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研究生就业心理及行为

2018-05-23张永明董凯元李志会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研究生

张永明,董凯元,李志会*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02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综合办,北京 100730)

就业心理是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准备、就业认知及就业压力等各种心理状况的综合[1-2],就业心理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行为应对方式。成功的就业不仅需要出色的个人能力,良好的就业心理调适和行为应对也必不可少。医学研究生在就业中可能面临种种心理问题,对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应对方式的研究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和心理辅导,保障毕业生更好的就业[3]。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以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届毕业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均为医学类硕士或博士。采用便利抽样法,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有效回收率为87.4%。

1.2研究工具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家庭人口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月人均收入等;②在校学习情况:学历层次、学位类型、专业、在校期间获奖情况、英语和计算机水平等;③就业心理及行为应对方式:就业形势的看法、初次面试预期表现、对同学成功就业的心理应对、目前就业选择的满意度、签约后得到更好单位是否会选择违约、签约后用人单位违约的应对、录取意向确定后是否马上签约、多次被拒后的应对、考博失败的应对、考博与工作的选择、毕业时仍未就业的应对、签约单位不理想的应对。

2 结 果

2.1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437名医学应届毕业生中,男女比例1∶1.26;政治面貌以党员为主,占50.3%;生源地排在前三的依次为二线城市、城镇和农村;41.9%的毕业生为独生子女,家庭人口数平均为(3.9±1.0)人;父亲教育程度以中专或高中居多,占比36.6%,其次为初中(24.5%);母亲教育程度以初中最多,占比32.0%,其次为中专或高中(30.9%);父母亲的职业排在前三位的为农民、事业单位和个体户;家庭月人均收入均值为5 227.6元,离散度较大(表1)。

2.2在校学习情况437名医学研究生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和药学等医学类专业。学历层次中,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为1∶1.22;学位类型中,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比例为1∶1.77;67.7%的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43.9%获得过院系以上荣誉;97.0%的毕业生英语水平为六级;58.1%通过国家计算机水平二级考试(表2)。

2.3就业心理及行为应对方式

2.3.1 就业心理 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65.5%的毕业生认为通过努力就能就业,但仍有17.4%感觉就业困难,2.5%对前途感到担忧,仅有14.0%对就业很有把握,说明医学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信心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和促进措施十分必要。对于初次面试的预期表现,总体心理状态较好,57.2%的毕业生认为能够从容面对但表现一般,30.0%表示很有把握思维敏捷表达流畅,但也有10.3%认为可能过度紧张语无伦次。当看到身边同学成功就业时,选择最多的心理变化是羡慕(42.3%),但也有28.6%表示焦虑不安,22.2%认为无所谓,少量会选择自卑(1.4%)、嫉妒(1.4%),甚至愤恨(0.5%)。对于目前已有明确就业意向单位的毕业生,69.6%表示很满意,23.6%表示不是很满意但比没有强,总体就业去向的满意度尚可。如果多次未被用人单位录取,大部分毕业生会保持积极的心态,88.6%会查找原因继续寻找就业机会,3.4%寻求亲友帮忙推荐,仅有0.9%会自暴自弃、心灰意冷。

2.3.2 行为应对 签约后若有更好的单位,38.9%的毕业生选择不会违约,33.2%认为不确定,27.9%选择会违约。如果用人单位违约,49.9%的毕业生会选择找学校帮忙,但自认倒霉的比例有19.5%,16.3%选择找单位私下解决,找熟人解决和告上法院的比例分别为6.6%和6.4%,1.4%选择找省市级就业指导部门调解。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如果有单位愿意录取,大部分毕业生还是保持谨慎的态度,87.2%不急于签约,9.6%会选择马上签约。平时学习较好但考博失败,绝大多数毕业生会选择就业(84.6%),也有14.4%选择继续复习来年再考博。对于既考上博士又找到理想工作的硕士毕业生,72.1%会选择就业,26.9%选择继续读博。如果毕业时仍未能成功就业,48.3%的毕业生会降低标准继续求职,27.2%仍会维持自己的标准继续求职,18.3%选择放弃求职去考博或出国,5.0%考虑自主创业。如果有单位愿意签约,但个人觉得不理想又没有更好的选择时,88.2%的毕业生仍会选择当年就业。

表1 研究对象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表2 研究对象在校学习情况

3 讨 论

3.1医学研究生就业信心有待增强随着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北京等大城市对于用人规模无大幅增加趋势,甚至缩减,由此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4]。调查的437名研究生中,67.7%的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43.9%获得过院系以上荣誉,97.0%的毕业生英语水平为六级,58.1%通过国家计算机水平二级考试。可见,毕业生总体实力较强,但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有17.4%的毕业生感觉就业困难,2.5%对前途感到担忧,仅有14.0%对就业很有把握,说明医学研究生的就业信心还需不断加强,需要通过就业指导和采取必要的促进措施来增强就业信心[5]。

3.2毕业生就业途径有待扩展调查中发现在医学研究生就业求职过程中,行为应对方式较为理性。表现在当用人单位违约时,49.9%的毕业生会选择找学校帮忙;在选择单位过程中,87.2%的毕业生不急于签约,保持谨慎的态度;当毕业时仍未能成功就业,48.3%的毕业生会降低标准继续求职。但也存在个人觉得单位不理想,没有更好的选择时,如果单位愿意签约,88.2%的毕业生仍会选择当年就业的现象。说明医学研究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就业意愿强烈,甚至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时仍会选择就业。这就需要鼓励多样化就业选择,拓宽就业渠道[6],增加就业机会,期望毕业生能找到自身满意的工作。

3.3高校应加强研究生就业辅导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医学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应加强就业辅导[7],更多地关注感觉就业困难和对前途感到担忧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在本调查中所占比例达20%。要开展相应的针对性辅导,提高就业自信心。同时应开展面试技巧的培训,促进就业成功。在调查中,57.2%的毕业生认为面试时能够从容面对但表现一般,30.0%表示胸有成竹、思维敏捷、表达流畅,但也有10.3%认为可能过度紧张语无伦次,说明总体心理应对较好,但仍需改进面试的表现。同时,也发现如果多次未被用人单位录取,大部分毕业生会保持积极的心态,88.6%会查找原因继续寻找就业机会,3.4%寻求亲友帮忙推荐,仅有0.9%会自暴自弃、心灰意冷。因此,对于极少数自暴自弃的毕业生需加强关注,积极引导,帮助解决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有责任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举办有针对性的校园招聘会,发挥网络优势,推送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鼓励创业;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注重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8]。

【参考文献】

[1] 刘春雷,孙崇勇,马小亮.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1):39-41.

[2] 于西贝. 医学生就业心理、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1-59.

[3] 王平,吉峰.医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57-58.

[4] 赵俊岭,穆拉丁库热西,张茜,等.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及提高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5(16):5-6.

[5] 周红霞,楼世洲.基于就业信心指数的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4):71-76.

[6] 周硕,吕世军,谷朝霞,等.浅谈构建“互联网+”模式医学生就业新途径[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74-75,78.

[7] 杨利江.小组社会工作模式在研究生就业辅导中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7(12):23-24,26.

[8] 牟基伟,张美佳,李江华,等.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2):62-63,6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研究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