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全国“两会”教育视点

2018-05-28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两会全国政协委员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与委员们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其中,提高教师待遇、解决“三点半”难题、中小学生“减负”、科技教育等成为热点话题。

大力提高教师待遇

“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教师“压担子、指路子、提点子、给位置、发票子”,给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保障教师合法待遇。陈宝生部长的话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接下来的会议期间,代表与委员们就提高教师待遇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指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中有个核心问题,就是由于城乡发展差距等历史原因,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补充难”,为此,建议实施“国家乡村教师岗位工资性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强化省级统筹,使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切实保障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指出,当前我国实行的“教龄津贴”标准已沿用三十多年,早已不适应当前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因此应在保持现行工资制度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龄津贴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月3—10元,调整为每从教一年按月给予津贴,具体数额达到现行工资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样,教师工资水平将有较大提高,从而提升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呼吁,当前应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并同步修改《公务员法》。他说:“这个制度如果建立的话,就会从法律和制度上真正保证教师的经济待遇,同时也有利于吸引优质的生源读师范院校,有利于已经从业的教师安心从教、终身从教,还有利于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

如何解决“三点半难题”

所谓“三点半难题”,是指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探索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但仍存在资金、资源、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欢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切实解决“三点半难题”的支持政策,比如让公立学校的教师能名正言顺地拿到补贴,心甘情愿、积极地在正常工作时间外照顾学生。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校长马恒燕建议,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根据各地各校情况,因地制宜联合学校、社区、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方案,解决“三点半”難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认为,可以通过地方立法来探索解决“三点半”后的安全问题,让学校可以放开手脚。否则,安全“紧箍咒”套在脑袋上,学校只能将这一时段的活动局限在教室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解决“三点半难题”的通知,各地随后也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摸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一步将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会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会同相关部门加以解决。

“减负”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显示了中央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向来是热点话题,各地各部门及学校都在尝试多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时至今日,大家对“减负”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

“合理的学业负担再重都不能减少,无效的学业负担再轻也不能增加。”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目前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分区域、分学段调研学生学业负担构成要素,评估哪些负担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再对症下药。”

“‘减负不能被过分夸大,不存在没有压力的学习,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学生成长成才必须承受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书记张政文的观点与唐江澎类似。他认为,“减负”要把靶心对准无效的学业负担,要以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负担培养受益终身的关键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认为,孩子的课业负担来自学校简单而低水平的重复强化,过分强调重复书写、记忆的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强化与自由想象。对此,学校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态度很明确: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他指出,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能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认为,治理培训机构乱象不能一阵风,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打好组合拳。合法依规的课外培训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应该支持的,但在市场急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违规乱象,有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出手治理,这既能保护合法合规的培训机构,也能更好地引导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表示,要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对有违师德、参与校外培训的在职教师,要坚决查处并严肃处理。要建立教育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公布无资质和存在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并予以取缔。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建议,加强对民办教师入职门槛的审查及入职后的培训,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各学段教学标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制定培训机构教师准入标准,把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作为培训机构教师聘用的底线,新入职培训机构教师必须接受职前培训,获得能力资格认证。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要加强科技教育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时代已悄然来临。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技教育成为代表与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是最早呼吁“中小学校要不断加强科技教育”的专家之一。他说,人才短缺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科学技术课程现在应该走进小学,开展科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当今社会,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孩子都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信息处理技能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说。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会有新的行业兴起,这些新工作大多以信息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为基础,所以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将成为孩子们将来的立身之本。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晓明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从业者不一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数据分析技能。因此,可以通过推广编程教育、改革信息与技术课程等方式来从小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能力。

“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教师应该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认真反思、评估那些‘机器无而人类有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将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转变为传统教育的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表示。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月3日开幕
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