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是个大社区

2018-05-28刘玉冰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贴品德教育加拿大

刘玉冰

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尤其是位于西南角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气候宜人、基础教育质量高,更是众多新移民的首选。新移民的流动性相对较大,给学校的品德教育带来不少困难。

在BC省学习交流一个月,我发现,虽然加拿大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但道德教育却无处不在。与国内中小学独立开设德育课程和直接进行品德教育的方式不同,加拿大的中小学则以间接的方式开展品德教育,并以“社区”理念(学校不是一座孤岛,而是“社区中的学校”)贯穿德育过程。

在加拿大BC省,学科课程是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在讲授语言艺术(语文课)“身体语言”这一内容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肢体语言表示尊重、礼貌,并让学生画下来、写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或窗户上。再以阅读小说为例,教师除了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读懂故事,还会让学生写下最喜欢的主人公、给作者的一封信、改编或续写故事等,表达自己的看法。

融入学科课程的品德教育

BC省中小学校的所有学科教学,有一个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堂上都有很多小组活动,这与BC省倡导的“社区合作理念”是相通的。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保证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和流动性,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BC省没有统一的德育教材,但是学区网站有丰富的德育教学素材,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经验进行选择和汇编。据我的观察和了解,教师们更喜欢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甚至争议的教学素材,这样方便设计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虽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偏好,但有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几乎每个教师都会和学生讲起的,比如加拿大原住民被屠杀的故事、特里·福克斯义跑(特里·福克斯因癌症而截肢,但仍坚持跑马拉松,故义跑以其名字命名)、粉红色T恤日(反霸凌日)等。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什么启示,以此开展品德教育。

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

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是加拿大中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自行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并邀请家长协助当天的后勤供给和安全保障。这有效地运用了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把学校教育真正置于“社区”之中。

BC省的博物馆资源相当丰富,教师也十分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开展品德教育。比如,学生去参观渔人码头的罐头厂,观看流水线作业的过程,能够了解到当时工人生产罐头的辛劳与危险;坐矿车下到废弃的矿井,能够体验到矿工工作环境的恶劣。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斯坦利公园,给学生讲述加拿大当年的新移民如何残暴地对待当地原住民,以此警示大家要热爱和平、尊重人权。

水族馆、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等也是学校开展品德教育的好地方,教师会鼓励学生去触摸、去操作、去互动,了解地球、宇宙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BC省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宜人,社区中的小公园时常有野兔、松鼠前来觅食。在这里,学生可以和动物近距离接触,学会如何与它们友好相处。

此外,学生也会自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情人节在加拿大是每个人的节日,在这天可以给亲人、朋友、恋人送礼物,有的学生就制作了很多情人节卡片进行义卖,非常有意义。

学校和班级文化

与国内中小学实行的制度化管理不同,加拿大的中小学采取的是半制度化式的社区式的管理。这里的中小学校没有围墙,与社区相通。教学楼里,图书、彩纸、电动转笔刀等公用物品摆放在走廊上,师生可随意取用,而不需征求任何人的意见,更不必审核身份、登记信息。

我参观的学校都有自己的吉祥物,吉祥物象征着一所学校的精神。有的中学还在教学楼走廊两侧张贴往届毕业生的照片,犹如家庭合照。教室里、走廊上的每一面墙,都是“会说话”的教育资源,上面张贴着学生的手工、绘画、书法等作品。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会因为“不好看”而不被允许张贴。

许多教室的门口上方张贴着不同的格言警句,但所有的字体都是小的,似乎等着你去发现、去体会。还有一些学校,在集会的地方挂着不同国家的国旗。校长介绍说,学校有来自哪个国家的学生,就会悬挂哪个国家的国旗。一眼望过去,我发现至少有几十面国旗。

教師在开学初会组织学生讨论班规,制定几条简短的、一致认为最重要的规矩,明文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对于这些规则,教师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例如,教师或同学发言时,其他人必须安静地倾听。一旦遇到有学生违反规则,教师会立即停止上课,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郑重其事地讲这个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会提高嗓门制止学生的违规行为,也不会试图压过学生的声音继续讲课,而是反复灌输“说话棒”的原则。(“说话棒”来自于加拿大原住民的文化,拿到说话棒的人才可以发言,其他人必须安静地听。)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必须做到“眼睛看着眼睛”“膝盖对着膝盖”,体会“尊重”的含义。教师、校长、学区总监要以身作则,比如在与学生讲话或拍照时,他们会蹲下来甚至跪在地板上,以示平等。这些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让他们学会平等、友爱和包容。

在BC省,融合教育被看作是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学会平等和尊重的重要途径。学区总监说,教学特殊学生(智力落后或身体残障的学生)会使教师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渗透到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在加拿大BC省的小学,所有的东西都是小规模的,挂外套的钩子大概有一米高,桌椅很小很轻便,书架和柜子很矮,就连国旗都挂得很低,这令学生们感到很亲切。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就像玩“过家家”游戏一样,有的学生会涂指甲油,有的戴着首饰,有的会用一次性的纹身贴纸,这些都被认为是个人领域的事情,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而不会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

不少学校实行两个年级混班上课,这不仅是因为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少,需要混班上课,更重要的是,这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协助的精神。低年级学生得到高年级学生照顾的同时,也学会了照顾比自己年龄更小的同学,这就像在小区中和不同年龄的小伙伴们玩耍一样。

为了方便学生走路上学,小学都建在社区,所以,学校都很小,每个年级几乎只有一个班,学生互相也都认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轮胎做成的秋千上坐着三个孩子,一个白人女孩、一个黑人男孩和一个黄皮肤男孩。

为了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需要,不同班级会制定不同的规则。在参观教室的时候,我发现有的教室门口张贴着“不许吃坚果”的标语。一开始以为是为了保持教室卫生才这样做,询问后才知道,班上有学生对坚果过敏,所以,师生商量之后,决定大家都不在教室里吃坚果。有的班级规定,学生如果上课途中想上厕所,不必和老师打招呼,只要在黑板上贴一块特殊的小磁铁或一张小彩纸即可,这样做为的是遇到紧急事件(如火警)发生时,教师知道有学生不在教室,会派人寻找。

当然,加拿大的教育并非毫无瑕疵,正如学区总监所说,新移民对加拿大教育的评价总是呈现一个“U”字型,而且最后稳定下来的评价比最初的评价稍低。但是无疑,他们的品德教育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鉴。

(本文摘编自“童言师语”微信公众号,有改动。)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张贴品德教育加拿大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在小区张贴判决书引纠纷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中国年画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人小鬼大狄仁杰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加拿大看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