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病夏治联合冬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2018-05-18柴秀娟王婕琼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稳定期亚群穴位

周 颖 柴秀娟 王婕琼 陈 明 金 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国内外均无突破性进展,而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优势明显。目前本院已在临床上开展冬病夏治联合冬治法系统性地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工作近5年余,治疗该病患者约500例,取效较好。现将近2年的疗效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COPD的西医诊断标准[1]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者;均属于COPD稳定期患者;本病综合评估B组[典型的GOLD1或GOLD2(轻度或中度气流受限)和/或每年0~1次急性加重及MMRC分级≥2或CAT≥10]及以上;有吸烟史,且对戒烟医嘱有较好依从性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年龄45~85岁;1个月内未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过程符合伦理要求;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一般资料:80例病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80岁,平均69.2±8.9岁;病程5~35年,平均21.3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6~79岁,平均71.9±6.2岁;病程5~39年,平均23.5年;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每日吸入沙美特罗50μg加丙酸氟替卡松500μg吸入剂(由葛兰素史克公司提供),每次1吸,每日2次,总疗程2年。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夏季三伏天时给予穴位贴敷、双侧足三里喘可治针穴位注射治疗,冬季三九天时给予穴位贴敷、双侧足三里喘可治针穴位注射治疗。中药敷贴及穴位注射具体方法如下。中药敷贴:①敷贴药物:贴膏制作:熟附块、巴戟天、补骨脂、桑寄生、仙灵脾各2g,麻黄1g,丁香、吴萸、肉桂各0.6g,将上述中药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姜汁调制成稠糊状,做成直径2cm的锥状药饼。(由本院药剂科提供)。②敷贴方法:将药饼用7cm×10cm麝香镇痛膏分别固定于天突和大椎穴,一般2~4小时至局部皮肤发红甚则发泡取下。③敷贴时间:冬病夏治疗程:从夏季头伏天起,每周2次,持续2个月,共16次。冬病冬治疗程:从冬至一九天起,每周2次,持续1个月,共8次。④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慎防感冒,避免疲劳,忌食辛辣生冷酸腥之品。本疗法又称天灸疗法,起泡属正常反应,如有皮肤溃破者可涂以龙胆紫。如果患者出现咯血、发烧及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使用或暂停使用。

穴位注射。药物:喘可治注射液(巴戟天、淫羊藿)。取穴:双侧足三里。每侧穴位注射药量2ml,深度以患者“得气”为准。治疗疗程:冬病夏治疗程:从夏季头伏天起,每周2次,持续2个月,共16次。冬病冬治疗程:从冬至一九天起,每周2次,持续1个月,共8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中医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证候积分为各单项症状和体征的总和,根据中医疗效观察表进行评估,入组后当天及之后每6个月检测记录1次。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3.2 肺功能观察:采用德国JAEGER TOENNIES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的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入组后当天及之后每6个月检测记录1次。3.3 免疫功能测定: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入组后当天及之后每6个月检测记录1次。

3.4 生存质量观察:运用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进行症状评估。入组后当天及之后每6个月检测记录1次。CAT问卷数目仅8个,但涵盖了症状、活动能力、心理、睡眠和社会影响各方面。

3.5 安全性指标:参考《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制定皮肤刺激评分标准。

3.6 疾病发作频次:随访询问患者在过去1年中肺部疾病发作频次,发作1天以上计1次,间隔几天再发作者以第2次计。

3.7 结果:分述如下。

3.7.1 两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7.2 肺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见表2。

3.7.3 生存质量变化情况:见表3。

3.7.4 疾病发作频次情况:见表4。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表2 两组肺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肺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0.95±0.03 1.16±0.12*#1.26±0.17*#0.92±0.08 0.93±0.13 1.0±0.13治疗组40对照组40治疗前第1年第2年治疗前第1年第2年56.41±70.30 54.00±65.00 55.77±34.66 55.51±75.57 54.97±77.50 53.92±50.65 32.18±2.05 35.46±14.94*#37.69±15.90*#32.23±4.40 32.77±12.23 32.87±10.85 28.79±1.33 27.00±8.58*#25.85±9.82*#29.13±1.01 28.92±3.49 28.59±9.9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对照组40 40 2.18±0.41 2.18±0.31 1.82±0.41*#2.21±0.27 1.62±0.51*#1.97±0.50

表4 两组疾病发作频次比较

3.7.5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评分0.24±0.01;治疗1年为0.25±0.04;治疗2年为0.29±0.0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 体会

C0PD属中医学“肺胀”范畴,以虚、痰瘀、水饮相合为患,肺脾肾虚为本,痰瘀、水饮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因病机特点,而COPD稳定期多以虚证为主。因此,根据“治病求本”原则,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重在扶正固本,予补益法治疗。笔者参考清代名医张璐《张氏医通》中冬病夏治的良方,选取熟附块、巴戟天、补骨脂、麻黄、丁香、吴萸、肉桂、桑寄生、仙灵脾等数十味中药具有温阳散寒、化痰逐饮、平喘止咳之力,并采用了大椎、天突等具有宣通肺气、平喘止咳作用[3]的穴位,使药物之气随穴位入经归脏,以达肺所,起开胸利气、宣肺补虚之用。中药喘可治注射液为巴戟天、淫羊藿两中药提取合成,为温阳补肾、平喘止咳之良药,根据中医“培土生金法”的治疗原则,选择足三里穴位注射健脾胃以生化肺气[4],将针刺刺激和药物效应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临床疗效。其次,COPD为好发于冬春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缠绵难愈病症,俗称“冬病”,根据中医“治未病”及“阴阳平衡”的原则,可采用“冬病夏治”或“冬病冬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冬病夏治”法是在夏季三伏时,依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乘伏天阳气旺盛之势,培补体内亏损之阳气,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冬病冬治”法为在冬季三九天时,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的原则,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在人体阳气最虚之时,补气壮阳扶正固本,抵御寒邪预防疾病,巩固及加强“冬病夏治”的疗效,共同达到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目的。而将“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进行序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受益能事半功倍。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8,32(6):407-41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7,30(1):8-17.

[3]张晓丹,张颖,卢鹄博.“冬病夏治”治疗慢性肺系疾病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5):45-47.

[4]郦岳,王益斐,张赟华,等.黄芪建中汤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脾肺虚寒证慢性阻塞性肺病行机械通气8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4):255.

猜你喜欢

稳定期亚群穴位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