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2018-05-18傅毓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高中数学

傅毓涛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合理化的创设有利于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科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鉴于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60-01

一、概述

所谓问题情境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内部知识经验与外部事物问题之间的冲突,诱发其强烈的思考动机与思维意向,并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现代化社会,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还符合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将其思绪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运用问题情境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究呢?基于此,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以科学为依据.设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问题的引入和展开,要有技巧性。

2.适度性原则

准确把握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规律為基础,尽量选取学生比较熟知的事物,紧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兴趣爱好.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时机,选择最佳的突破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探究性原则

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在摸索和探究中自主学习.同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题中某一条件,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引出不同的结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互动性原则

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问题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有利于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赋予数学课堂生活化场景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而提炼出具体的数学信息和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和谋划,创造有生活色彩的数学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和丰富化,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章节时,教师可以将指数函数和图形进行转化和比较,然后让学生从生活场景中寻找相似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将抽样的、新的概念以一种生活化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以此提升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和记忆。

2.小组合作,诱发学习动机

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其难度不止提高一个度,而对于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上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如果单纯依靠学生自己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所以,这就需要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公平地分组,让其在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一节时,如果直接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等比数列的形成过程,可能等到下课学生也不一定给出正确答案,而如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其结果就可能截然相反,俗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当一群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聚在一起思考问题,其产生的化学反应往往比教师所预期的还要好,从而也就能很快得出“错位相减法”这一解题规律。

3.选择恰当的新旧知识交接点、通过学生自主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

数学概念、原理、公式往往比较抽象,并且新旧知识都是互相串联的,所以要打好数学基础,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联接处设置问题,这样就能巩固旧知识,又能解决新问题,比如学习余弦定理时,可以引入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让学生来进行联系。教师也可以运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将高中数学中相似的数学名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设置相同的问题探究不同的解题思路。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布置教学主题,让学生结合主题设置多样化问题,进而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讨论、研究和评价,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借错题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教师要注重错题的利用价值,优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错题问题中,纠正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点,深化所构建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以苏教版《解三角形》章节下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该章节学生已学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题知识,科学设置新课题课堂问题情境,比如,已知sina+cosa=1/5,其中的a范围为(π/2,3π/2),请问sina-cosa的值是多少?在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正弦和余弦定理知识,来解答该试题,可以随机抽点几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解答全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和班级学生共同探讨这几名学生解答情况,发现很多学生得出的结果都是±7/5,实际上7/5才是正确答案。教师可以借助“±7/5”这一错误答案,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错题进行反思,想想问为什么正确答案不是“±7/5”,可以相互探讨、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不断思考,寻找试题解答错误的原因,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即忽视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其中的未知数a范围只能为(π/2,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该错题,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课题知识,进一步设置相关试题,让学生解答,分析错题的过程中科学消化新知识点。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讨、分析和解决课堂问题中,消化、吸收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经验。

参考文献

[1]郭君红.高中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J].中华少年,2017,(12):180-181.

[2]吴桃李.浅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7,(12):52-53.

[3]周贤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技巧探微[J].教育艺术,2017,(04):62.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高中数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