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通络散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偏瘫45例*

2018-05-18周敏亚俞坤强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后遗偏瘫康复训练

周敏亚 俞坤强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该病多后遗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等多个领域的受损,后期康复时间漫长且有一定难度。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通络散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偏瘫,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患者根据就诊的先后次序获得随机数字,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2~64岁,平均55.22±6.18岁;病程21~42天,平均31.28±6.27天。对照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1~65岁,平均56.89±7.57岁;病程20~42天,平均32.83±7.13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在常规的内科治疗、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①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康复训练;③言语功能康复训练;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⑤脑卒中后继发障碍的康复;⑥其他功能障碍的康复。8周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康复训练同上。另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取双侧的肺俞、脾俞、心俞、尺泽、足三里。每周1贴,每贴持续2~4小时,贴敷8周。药物组成主要为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麻黄、肉桂和小茴香。各药物配比为:炒白芥子10%,延胡索20%,甘遂5%,细辛5%,麻黄40%,肉桂10%,小茴香10%。

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以评分方式来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其他症状的变化。疗效按以下公式评定:(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痊愈:疗效评分≥81%,显效:疗效评分56%~80%,有效:疗效评分11%~55%,无效:疗效评分<11%或病情加重。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 体会

由于脑卒中患者脑部的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肢体运动功能的自然恢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脑卒中患者一旦遗留偏瘫,则其运动功能的恢复依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采取正确康复训练能促进代偿能力。穴位贴敷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后,用水、酒、药液、姜汁等调制成糊状,再直接贴敷相应的穴位或者患处,通过药物、穴位刺激等作用,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3]。

本研究中我们选用肺俞、脾俞、心俞、尺泽、足三里等调节脏腑功能的穴位,采用具有温经通络作用的药物为主,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结果表明,穴位贴敷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遗偏瘫患者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同单一的康复训练相比较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06):60-61.

[2]任占利.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傅晓琳,沈兰娟,杭灵燕,等.耳穴压籽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11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2):138.

猜你喜欢

后遗偏瘫康复训练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