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患者关节功能情况对比观察

2018-05-17王岩松任龙喜徐执扬吴飞华杨立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股骨颈螺钉股骨

王岩松,任龙喜,徐执扬,吴飞华,杨立东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显著上升。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通过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促使患者早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目前手术方法较多[1],但国内关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的治疗效果差异比较的报道较少,故笔者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北京市重杨柳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FNA、DHS、ALP 3种内固定术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情况。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8例;年龄59~86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7例,道路交通伤14例,跌伤75例。Evans分型:Ⅰ型16例,Ⅱ型32例,Ⅲ型18例,Ⅳ型12例,Ⅴ型10例,Ⅵ型8例。合并疾病:糖尿病66例,心脑血管疾病30例。所有患者未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纠正休克,行必要的皮牵引或骨牵引,并积极处理患者的基础疾病,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放射检查了解骨折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后行手术内固定术。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前1h开始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在牵引复位后行正侧位C型臂X线机透视验证复位良好。

PFNA:选择股骨大粗隆上5~7cm切口,在大粗隆顶点外侧开口扩髓,根据髓腔选择直径9~12mm标准型PFNA内固定;股骨颈的主钉定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约0.5cm,远端1枚锁定钉固定。 DHS:选择大粗隆顶点下10~14cm切口,在大粗隆处利用导向器先行钻入股骨颈导针,再行X线透视示导针位置良好后选择3~4孔钢板固定。ALP:选择大粗隆顶点下10~13cm切口,在大粗隆处利用导向器先行钻入股骨颈导针,再行X线透视示导针,位置良好,位置良好后股骨颈内选择合适长度螺钉[2-4]。

3组患者均放置引流管,当引流液不足50mL后拔出,术后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血栓,术后48h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训练,术后6~8周复查X线。术后随访6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

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物断裂、螺钉拔出、肢体缩短、延期愈合、肺部感染、血栓形成、髋内翻)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arris评分主要从疼痛、功能及活动范围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优:85~100分,良:70~84分,中:55~69分,差:<55分;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5]。

4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与PFNA组比较,DHS组和AL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卧床时间明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组患者均出现了内固定物断裂、螺钉拔出、肢体缩短、延期愈合、肺部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PFNA组未出现髋内翻的情况;3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FNA组和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3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情况比较

3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各等级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6%,略高于DHS组和ALP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表3 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表4 3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情况比较[n(%)]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以上部分的骨折,股骨粗隆衔接着股骨头颈部和股骨干,其中包括大转子、小转子和转子间区。大小转子和转子间区的骨皮质薄,主要为松质骨结构,易发生骨折,但股骨粗隆部位的血供丰富,骨折愈合能力较强[6-8]。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临床倾向于传统的牵引非手术治疗,然而长期卧床易导致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故近年来对于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均尽早手术治疗,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早期功能训练,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9-11]。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包括ALP、PFNA、DHS内固定术,临床经验显示3种手术方式均有一定优势,但国内相关对比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与PFNA组比较,DHS组和AL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卧床时间明显较多(P<0.01),但3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顾军等[12]的研究结果类似。PFNA主针顶部拥有60°的外翻弧度,利于主钉顺利插入骨髓腔,而且PFNA螺旋刀片芯的直径逐渐加大,具有填压骨质作用,螺旋刀片被打入后即被锁定,避免旋转,且PFNA的主钉为空心,避免骨膜剥离,对骨质损伤小[13-15];故虽然PFNA、ALP、DHS 3种固定术均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但PFNA具有创伤更小的优点,一定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研究还显示,3组患者均出现了内固定物断裂、螺钉拔出、肢体缩短、延期愈合、肺部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但PFNA组未出现髋内翻的情况;DHS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FNA组和AL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0.6%,略高于DHS组和ALP组的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的钢板与股骨大粗隆匹配,可包容小碎骨块,且稳定性高,抗旋转力强,对骨质血运的影响小,对各种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适应性[15-16]。而DHS主钉直径较粗,影响股骨颈血运,而且滑动加压机制可导致股骨颈缩短,肢体畸形,DHS内固定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本身抗旋转作用较差[17-18]。所以DHS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尽管DHS固定术具有明显的不足,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与PFNA、ALP无明显差距。

综上所述,PFNA、DHS、ALP 3种内固定术均可有效地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一定优势。本研究此次样本数量选择较少,但基本对比了3种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延长随访时间,分析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邓怀东.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4):45-48.

[2] 熊林,夏炳树,王军,等.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6(11):35-39.

[3] 王宝鹏,李光磊,张冰.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8):701-704.

[4] 屈波,伍红桦,邓少林,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J].军事医学,2014,12(1):67-69.

[5] 曾伟,刘荆陵,郑学文.高龄粗隆间骨折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31-132.

[6] 王良勇,李建刚,张俊,等.PFNA与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农垦医学,2015,12(4):306-308.

[7] 王伟,孙卓.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2):166-169.

[8] 冉美灵,蒋丽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7,15(4):54-55.

[9] 贾真,林涨源.PFNA与AL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6):581-584.

[10] 张宝.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24-226.

[11] 柯新,孙亭方.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后对TGF-2表达的影响及疗效比较[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7,14(2):52-54.

[12] 顾军,殷建,江涛,等.PFNA、DHS、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6,42(3):319-321.

[13] 茹江英,丛宇,仓海斌,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翻修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2):129-131.

[14] 张长青,张春啸,张文治,等.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1(5):51-54.

[15] 朱书涛,刘洋,张明辉,等.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2):1076-1079.

[16] 黄志伟,林作华,谭彩慈.DHS、LPFP、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回顾性分析 [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2):217-219.

[17] 王智,任平,王杰,等.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31-33.

[18] 袁晓明,姚琦,倪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荟萃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836-839.

猜你喜欢

股骨颈螺钉股骨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椎弓根螺钉设计与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