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挖掘文本内涵 弘扬经典文化

2018-05-25陈昌沐

求知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语文

陈昌沐

摘 要: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文本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鲜活的民族文化血液。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探究文本内涵,弘扬经典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心田。

关键词:语文;民族文化;弘扬经典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8

一、推引经典作品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初步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四大名著,或到各家书店找注音版的名著,或引导其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影、电视等,对学生的文化熏陶有很大的帮助。这个阶段的学生不需要过多的研究,只需要博览、观看,为以后的精读打下良好基础。卡通漫画这类书籍简短幽默,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內容浅薄。而在我国的名著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对祖国经典著作进行推荐是弘扬经典文化的最好途径。

二、挖掘文本内涵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积淀了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深入挖掘文本中传统文化内涵,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悟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价值,从而自觉接受传统的优秀文化。

例如,在经典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文本蕴涵的文化内涵: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拓诗篇,从而感受送别诗的魅力,感悟人间真情。如引导学生“悟诗情”。自古人生伤别离。“送别诗”在古诗词中可谓颇具规模一系。诗人王维究竟怎样表达对元二这份依依不舍的情感呢?我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感悟诗情: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从“更”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酒过多巡,可见情感很深。“尽”说明两人喝酒都一饮而尽,唯有好友才这样喝。这时我因势利导,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学生从多个角度回答。同时,我又进行了拓展,“同学们,你们能推荐一些经典的送别诗吗?让我们共赏一下。”课堂气氛活跃,有的学生谈到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怀,以及对友人的无限劝勉。有的谈到了高适的《别董大》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出高适对友人的劝慰和鼓励……这样学生领悟到了送别诗的内涵,体会到了朋友的深情厚谊,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品味文化意蕴

教材中的选文丰富多彩,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所选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有提倡诚实守信的……选文无不洋溢着人性美、自然美,充满浓浓亲情、真挚的友情。语言文字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人文色彩的光芒。当我们手捧经典著作时,犹如享受中国文化盛宴。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感悟人物形象,体味审美情趣,让学生品其意、悟其味、知其涵,提升语文品位。

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改编的。学生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名著,品读经典,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人物形象,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学生汇报、教师梳理概括出几种学习方式。①读:有感情地朗读。选择“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②说:选择故事精彩部分,再加以自己的想象,有声有色地说一说。③演:邀请几位学生分角色把这故事演一演。④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识人心。⑤写:通过阅读、观看电视剧等,编写诸葛亮识人心的某些场景。此外,教师还让学生收集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进行交流。还把故事编成诗歌,让学生诵读,体味经典。

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热切呼吁人文精神的新时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弘扬祖国经典文化任重道远。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让中华优秀的、经典的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1]钱 萍.挖掘文本内涵,彰显文学魅力——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文本的深层挖掘[J].中学语文,2014(7).

[2]刘绘华.立足学生感知 挖掘文本内涵[J].山西教育(教学版),2017(9).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语文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