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血祛风汤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E、IL-4和IFN-γ的影响

2018-05-18汪洋陈志伟陈信春朱文政周翘楚叶藤

关键词:造模皮损病理

汪洋,陈志伟,陈信春,朱文政,周翘楚,叶藤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2我国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8.5%,女 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4.6%)[1]。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本病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理论经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也得到了广大医患的认可。故笔者选用临床治疗AD疗效满意的经验方“养血祛风汤”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拟通过观察本方对AD动物模型皮损以及血清IgE、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AD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选取6周大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30只,体质量(20±2)g,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先饲养1周,房间温度保持在(23±3)℃,湿度在50%左右,照明时间为8点~20点,自由取食。

1.1.2 药物与试剂 药物:养血祛风汤(茯苓、炒白术、白扁豆、薏苡仁、当归、黄芪、大血藤、荆芥、防风、僵蚕、白鲜皮、苍术、萆薢、黄芩、生甘草)浸泡30 min,煮沸后煎20 min,共煎2次,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1 g生药/mL(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房提供)。试剂:生理盐水,2,4-二硝基氟苯(DNFB,石家庄鑫兆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丙酮,橄榄油,小鼠 IgE、IL-4、IFN-γ ELISA 试剂盒(Multi-Sciences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动物造模 从30只小鼠中随机选取8只,进行正常饲养,余22只小鼠造模。参考文献[2] ,剃去背部毛发,面积约2.0 cm×3.0 cm。造模第1天采用 0.5%DNFB(丙酮∶橄榄油=4∶1)50 μL,使用毛刷均匀涂抹在小鼠背部剃毛区,连续2 d,第5天后改用 0.2%DNFB(丙酮∶橄榄油=4∶1)50 μL 涂于小鼠背部剃毛区,2次/周,连续4周。

1.2.2 皮损观察及组织病理 小鼠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结痂、苔藓化等改变,同时随机选取2只模型小鼠,在皮损处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是否符合AD病理改变。小鼠取血后再次取对照组与实验组小鼠皮损处皮肤,观察病理改变。

1.2.3 分组及给药 造模成功后将剩余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养血祛风汤组)每组10只。各组灌饲相应药物,正常饲养的小鼠设为空白组,灌饲生理盐水,剂量约为临床成人用量的10倍,按25 mL/kg体质量计算,1次/d,连续15 d。

1.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停药24 h后取材:摘除小鼠眼球,获得小鼠全血约0.5 mL,室温放置2 h后3 000转/min离心15 min,获取血清,于-20℃中保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E、IL-4、IFN-γ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组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局部皮损表现 造模后小鼠背部皮肤可见红斑、干燥、脱屑、结痂等皮损改变,见图1。治疗15 d后实验组痂皮脱落,皮肤红斑及鳞屑基本消失,并出现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见图2。对照组小鼠痂皮部分脱落,仍有红斑、脱屑,苔藓化,见图3。

2.2 皮肤组织病理改变 造模后小鼠皮肤病理:可见角质层不规则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局灶伴浆液性渗出;棘细胞层增厚,见海绵水肿及细胞内水肿;基底液化变性;真皮浅中层血管周见中等程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可见明显红细胞外溢,见图4。

图1 造模后皮损

图2 治疗后实验组皮损

图3 治疗后对照组皮损

图4 造模后小鼠皮肤病理(HE染色×200)

取血后小鼠皮肤病理:对照组:表皮可见棘细胞层增厚,轻度海绵水肿及细胞内水肿;基底局灶可见空泡变性或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见轻度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溢,符合皮肤慢性炎症性改变,见图5;实验组:表皮可见棘细胞层稍增厚,轻度海绵水肿;真皮浅层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无红细胞外溢,较对照组炎症改变减轻,见图6。

图5 取血后对照组小鼠皮肤病理(HE染色×200)

图6 取血后实验组小鼠皮肤病理

2.3 血清IgE、IL-4、IFN-γ水平 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 IgE 水平显著升高(t=3.66,P<0.01);IL-4水平显著升高(t=3.36,P<0.01);IFN-γ 水平下降(t=2.87,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IgE 水平显著降低(t=2.52,P<0.05);IL-4水平显著降低(t=2.97,P<0.01);IFN-γ 水平升高(t=2.47,P<0.05)。见表 1。

表1 3 组血清 IgE、IL-4、IFN-γ 水平 (±s)

表1 3 组血清 IgE、IL-4、IFN-γ 水平 (±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IgE(ng/mL) IL-4(pg/mL) IFN-γ(pg/mL)空白组 8 37.45±41.91* 1.28±0.80* 27.54±8.28*实验组 10 80.65±58.08△ 1.56±0.92△ 25.94±9.29△对照组 10 168.86±94.01*△ 3.07±1.32*△ 16.16±8.41*△

3 讨论

学者们在动物模型建立的反复实验中发现应用DNFB刺激BALB/c小鼠产生慢性炎症性皮肤改变,与人类AD的病理学及免疫性特征较为相似[3-4],故本研究采用此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养血祛风汤对动物模型皮损变化、病理改变及血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来探讨本方对AD作用。结果实验组小鼠皮损及病理的炎症性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表明本方有改善AD皮损的作用。

A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于变应原进入和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形成皮肤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而AD的异常免疫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对变应原的提呈、Th2为主的异常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IgE过度产生等[5]。许多研究表明AD患者中存在Th1/Th2失衡[6-7],在急性期以Th2细胞反应为主,活化的Th2细胞通过释放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产生IgE;在慢性期时,以Th1细胞因子为主,包括Th1细胞产生的IFN-γ、TNF-β、IL-2等细胞因子,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本研究中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IgE、IL-4均显著增高,IFN-γ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IgE、IL-4明显下降,IFN-γ升高。表明小鼠模型符合AD的免疫学改变,同时提示养血祛风汤有降低IgE、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调节AD Th1/Th2因子失衡的作用,从动物实验中证实本方有治疗AD的作用。

AD属于中医“四弯风”范畴,因禀性不耐或脾虚湿盛所致,主要分为血虚风燥、风湿蕴肤两型[8],血虚风燥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瘙痒抓痕血痂,以慢性表现为主,风湿蕴肤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剧烈,抓之可糜烂渗出,以急性表现为主,而临床中AD又往往在两型之间反复,很难截然分开,方中炒白术、白扁豆、薏苡仁健脾以除湿,治脾虚之本,茯苓、萆薢、苍术、黄芩祛湿以健脾,治湿邪之标;当归、黄芪、大血藤,补气养血活血以治血虚生风之本,荆芥、防风、僵蚕、白鲜皮祛风以止痒,以治风邪瘙痒之标;生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本方诸药合用既可养血祛风,又可健脾除湿,标本兼治,攻补兼施。临床中可根据病症,调整药量以达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Xu F,Yan S,Li F,et al.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topic dermatitis:a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based study in Shanghai,China[J/OL] .PLoS One,2012,7:e36174.

[2] Li YZ,Lu XY,Jiang W,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qingpeng ointment in atopic dermatitis-like murine model[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907016.

[3] Inagaki N,Nagai H.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skin inflamm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for its treatment:mouse mode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medies for human allergic dermatitis[J] .J Pharmacol Sci,2009,110:251-259.

[4] Samukawa K,Izumi Y,Shiota M,et al.Red ginseng inhibits scratching behavior associated with atopic dermatitis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J] .J Pharmacol Sci,2012,118:391-400.

[5]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1-514.

[6] Nograles KE,Zaba LC,Shemer A,et al.IL-22-producing“T22”T cells account for upregulated IL-22 in atopic dermatitis despite reduced IL-17-producing TH17 T cell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123:1244-1252.

[7] Gittler JK,Shemer A,Suárez-Fariñas M,et al.Progressive activation of T(H)2/T(H)22 cytokines and selective epidermal proteins characterizes acute and chronic atopic dermatiti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2,130:1344-1354.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 .1994,06.

猜你喜欢

造模皮损病理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