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地方戏赏析课的教学策略

2018-05-16张艳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唱段豫剧唱腔

张艳

【摘 要】高校地方戏赏析课对传承优秀民族艺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如何上好戏曲鉴赏课,真正落实戏曲通识教育,我认为在教学策略上,应通过展示唱腔、合理归类;学唱唱腔,注重内心情感;进行专题鉴赏;积极开展校园戏曲活动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展现地方戏魅力。

【关键词】高校;地方戏赏析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146-02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等进校园,……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要“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旨在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关心、重视和支持戏曲的良好氛围。但面对文化传承的时代要求,如何落实好高校戏曲通识教育仍需探讨。本文以河南地方戏为例,就如何上好高校戏曲赏析课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戏曲通识教育有所裨益。

一、高校开展地方戏赏析课的必要性

在高校设立地方戏赏析课是传承民间艺术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是大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陶冶情操的现实需要,也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走近、欣赏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戏,可让学生感知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也可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韵味。

河南戏曲剧种丰富,目前,列于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剧种就有31种。在众多的剧种里,全国影响最大、艺术团体最多、戏曲市场最为活跃的剧种就是豫剧。豫剧成了中原戏曲文化的一张王牌。豫剧承载着中原人民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蕴含了中原人民的文化观念。“河南人,最爱哼那梆子腔”一句唱词,唱出了中原大地儿女的共同心声。喜好豫剧等地方戏,是了解中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下,地方戏观众严重老龄化,古老的戏曲要薪火相传,需要不断培养新的传承人和年轻的观众群体,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将豫剧及大平调、大弦戏等稀有剧种引入大学课堂,有利于高校从当地观众审美需求和艺术资源实际出发,体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凝聚大学生的乡情、乡思、乡愁,最后成为一笔永久的文化情感财富。

目前可搜集到涉及大学生《戏曲鉴赏》的教材多达15种,较著名的有张凯《戏曲鉴赏》、刘桢《戏曲鉴赏》、李中会主编《戏曲鉴赏》等。戏曲鉴赏从鉴赏内容上分为古典戏曲、近现代古装戏、现代戏三类;从鉴赏层面包括戏曲知识、戏曲表演、戏曲文学、戏曲文化四个层面;在戏曲鉴赏路径上多涉及多听戏曲作品,了解戏曲知识和戏曲文化,品读剧本等。但整体来说,高校开展“戏曲鉴赏”多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实践体验的现象;学习内容广泛,地域内容针对性不强。因此,有效开展地方戏赏析课教学活动,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当前高校“戏曲鉴赏”课重知识轻实践的有益补充。

二、高校地方戏赏析课教学策略

如何让大学生愿意接触戏曲,走出“戏盲”误区,激发他们对戏曲的爱好,执教者需要多途径展现地方戏魅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展示唱腔、合理归类

高校地方戏赏析课,切忌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较枯燥,也不被学生认可。教师在讲授唱腔特点时,应结合赏析能力培养。如在讲授豫剧须生流派艺术时,笔者曾这样进行尝试:先集中放三位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唱段,这三个唱段包括:李树建《大登殿》“我一见老母亲跪金殿”、洪先礼《大登殿》、刘忠河《打金枝》“我一见亲翁郭子仪”。学生通过试听比较,进行归类,根据音乐唱腔旋律,学生们不难将洪、刘唱腔归为一类。下一步,启发学生归纳这一流派唱腔艺术的特点,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时,老师再在从吐字方法、行腔等方面引导学生把握豫剧东、西两大流派的须生艺术特点。以刘忠河唱腔艺术为例,豫东调的鲜明特点是真假声的结合与应用,其中也包括闪板(闪板是指在眼“弱拍”起唱)唱腔技巧的应用,尤其善于运用花腔,唱法效果追求苍劲浑厚之美,这与豫东调唱“上五音”有关。豫西调运用大本嗓,吐字清晰,假腔带“咦音,寒韵(即哭腔)较多,鼻音丰富,善于表现哭腔,以表现悲壮、深沉之美见长。这与其豫西调多用从低音“5”到中音“3”做主调的“下五音”有关。有了这样的讲授,学生才能对唱腔赏析理解逐渐深入。

(二)学唱唱腔,注重内心情感

对一種艺术流派的喜好程度,在高校地方戏赏析课上,不能做硬性要求。但对多种艺术流派,寻找自己喜欢的唱段,哪怕是学唱一两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了解豫剧东、西流派的唱腔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注重内心情感体验去学唱腔,而不是简单模仿艺术家的声音,也就是追求神似。若有的同学兴致高,能胜任整段唱腔,则更应值得鼓励和肯定。反复的学唱,必将促使大学生去反复体验唱腔。在学会逐渐领悟一门流派艺术的发声、吐字和行腔技巧后,其对这一流派艺术塑造人物情感处理,必将有更深入认识,由此对地方戏赏析能力也必然有一定提升。

目前,高校地方戏赏析课在经典剧目、唱段鉴赏方法方面,确实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由于戏曲鉴赏授课课时有限,学生对剧目的鉴赏,有走马观花之感。对一些经典剧目的鉴赏,只是停留于了解剧情、人物形象等,还未涉及曲牌运用、主题升华,唱词精妙等方面,豫剧《花木兰从军》,在“荣归”一场有著名唱段“尊一声贺元帅”,此段应该说是常派艺术的经典唱段,论唱腔表现人物的内心细腻情感,要比“征途”一场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还要丰富,但学生对花木兰见贺元帅的复杂心态体会不深刻,影响理解。因此,需要执教老师在赏析上多用些功夫。又如崔派名剧《秦香莲》“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应借助曲牌使用较集中特点,理解慢板、二八板等多种板式的运用,理解其对提升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作用。学生们若能在学唱唱腔时,注重内心情感体验,相信会对高校地方戏赏析课唱腔赏析单一化问题有所纠正。

(三)进行专题鉴赏

在执教班级,执教者应盘清大学生对豫剧的认知程度,会多少唱段,了解多少经典剧目、流派,主要兴趣点所涉及的行当、剧目和艺术家情况。在此基础上,列出豫剧应知的经典名剧、唱段清单。有些知识让学生可在课下自学和交流,而不是完全依赖课堂上老师讲授。当每一位大学生对豫剧的接受能力、热情被激發,老师执教时,可有的放矢,能更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期待。

在讲授豫剧的经典剧目时,要拓展艺术流派,不能拘泥一家。如涉及豫剧须生艺术,既要讲唐派艺术,又要讲豫东调刘派艺术。对豫剧现代戏,既要关注《朝阳沟》,又要关注《焦裕禄》、《香魂女》等。对艺术家,既要讲授已故的豫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也要关注当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名家,如李树建、汪荃珍、贾文龙、李金枝等。根据大学生个人兴趣,提倡对豫剧有专题性的阅读,如学生对某一个流派、某一位艺术家非常感兴趣,可搜集其生平资料、代表性剧目剧本、唱段视频、艺术评论等。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模仿唱段自学,展演交流。以此深入全面地了解、体验豫剧之美。

(四)积极开展校园戏曲活动

戏曲传承重在活态。高校地方戏赏析课应为戏曲活态传承搭建平台。理想的高校地方戏赏析课堂,不能仅满足于放视频资料,看戏曲电影,而应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戏曲活态呈现中,去多方位感知地方戏。

高校教师应引导大学生参与稀有剧种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活动。据调查,除焦作师专开设怀梆地方戏课堂之外,尚未见其它高校开设稀有剧种鉴赏课。作为高校地方戏赏析课,不能只是让大学生简单了解一些剧种,掌握一些听戏、赏戏方法,更重要是从培养一般性传承人的高度来讲授戏曲。高校地方戏赏析戏课,不是仅仅为了培养更多会唱戏、能懂戏的戏曲爱好者,而是应有更广阔的视野,对戏曲文化体现一般性传承人的责任担当。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讲,这也是必要的。当前,戏曲传承艰难,大学应发挥人才、科研等优势,发挥文化辐射作用,发挥育人的主导作用,增强大学生对戏曲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将学生引导到戏曲传承创新的环境中来。

执教者可让学生参与到剧种保护的实践中,对特技表演流失的现象进行关注。如大弦戏是河南古老的地方戏剧种之一,大弦戏老一代艺人创造了许多特技,但随着时代变迁和演出的变革,有些特技已成为历史记忆。如大弦戏《武松打店》中的三孔桥。另如“吊辫子”、“盘叉”、“沿铡刀”、“打五把彩”、“大上吊”等诸多特技,在今天都濒临失传。目前,大弦戏“嗽獠牙”和“削柳椽”还在演出,但完整保留的特技演出不多。鉴于此,对大弦戏独特的演技讲解,适合采用先激发兴趣,然后鼓励大学生参与大弦戏传承保护的教学方法。若一批批大学生投入大弦戏抢救保护的非遗传承工作中,搜集的资料越丰富,越能深化大学生对大弦戏的认识水平。

另外,高校地方戏赏析课还应积极与艺术团体进高校演出进行对接,让大学生近距离走进戏曲,与戏曲名家对话,有条件的可聘请艺术家担任指导教师,是值得积极尝试的。

参考文献:

[1]马驰.苏柳.河南戏曲知识问答1000题[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

[2]濮阳县文化局.濮阳市戏曲志[M].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1988.

[3]刘存杰.大弦戏唱词特点及剧目发展的若干思考[J].戏剧之家,2014(12).

[4]史周宾.濮阳大弦戏研究[D].河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唱段豫剧唱腔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绵绵古道连天上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一弯新月挂半天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火呀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