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的丛林中穿行

2018-05-18张向红

考试周刊 2018年4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培养以及提高小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则围绕品词析句来展开,目的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分析品词析句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品词析句;教学策略

阅读是理解、感悟文章的思维过程,有利于陶冶读者的情操,提升读者的自我修养。小学阅读教学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赏析词句,从而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品词析句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语文教材为例,以认真分析课文为基础,从深化理解词句、结合全文分析、反复朗读、对比鉴赏四个方面分析品词析句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

一、 加强对重点词句的讲解

小学生理解文章的前提是理解文章中的词句,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认识的词语或较长、较复杂的句子,就很容易出现理解困难,学生要么会卡在疑难词句处,要么自动跳过疑难词句,要么因无法理解而放弃继续阅读。学生无法连接全文,从而导致学生阅读的不完整性,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会有所偏差。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的详细讲解,采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向学生解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理解文章的内涵。

以“父亲的菜园”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父亲通过努力在贫瘠荒凉的山坡上开辟菜园,旨在赞扬父亲的勤劳、执着的良好品质。文章中出现“狰狞”“坚毅”“气馁”“疑惑不解”“贫瘠”等词语,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详细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并用例子进行造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文中的“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经过父亲的精心侍弄后这块地由贫瘠变得肥沃,蔬菜长势良好,与周围荒凉的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远看就像碧绿的翡翠,这是父亲坚持不懈所取得的成果。

二、 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如果学生仅对文章中的部分内容理解较好,而其他内容知之甚少或不理解,那么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若要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坚持“段不离全文,句不离段,词不离句”的原则,发现段与段、句与段、词与句的关系,找出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发现部分内容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更能体会到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的阅读教学为例,该文章的结构形式是以总分总,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章的第一段为全文的总起句,描写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为文章的分述部分,详细描写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最后一段为总结部分,既与开头照应,也起到点题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引导找出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查找在文章的具体段落、句群和句子中是否存在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描述的内容。此外,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的作用,让学生懂得首尾照应可以令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三、 通过朗读深化对词句的理解

朗读除了是小学生阅读的起点之外,还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朗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熏陶,还可以通过朗读来传递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朗读,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理解文中的词句,使得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深入揣摩和体会,有时朗读可以达到茅塞顿开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加能理解文字的意思。

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堂教学为例,在这篇课文中,拟人的手法运用在文中随处可见,文章作者把植物传播种子的科学知识通过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通篇语言较为押韵,语言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且充满儿童情趣,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为了深化学生对文章中的词句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详细讲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多朗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文中语言的韵律美,去体会作者在所选用的词语和句子在表达内容上的精妙之处。通过朗读,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了解课文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境界。

四、 通过对比分析词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品词析句是语文教学的精彩之处之一,而对比性分析是学生品词析句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朗诵加深印象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词句鉴赏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提高词句的鉴赏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词句的比较和分析中发现优劣,感受作者词语和句子运用的精妙之处,细细品味语言的美妙,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得以提升。

以“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对比性字词赏析为例,教师可以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为整首诗的重点分析内容,教师用“到、来、吹、过”等字替换诗中的“绿”字,先让学生自己对比分析这几个字,之后教师再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地对比性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懂得“绿”字可以将无形的春风动态化,使形象更加鲜明和传神。

五、 结语

综上,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品词析句能力的培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深化对重点词句的讲解、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对比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毅.在语言的丛林中穿行——谈小学语文品词析句的实施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12):26-27.

[2]赵钰莲.走入文本,品词析句——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5):263.

[3]沈月红.在品词析句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172.

[4]王永芹.在语言的丛林中穿行——浅谈小学语文品词析句的实施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09):55.

作者简介:

张向红,湖南省長沙市,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玉潭街道八一路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