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连贯探究活动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18-05-18赖汝燕

考试周刊 2018年49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连贯培养

摘 要:探究活动是情境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只有在探究活动中自我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情感升华、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探究活动;连贯;培养;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关键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改革的新目标,在国家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中居于基础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面对、学习、探索并落实于课堂教学中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学科倡导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 和公共参与等四大素养。笔者试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运用连贯的探究活动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的粗浅探索。

一、 以“小品模拟”活动引入话题,在角色饰演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设置连贯的探究活动得从导入环节开始,在导入环节引入本框的中心话题,之后的师生互动环节和讲授环节都围绕此话题深挖或展开,结尾环节也应与导入环节首尾呼应。课堂一开始,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积极体验自己在探究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设置了有趣而真实小品活动《我的博士爸爸》,一下就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小品主要人物:同学甲扮演小明(一年级小学生);同学乙扮演小明的爸爸(北大毕业的博士);同学丙扮演小偷(口袋揣了一长夹子);同学丁扮演被盗者。

小品主要情节:小明爸爸是北大毕业的博士,今天放学来接小明回家。在他们乘坐的公车上,小明发现有一中年男子偷前面女孩的钱包,可女孩塞着耳塞哼着歌浑然不知。小明想要指出小偷,刚要出声就被爸爸捂住了嘴巴,爸爸用食指做了个嘘的动作示意小明:别管闲事,别出声,很危险。小偷见没人敢吭声,果断地用夹子夹出了钱包。小明想着老师说过:遇到坏人要勇敢机智地与其作斗争,他灵机一动,挣开爸爸的手,跑到女孩身边,大声说道:大姐姐你的钱包掉了,这位叔叔帮你捡到了。女孩这才发现自己的钱包被盗了,迅速从小偷手中夺回錢包。这时车上的人们闻声向小明发出了赞许的声音,司机知道后二话不说,直接将车开到了中城派出所。小偷被警察带走,小明心里特别高兴。此时,车上有一个人的脸通红通红的,他就是小明的爸爸。

围绕小品设置三个探究问题:1. 若当时公交车上的是你,你会怎样选择?2. 你认为造成爸爸和小明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有哪些?3. 你觉得该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道德冲突问题?

围绕上述问题,同学们发表了许多不同观点,在此我列举两个较为典型的观点。同学甲:“老师,我认为道德冲突主要是由于社会大环境不太好造成,记得初中时班上一同学因为揭发别人偷自行车的行为,遭到威胁和报复,没过几天他的单车也被盗了。您看,这本是正义的行为却招致不良后果,以后谁还敢揭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该同学以身边的一次经历来判断整个社会大环境不好,显然有些以偏概全了。我赶紧追问:“小偷猖狂,我们是否就可以选择放任自流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不行!”我继续引导:“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点子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大家纷纷发言,提金点子。

同学乙说:“要是我,我会偷偷地把小偷拍下来发到网上去,再对他进行人肉搜索,看他还有没有脸偷东西。”其他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我见机趁热打铁:“这个做法可取吗?为什么?”“不可取,小偷也有法律规定的合法权益。这样做,会侵犯他的肖像权和隐私权等。”抓住这点,我及时给了同学们高度的评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应当勇于揭发,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敢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应当树立义务意识和法律意识,用合法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切记蛮干。解决道德冲突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公民多方形成合力。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用睿智的眼光看待道德冲突,用理智的思维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用机智的行动解决冲突。”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与义务意识等。这一环节,通过同学们的亲身模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以及教师的点拨评价和正确引导,使同学们认识到偷窃行为是违法的,揭发小偷要用机智且合法的手段,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应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在无形的教学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法治意识。

二、 以“激情辩论”活动拓展话题,在思维碰撞中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

组织和呈现一场精彩的辩论赛需要学生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前需要学生主动去组队挑选手、主动去找支撑论点的相关资料,主动去思考比赛策略等。将辩论赛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紧扣导入环节的话题,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小品人物中的小明的思想道德修养很高,可谓是个德者;而小明的爸爸是北大博士,可谓是个才者。就两者比较而言,哪个更为重要?就此设置一个辩题。男方观点:才比德更重要;女方观点:德比才更重要。双方在激烈的辩论中纷纷呈现出精彩的观点,其他同学频频鼓掌。最后教师进行点拨:这场辩论结果不分伯仲,双方都是赢家,生活中两种修养都很重要且紧密联系,它们并不冲突。司马迁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告诉后人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理性精神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在激烈的辩论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修养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中树立起争做“才德全尽的圣人”理想信念。在唇枪舌剑中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辨能力、快速反驳能力;培育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品质、团结合作学习品质、全面理性分析问题的品质,进而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

三、 以“畅谈梦想”活动提升话题,在畅谈梦想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同学们的主动表达,当同学们从愿意说出到敢于表达再到乐于交流时,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自然呈现于课堂,教师就能因人而异加以激发和引导。

紧扣上一环节中辩论的话题,我创设了“畅谈梦想”的活动,在民主、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畅谈自己的梦想。有人说要当一名律师多为社会伸张公平正义;有人立志成为优秀的翻译官,为“一带一路”的发展做贡献等等。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制度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和拥护。从同学们的梦想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信心,同学们的政治认同感油然而生。

四、 以“学习榜样”活动回归话题,在观看视频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央视特别节目 《榜样》 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说: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航标,指引未来。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也离不开榜样的力量。

紧扣上一环节畅谈梦想的话题,我让同学们观看视频《朗读者——秦玥飞选择了希望的田野》。秦玥飞心中的梦想,不是在国外找份收入丰厚的工作,而是选择到最基层的农村当一名村干部,他用自己的智慧才学改变农村,他用自己的青春奉献社会,他给我们诠释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公共参与是指公民有序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该视频给同学带来了内心的震撼,是思想深处的一次洗礼。让同学们感悟到面对选择时应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自己前行;意识到在实践中应不断追寻更高的道德境界;领悟到攻读科学文化知识的根本意义在于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这正是同学们应逐步形成的公共参与素养。

總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设计除了要注重趣味性、真实性、生活性之外,还应注重连贯性和有效性并存。探究活动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多个活动的堆积,学科素养的培育绝不能停留在表面热闹非凡而背后却无实质意义的活动中。若能让学生在一个连贯的探究活动中来分享观点、达成共识、体验快乐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将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永新.用情境问题熔铸学科核心素养——以“矛盾基本属性”教学为例.

[2]董旺森.主题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模式.

作者简介:

赖汝燕,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连贯培养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