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男护生职业倦怠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8-05-23朱忠均赵舜君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州遵义563000

吉林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男护生男护士职业倦怠

朱忠均,周 婷,赵舜君(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州 遵义 563000)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过程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征候群。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逐渐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医院对护士技能、知识面、逻辑思维、体能等要求逐渐增加,民众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男性具有逻辑性强、应急能力强、身强力壮[1]等特点,所以男性开始走上护理岗位并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国男护生的数量逐渐增加。现阶段男护士离职率较高,据研究表明,男护士的离职率高达68.42%[2],男护士职业倦怠高于常模[3]。一贯认真工作和学习的作风变得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有弃学冲动。神经外科属于护理高风险科室,具有住院患者病情重、急危重症患者多、基础护理繁杂等特点,专科ICU尤其如此,护理操作技能要求也更高,需要掌握的知识面更广。纵观当下,由于患者家属对医疗期望值高,一旦出现落差便会引发医患矛盾,导致医暴、医闹现象频发。这些社会现状使得刚从学校迈入临床实习的男护生思想负担日益加重,工作缺乏信心,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恐惧和担忧,曾经的踌躇满志、目标明确变得对前途悲观、绝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本人针对近3年来在我科实习的男护生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关带教与管理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63男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本院(含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51名,外院12名。文化程度来看:本科生54名,大专生9名。年龄分布:21~23岁。入选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①在我科实习1个月以上的男性护生;②不含因各种原因留级或者补实习;③未含对学习不干兴趣,生活消极者。

1.2研究方法

1.2.1将2016年9月份以前的实习男护生共52名作为一组,将2016年10月~2017年1月共11名作为另一组。

1.2.2以改良后的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63份调查获得资料。改良后问卷资料为情绪耗竭(1、2、3、4、5、共5 题)、去个性化(8、9、13、14、15共5题)和职业效能(5、7、10、11、12、16共6题)三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 1~5分,从不为1分,1~2次/月为2分,1次/周为3分,>1次/周为4分,1次/d为 5分,分值越高则倦怠越强。五点计分平均值中间数为3分,2分及以下分以下者表示职业倦怠较低,3分者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一般,4分及以上者表示职业倦怠严重。取平均值。

1.2.3发放时间为将出科时候,与出科考试同时进行。

1.2.4对神经外科男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获得资料,出科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核40%,操作考核40%,满意度患者20%。

1.2.5对男护生的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调查获得资料。

1.2.6对2016年10月份以后的男护生进行针对性干预。

1.2.7应用EXCL表格对男护生工作倦怠问卷调查表、出科成绩资料、访谈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职业倦怠干预前后比较: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及干预后职业倦怠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2综合考试干预前后比较: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虑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及干预后综合考试成绩表

2.3带教老师满意度干预前后比较:带教老师满意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对带教老师访谈结果

综上所述,通过干预措施,实习男护生的综合素质、工作态度方面得到提升,职业倦怠程度得到缓解,男护生流失得到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随着社会对待男护士这一职业观念的不断转变,学校招收的男护生逐年增多。然而由于职业倦怠的发生,导致男护生大量流失,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匮乏,社会就业压力增加。为了减少教学资源浪费,给护理事业注入更多的男性元素,加快护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稳定男护生的就业信心,特做本研究。

3.2初入神经外科临床实习的男护生从无压力、充满欢乐的校园一下子进入时刻面临生死的医院进行临床学习,他们从自身需要关注、呵护的学生、孩子,转眼间变成一个需要去呵护、关爱他人的人,角色发生了逆转,每天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学习和实习任务,还要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面对日益猖獗的医闹以及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在充满紧张、压抑的工作状态下,患者、家属的不认可,带教老师的呵斥,形成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强烈的自我否定导致心理压力急剧增加,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本研究中的一部分男护生因职业倦怠,怀着一种为拿文凭、混日子的心态,纷纷在校外发展第二职业,此类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下降,缺乏工作激情,工作质量和效率低下,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不理想,极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3.3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对2015年8月以后的男护生拟定相关干预措施,如下:

3.3.1加强心理教育:注重男护生的心理疏导,利用岗前教育等方式采用小组或个别谈话,多渠道了解其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男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男护士这一角色的观念转变和社会需求,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3.3.2改变科室带教模式

3.3.2.1转变带教模式:由以前的单教专业技术转变为专业技术-社会-心理一体的教学模式。为此,要求带教老师关注每一个男护生的心理动态,利用空闲时间或下班时间对男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他们指出前进的方向道路。

3.3.2.2增进师生之间互动:鼓励男护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每到科室组织的春游、聚餐等邀请他们参加,并为他们组织节目,如模拟就业面试、组织演讲活动等,增加他们的面试信心和面试能力。

3.3.2.3鼓励实习护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科室的质控管理。科室老师做科研项目尽可能邀请有意向的同学参与,我科成功邀请一名护生做成一例研究成果——匀浆食谱,用在患者身上效果明显,改善了危重患者的营养障碍,提高了护生的职业信心,鼓舞了护生的士气。此外我科规定,管质量控制的老师必须要带一名实习护士参与质量控制管理,如科室的满意度、不良事件等,不但降低临床老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提高了实习护生的工作兴趣。再次,积极鼓励同学参与老师的学习兴趣小组,如静脉输液小组、伤口治疗组、糖尿病小组、品管圈小组等。

3.3.2.4优化科室氛围:科室不单要优化科室同事之间的氛围,化解老师和老师之间的矛盾,还要求带教老师还要关注实习护生之间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拉近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距离。

3.3.2.5强化专科知识和人文关怀并重:要求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每天组织学生床边查房,每周组织教学大查房,对危重患者、疑难问题首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护理措施和观点,并对观点进行鼓励与纠正。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要求带教老师做好带头作用,获得家属的认可和支持。

3.3.2.6培养男护生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观老师的各种技能比赛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加竞争意识,树立挑战自我的信心。

3.3.2.7树立就业信心:邀请本院积极向上、职业素质较高的男护士老师对男护生做就业相关知识讲座。

3.4通过有效的措施干预,男护生的职业倦怠明显得到改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合格率增加,增强了学习及工作的主动意识,自我效能感及职业信心明显得到提升。

4 参考文献

[1] 徐小兰,魏桑梨.对大专男性护生护理教学初探[J].护理学杂志,2003,18(4):299.

[2] 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83.

[3] 马秀娥.男护士职业倦怠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176.

猜你喜欢

男护生男护士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男护生在妇科实习期间的应对及带教技巧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男护士渐成“香饽饽”
护理学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院在校男护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392名本科男护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探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手术室男护士入职临床带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