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8-05-21颜婉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

颜婉婷

【摘要】如何利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关键词】创新 创新意识 开放式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38-02

一、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1.抓好“双基”教学,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必备条件

教学中只有抓好“双基”教学不断巩固学生学习的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法,才有可能成功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则,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将成为空谈。同时,教学应当要面对大多数的学生,教学的设计要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

例如:在学完《数轴》一节后复习有理数的比较大小中,以前一般会提出“怎样运用数轴比较-4与-7的大小?”,现在通过改进,删去了“运用数轴”,使题目对学生来讲条件更为宽松、可有不同方法,给了学生更广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用“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来进行比较,还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更有创意的方法:“-4比0小4,-7比0小7,因而-4比-7大。”这个问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是一个难题,又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多数的学生都能回答,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而且学生在对旧知识充分理解后又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得到课本中没有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实践中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广泛兴趣,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掌握广泛的有关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解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一节的引入中,设计问题:“怎样测量一座七层楼的高度?”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回答出下列几种方法:

①从楼顶垂下一根长线到楼底,再量出这条长线的长;

②量出其中一层楼的高度再乘以7;

③测出离楼底某距离的一点对楼顶的仰角用解直角三角形计算求得;

④用一条足够长的皮尺直接量出楼高……等方法。

在回答讨论中,学生积极踊跃,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锻炼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把知识在实际中创新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面对大多数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

应当立足于课本的基础知识,有意创造那种“蹦一蹦,够得着”的机会,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动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看得懂,都能去积极思考,并能有所收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敢于发言,在教师的鼓励下勇于創新,要让课堂体现出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学生,这种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教学对树立学生的信心是非常有益的,而信心是学生能否积极进行创新的重要条件。

比如,在上《正数与负数》一节中,引入新课时,引用了一个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问题:“在上周五上完课时,某寄宿生的生活费仅剩下1元,此时由于周末他必须回家,而乘车到他家的车费是2.5元,请你想一想他回到家时的生活费是怎样一个情况?”学生在一开始不适应于开放性地思考,很多回答此人没有办法回家。教学中再次强调,按“必须回家”的思路去探讨,引导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办法让他能够回到家,学生接着思考得出了下列的一些答案:

①走路回家,到家还剩1元;

②用0.4 元打个电话叫父亲骑摩托车来接他,到家时还剩0.6元;

③向别人借了1.5元乘车回家,到家时欠1.5元;

④ 搭便车回家, 到家时还剩1元;

⑤ 用1元钱乘车到半道, 余下的路程步行,到家时正好没有钱。

教师可以通过“剩”、“没有”、“欠”三者之中存在的相反量关系,引入到新课的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又让学生进行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行了激发和培养。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必须重点对学生进行数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学在本质上属于思维科学,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的产物,而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善于诱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常常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从旧知识中进行探索,学会去发现新结论,使学会完成由旧知识中再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达到渐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一种特殊情况”,引导学生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中通过类比,由两者不同点“对应边相等”与“对应边成比例”之中思考探索得出关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再进行逐个证明。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由旧知识中用类比,猜想等方法去探索得出新知识,体验了知识的创新过程和数学知识的探索中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加强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尽报能地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多数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图多变等,种种变式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等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解“△ABC中,AD为角平分线,求证:AB:AC=BD:DC”引导学生用多种解法,得出以下图中几种类型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由学生思考作出辅助线并进行证明。在思考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性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进行逆反设想,培养逆反思维,提高思维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逆反设想,可拓展学生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圆的内接四边形》一节的教学引入中,让学生思考“四边形是否都有外接圆?”学生得出:不一定。再让学生反向设想:“有外接圆的四边形应满足什么条件?”从而由学生探索提出本节定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向设想,结合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成功进行了知识的创新,锻炼了创造性思维方法。

三、在数学教学中,转变教师观念,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应当只是标新立异,教师在教学当中,也不能仅偏向于让学生做一些难题上的探索,应当在教学思想上有重大的转变,强调思想的开放性,彻底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探索、讨论,体现和暴露学生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上《整式》一节中,讲完单项式并做了课本练习之后,巩固练习中可以加入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举一个系数为-2,次数为3的单项式。”这看去是一个很容易的题目,却是一个答案不确切的举例开放题。开始多数学生不能开放性地想问题,被“要有确切的答案”这种封闭式的思维束缚着,写不出来,但通过调动能写出来的学生,让他们把得出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很快大部分学生理解了题目,并跳出了封闭的思维方式,写出了许多与已有的答案不同的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单项式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和巩固,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开放性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養创新意识,必须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

要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必须挖掘教材,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知识的本质,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而不仅是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地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创新 。

比如,在讲授有理数的加法新课中,可以让学生解决:“(-2)+3=____”,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以下解法:

①等于-5,因为2加3等于5,而第一个数为负数,因而符号定为负;

②等于1因为比-2大3的数为1;

③等于1,若设原欠款为2元,现收3 元,则还了欠款还余1元;

④等于1,若设向东为正,先向西2米,再向东3米结果为向东1米;

⑤等于1,因为(-2)+3=[(-2)+2]+1=0+1=1,其中-2和2是互为相反数,互相抵消得0。

在这些解法中,方法①虽不合理,但能积极参加思考,并用了知识的迁移,要进行表扬并加以分析;方法②综合了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创新运用;方法③和方法④学生结合实际和学习过的正数与负数的知识,把知识进行了创新运用,得出了解法;方法⑤虽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尚没有学过,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新意的运用在这里,也应该受到肯定。

参考文献:

[1]杜庆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数学月刊,2010年第3期.

[2]刘利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三条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

[3]孔凡海.《当前世界数学教育的三个特点》[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
开放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