运用“部首识字法”拓展学生的识字量的同时,可通过“拆一拆”,认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分部首积累汉字。如“草木派”——树、花、草;“人体组”——肺、脏、脸等。三、利用儿歌识字。如《姓氏歌》中,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可以开展问答游戏,渗透识字方法:加一加——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组词法——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部首法——我姓徐,什么徐?双人徐。

学龄儿童对识字充满兴趣,尤其对象形字充满好奇。如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四《日月水火》,可通过“象形字找朋友”的卡片游戏,引导学生观察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的联系,深刻记忆。除了课文涉及的象形字外,教师可借助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春夏秋冬》,可激发联想:古人造“春、夏、秋、冬”这四个字的时候,会怎么画?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观察,描述四季的特点,再出示这四个字的甲骨文,对比联想。

三、运用:着力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6至8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文的核心素养又是表达,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说话、写话能力尤为重要。但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离不开语境,新教材保留了口语交际的板块,其目的就是训练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的数量上进行了精简,内容上更贴近儿童生活,形式上更多样有趣。口语交际不再是单元园地的“附属品”,而是独立出来,每两个单元开展一次,更契合儿童的实际生活需要,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如“怎么请别人帮忙”,教师可给学生布置“求助任务”:向办公室其他老师或同学借学习用品;向学校电工求助修理大门等,并请被求助者分享感受、进行点评。再如“打电话”,教师口述一份通知,请学生现场打电话转述给家长。教师可充分创设教材外的情境,将口语交际落到实处。

新教材中,除了“写话”,还在每一个语文园地设立了“字词句运用”的板块,其中涉及词语搭配、句式训练、仿写扩写等练习,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我们的策略有三个。一、写话向阅读教学开放。如:观察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情,把一天的经历写下来。我们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设置情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仿照课文发挥想象练习。二、写话向其他学科开放。如:把心中对奇妙的大自然产生的“为什么”写成问题卡,我们与科学老师合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解疑,写成科普童话故事《一个贝壳的冒险》《蜘蛛躲雨记》《树叶找兄弟》,或写成观察日记等。三、向生活实践开放。你的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我们秉承《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作文教学应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内容指导”,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先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设计表格作为课前作业:

这样,将时间轴由一课延展到一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才能真正写亲眼所见,写亲耳所闻,写真心所感。

四、发展: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儿童语言学习有四大基本规律:一是进化本原律,指语言本原生理媒介是声音,语言首先是情感和语义的声音表达;二是成长本原律,即年龄越小语言学习能力越强,效率越高;三是文化本原律,语言的生命力根植于文化,依赖文化而生存;四是酬勤律,词汇的积累,语感的习成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因此,教师既要贴近儿童的语言和生活实际,创设愉快的学习语境,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我们的策略有三个。一、扎扎实实训练语言点。同在新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四个太阳》《荷叶圆圆》和《一分钟》,旧版的课后导引仅仅只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八个字,而新教材在字词积累和句式训练方面都提出了清晰的要求。这为教师设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供了直接的参考,学生也能在完成课后练习中得到训练。另外,教材对词组训练更为系统。在一年级教材中,主要训练动宾(如打排球、打篮球)、主谓(如蜻蜓展翅、蝴蝶飞舞)、偏正(如弯弯的小路、美丽的天山)等语言结构。当然,教师不需要对一年级学生讲解语法知识,但教师需从专业知识出发,系统地引导学生反復积累词语。二、拓展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大人一起读”(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也是幼小衔接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不再只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还开辟了“家庭平台”,鼓励亲子交流、亲子共读。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外走向生活。由此可布置家庭视频作业,开展“家庭课本剧”等活动课,扩大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三、贴近儿童语言和生活实际,创设语境。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师在课堂上无需对内容作繁琐的分析和解答,巧用儿歌,创设语境,精彩语言便水到渠成。如在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中,除了落实“日、月、水、火、山、石”等识字目标外,我们引入关于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儿歌,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创设语境。以下是教师的课堂实录片段:

1.水会“变身”?

师:听说水会“变身”,你相信吗?

生:水会变,变成浪。

师:变成高高的巨浪。

生:水会变,变成冰山。

师:变成硬硬的冰山。

生:水会变,变成云朵。

师:变成绵绵的云朵。高高、硬硬、绵绵。接下来回答的同学,尝试照这个样子说一说。

生:水会变,变成轻轻的雪花。

生:水会变,变成亮亮的镜子。

生:水会变,变成大大的花朵。

(引入儿歌《雪莲花》:雪莲花,真好看。开在哪?小河湾。

谁种的?小南南。怎么种?你快看:南南扑通跳下水,朵朵雪莲开成花。)

2.山和日:

师:听说,太阳和山是好朋友?

生:因为山是太阳的家!到了晚上,太阳就落到山里。

生:山是太阳的电梯!太阳从山下升起,从山里落下。

生:因为太阳和月亮捉迷藏的时候,山会帮助太阳躲起来!

师:其实,看似高大的山,有时也会害羞。

(引入儿歌《捉迷藏》:春天的山羞答答,总爱戴着薄面纱。太阳公公走过来,揭开面纱看看她:红红绿绿一身花!)

师:如果害羞的是太阳呢?我开个头:太阳娃娃羞答答——

生:总是躲在山底下。

生:月亮想找找不着——

生:星星眼睛亮眨眨!夜晚太黑,月亮找不到,星星打灯来帮忙!

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语言的多样性,教师应将语言的生命力根植于文化,找到语言的源头。这是汉语区别于英语等表音文字的本质特征。汉字由原始图画文字发展而来,表意直观,而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等以象形、会意为主,从字形推导字义。现代汉语虽然经过简化,大部分已看不出其表示的含义,但相比表音文字而言,汉字的表意功能仍十分显著。如学习《姓氏歌》后,可开展“我的姓氏不简单”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搜集和分享有关自己姓氏的名人故事和历史故事,通过了解姓氏的寓意,设计自己的“漫画姓氏”。如一位姓“龙”的同学,在“龙”字的甲骨文字形的尾部加了识字课学到的“水”字,一是因其名字叫“灏霖”,取“甘霖雨水”之意;二是《西游记》中,龙宫深居海中,离不开水。教师相机借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名句点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看来这条“龙”必能腾飞!

新教材还收入不少关于传统节日的篇目,涉及到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春节童谣》,展示了人们从腊八到初一的过节习俗。教师可展示一幅幅年画,找春节的脚步,激发学生回忆春节,分享不同地点、不同风俗的过节经历。仿照“过年谁高兴? ”的句式,现场仿写儿童诗:过年谁高兴?鞭炮最高兴。噼噼啪啪笑不停。过年谁高兴?喜鹊最高兴。叽叽喳喳来报喜。过年谁高兴?爷爷最高兴。子子孙孙绕双膝……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开展节日活动,如将《猜字谜》一课和元宵节融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学过的生字字谜,做成字谜卡,元宵节当天开展灯谜会。

新教材一年级选用了经典诗文,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增加20篇左右。在教学中,我们以诵、读、唱、编、演为主,避免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开展“经典诗文竞赛”,进行诵读评价;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興趣,如“古诗绘本”“古诗新唱”“课本剧”等。

总体来说,新教材在努力重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更为清晰,更易于教师读懂教材、使用教材。但不管教材如何变更,课文终究只是一个例子。作为一线教师,把握课标,熟读新教材,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是永恒的追求。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水会四部曲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把手放进袋子里
食品干燥剂遇水会发生爆炸吗
为什么水会结成冰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为什么水会结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