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镇痛提前干预四肢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疗效观察*

2018-05-18余铁英陈建良梁虞群朱月燕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镇痛药耳穴穴位

余铁英 陈建良 梁虞群 朱月燕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 浙江 绍兴 312300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等级一般较高,很多患者因难以忍受疼痛,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影响术后康复。及时有效的镇痛可以减轻和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促进康复进程。围手术期疼痛是患者和骨伤科医生、护理人员常常面对的问题,影响肿胀和康复效果,甚至出现术后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肌萎缩等并发症。笔者对四肢新鲜骨折的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联合镇痛的提前疼痛干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125例新鲜四肢骨折患者,男79例,女46例;年龄18~55岁,平均38.4岁;车祸伤41例,高处坠落34例,摔倒42例,其他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提前镇痛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提前镇痛模式(中西医结合镇痛提前干预)。

2.1 药物镇痛:采用特耐(40mg)镇痛药。常规手术当天病人回病房即刻给予1次,根据患者疼痛联合评估情况,隔12小时再给予用药1次。

2.2 中医提前镇痛模式:于术前进行包括针刺、穴位按摩、耳穴埋豆、药物镇痛。入院后即给予耳穴埋豆:取皮质下、神门作为穴位,每个穴位每次按压5min,2次间隔为2小时;根据循经取穴原则,常规取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曲泉、承山、阿是穴等给予针刺;取上述穴位给予一指禅推法、指压法和沿肌肉走行分推弹拨法。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方法:采用自制《骨伤科术后疼痛评价表》联合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语言描述量表(VP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DS-R)联合评估。统计术后2天患者人均应用镇痛药物总用量数。

3.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天内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天内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对照组63 62 2.20±0.13*2.60±0.35 2.00±0.47*2.30±0.17 2.00±0.56 2.10±0.15

3.3 两组患者镇痛药用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2天内镇痛药用量比较(±s,mg)

表2 两组术后2天内镇痛药用量比较(±s,mg)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1。

治疗组对照组63 62 23.5±2.8*60.6±4.2 13.3±3.4*47.6±3.8 9.5±3.2*42.9±4.4

4 体会

近些年来电针联合耳穴贴压[1]等一些中医治疗方式已不断的探索性应用于骨折术后治疗上效果显著。中医学理论认为“不通”是疼痛发生的基本病理,手术后局部气血损伤,经脉郁滞瘀结以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产生痛症。针刺镇痛的本质在于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痛系统功能并削弱诱痛系统的功能,且针刺镇痛作用的生理过程不仅表现为单次针刺期间立竿见影的即时效应,还表现为针刺结束后持续较长时间的后续效应,从而使临床镇痛疗效最大化。手法按摩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加速了体液的新陈代谢,减少血浆中致痛物质的堆积,从而减轻疼痛。《内经》记载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刺激不同耳穴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反应,从而减轻疼痛与焦虑。中西医结合镇痛可有效控制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1]沈小雷.电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2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4):283.

猜你喜欢

镇痛药耳穴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