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点体会

2018-05-18吕海英

考试周刊 2018年47期
关键词:情景化故事化有趣

摘 要:有效课堂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我校也在尝试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我依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体现有效课堂理论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有趣;故事化;情景化

一、 课堂必须要让孩子感到有趣

1. 数学语言童趣化。低年级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尽量避免枯燥生硬的理论说教。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都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以保证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懂老师要表达的意思。如:在孩子刚刚进入一年级学习1~10的字形时,我在黑板上画出1~10各數的与孩子生活实际相关的物体,并编成了顺口溜:1像小棍直又直,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一听,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钩东西,6像小哨吹一吹,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蝌蚪尾巴摇,10像铅笔加鸡蛋。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童趣化,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与童话中去,从而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数学问题故事化。将数学问题由原来的复杂转为简单,实际上这是在激发孩子去主动探求,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使数学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渗透到教材中,巧妙设计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然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例如:书上有一道图示题,15个红萝卜分成3捆,每捆5个,要求学生解决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一道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的完成列式、计算、作答的环节。如果换一种方式,把这道题故事化:兔妈妈从地里收回来15个红萝卜,要分给她的3个孩子,怎样分三只小兔子才不会有意见?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兔子分萝卜的故事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灵动,孩子们就会不自觉地被课堂教学内容所吸引。

3. 数学课堂情境化。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任何事物的注意力时间较短,数学知识又枯燥无味,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学生知识的渴望。数学课本中有部分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味,对于这样的知识教师要把它搬到生活实际中来,赋予一定的生活情境,这样本来枯燥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就显得不再那么单调枯燥,而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在这种熟识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取币、付币、找币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已经会购物了,但应带多少、付多少、找多少,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模糊,教学伊始我创设了小熊开了一家超市,小熊的超市里有食品和书籍,提问:孩子们你来到小熊的超市你想买什么呢?你会付钱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从而产生了问题的需要,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讲授。其次,课堂教学中在大情境中还要创设不同的小的问题情境:如小猴要买一个汉堡,付1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杂志,还剩多少元钱?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在情境的引领下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发生碰撞,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更高了。

二、 直观性强的数学教学便于孩子接受和理解

1. 图题结合直观理解题意。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教材配有大量插图,辅助学生理解题意。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插图,与文字结合更好的理解题意。可以采用要求学生先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用数学语言说图意,这样坚持训练的好处是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更好地培养数感。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解决问题》时,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57页的主题图,这是一道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根据主题图出示的情境,教师相机提问:孩子们在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观察到主题图上有小鹿、有天鹅、有蘑菇、有大树,还有……,教师追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到在这同一个情境中出现了三个数学问题,这三个问题中部分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再通过观察得到了跑了3只小鹿,还剩下6只小鹿;游走了3只白鹅,还剩5只白鹅;采了2个蘑菇还剩4个蘑菇。学生通过看图中的已知条件,不用通过数数就将问题解决了。从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将主题图的内容转化成数学语言,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便于学生理解题意。

2. 纯文字题简单图示法,增强直观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更多的体现在对解决问题之类的题型感到头痛,原因在于孩子们基于本身知识水平不高,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题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往往无从着手或者解题容易出错,造成孩子们解纯文字题的畏难情绪。老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示来加强理解题意,线段图低年级学生还不能适应,可以选择其他的图示法。如教一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的数学活动来理解。学生刚刚接触多(少)几的问题,这样可以这样解决,如有5只小鸡,3条虫子,每只小鸡吃一条虫子够吗?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用笔画一画,发现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有2只小鸡吃不到虫子,也就是小鸡比虫子多2,虫子比小鸡少2。让他们在简单的图示中很快根据相关数学信息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化复杂为简单,也解决了中下生对纯文字题的畏难情绪,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形象思维占有主导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上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弥补了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所带来的不足。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使数学教学有效化、数学生活生动化、数学问题简单化,为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起了铺设的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得出:无论教学怎样改革,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身能力,提升知识水平,应该是课堂教学永远的目标,当然也需要一线的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孙以泽.数学能力的成分及其结构[N].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02).

[2]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

作者简介:

吕海英,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福兴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情景化故事化有趣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化手段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