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基于任务学习

2018-05-24赵双永

读写算 2018年27期
关键词:任务科学教学问题情境

赵双永

摘 要问题和任务是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要素。问题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提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才能更加生动。问题情境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演示实验等方法创设。任务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载体,设计任务要目标明确,难度适中,体现合作互助。

关键词问题情境;任务;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238-01

科学教学过程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推进的动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任务是学生开展学习,培养能力的载体,有效的学习任务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真正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接下来将结合教学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和设计任务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趣的现象,使学生着迷和困惑。让学生观察、回忆生活现象,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制造悬念,使学生的注意、思维凝聚在一起。当学生原本熟悉的、常见的生活现象转化为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时,学生心理上就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如进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教学时,向学生展示这样的现象:一瓶啤酒被打开时,瓶口出现白雾,矿泉水瓶打开时,没有出现白雾。向学生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问:白雾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啤酒瓶口会出现白雾,矿泉水瓶口没有白雾?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生活现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能以直观、刺激的现象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原有的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最容易产生并提出问题。教师应有意识借助实验,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教师向学生演示浮沉子实验,学生自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小瓶子上浮、下沉、悬浮?进而思考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往空的透明杯子里倒水,杯子后面的箭头发生了偏转,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产生偏转?是凸透镜成像吗?凸透镜成的像是不是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应通过清晰地展示实验现象,优化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教材中新旧知识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当前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常常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出新的课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在进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教学时,学生已经学习过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力的相互作用等知识。教师先演示磁体使小磁针转动,小磁针受到磁体力的作用,那么小磁针对磁体有没有力的作用?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容易回答有力的作用,依据是力的作用使相互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并自己提出问题,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对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使之转动,小磁针的磁场对通电导体有没有力的作用?怎么设计实验证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

二、设计任务的策略

任务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是学生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也可以做为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主动思维,而不再是跟着教师指挥棒走的被动活动。同时,教师要在学习总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并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另外,教学目标陈述要准确,具有可操作性,能让教师观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

任务的难度要適中。如果任务太简单,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对他的能力评价较低而不认真对待;如果任务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设计的任务应是具有层次性的难易适中的任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知识的难度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分析越充分细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要找出学生的“实际状态”和“应该状态”之间的差距,则有利于设计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任务。设计的任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后是可以完成的。对于较为复杂的任务,要分解为具难度梯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任务,形成具层次性的任务链以便于操作。

任务要体现合作互助。传统的教学互动模式一般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任务型教学重视通过合作与互动的形式完成任务,认为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互动模式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灵活的活动形式有利于任务目标的完成。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应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任务实施过程与结果做出适时与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和教师以及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树立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学习意识。

只有创设问题情境,基于任务教学,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更深刻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朱菁英.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6(04).

[2]楼灏.浅议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

猜你喜欢

任务科学教学问题情境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