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探究

2018-05-19蔡丽然

读天下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研究

摘要:从2001年6月份开始,我国正式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新”,体现在理念新。实施新课程必须创新课程理念,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因此,研究本课题无论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还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研究

一、 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解读

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指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课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部分内容。

二、 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限制因素及其原因

(一) 评价制度不科学

首先,现行的中高考制度制约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课堂要合作学习,但现在仍然是一张卷子定终身,教师为了应付中高考,学生以升学就业为目的而学习,使得新课程的推行步履维艰。

其次,学校传统管理评价制度制约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学校应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相吻合,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

(二) 新课程实施的物质保障不完善

首先,教育投入不足制约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一直以来,教育投入不足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资金投入不足使新课程理念的发展与转化后劲不足。

其次,教学设施不完善制约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笔者实习的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相应的学具缺乏,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不高。一周只有两节信息技术课,还不能保证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只有毕业班才能使用多媒体设备,遇上级部门检查,还得连夜从兄弟学校借。

再次,师资匮乏制约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额,教师结构老龄化,层次不等,知识老化,缺乏大胆创新意识,代课教师比重大,不能适应现代发展。教师负担很重,一位教师常常担任两个年级的至少两门文化课,生师比严重失调,教师精力分散,根本无暇顾及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贯彻。

(三) 教师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首先,许多教师缺乏参与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但同时教师也是一种职业。许多教师安于现状,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仅仅把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不仅没有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甚至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教师缺少对新课改的研究意识,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新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行为转化的程度。

其次,教师技能不过关。教师的教学行为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教学技能表现出来的。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适应不了现行的新课标教材,所以,吃不透教材,抓不住重点,也就不能驾驭新课程的课堂。教师自身的技能不够硬,无形中就限制了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

再次,传统教学方式惯性大。新课程改革实施到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很少有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大多数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方式有其优点,但现实的情况不具备实施条件。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仍然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类实践作业少之又少。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惯性加上现实阻碍的因素,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 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对策

(一) 完善评价制度

首先,我们可以本着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邀请学生家长加入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争取家长的支持,建立一种家长有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新机制。我们要利用社会丰富的资源开展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渗透,使学校、家长、社会在新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

其次,改革教师评价制度。评价制度与方法能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控制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评价制度的主体除了学校、学生家长,还应该包括学生和教师自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兼顾学生成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发展。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评价方法是科学的,有助于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

(二) 完善物质保障

首先,与教学理念和新教材相关联的仪器设备必须具备。只有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才能保障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其次,教师的待遇必须得到保障,从而保证师资力量的充足。教师待遇不足直接导致师资力量匮乏,结构老龄化,知识老化,缺乏创新意识。保障教师待遇,才能改善现状,确保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再次,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给予激励。恰当的激励有助于增加教师参与改革的动力。政府和社会各部门要在教师的福利和工作环境上设立激励措施,奖励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这样才能激发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实现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

(三) 加强教师培训

首先,采用统一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统一培训主要是请一些专家把新课程理念告知一线教师,使教师正确解读新课程理念。通过实践检验了的理念才能真正被教师接受,也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校本培训的实施可以将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钻研,开设一些交流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怎样把新课程理念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其次,努力消除教师的教育惯性。树立以教师为本的课程改革观,课程改革要求课堂管理者不但要把教师当作改革的真正执行者,还要把教师当作改革的主体,在实践中体现教师的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开拓与创新。由于这场变革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不存在现成的、可套用的模式。因此,有关新课程理念转化的策略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本文只是从有限的方面描述了新课程条件下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一些内容,实际上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还涉及很多因素,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所有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小新,安金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中的教学观念冲突及其消解[J].现代教育论丛,2009(3):35.

[2]Stenhous, L.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m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 London: Heinemnn,1975.

作者簡介:

蔡丽然 河北省石家庄市,西白庄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