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剧表演中演员台词功底对角色塑造的重要性

2018-05-16伍远博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台词演员角色

伍远博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戏剧表演也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提升,我们的影视戏剧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但是在这盛景之下却也有着许多矛盾与隐患,观看影像越来越清晰,音效特技越来越炫酷,规模场景越来越宏大,但是演员表演却是乏善可陈。甚至当下出现了只看“颜值”却不看“演技”的荒诞怪象。本文就戏剧表演中演员的台词功底对角色塑造的影响这一角度切入,通过比较、举例等论证方法深入分析,将台词的影像从人物外形、性格、发展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演员;台词;角色

中图分类号:I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35-01

要弄清楚演员的台词功底在戏剧表演中对于角色塑造的影响,我们就有必要在本文中大量引用实例论证,首先我们就需要分析台词功底好的演员与台词功底差的演员各自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台词功底差的演员一般具有如下的几个特征:

(一)普通话不标准,吐字不清晰。

(二)没有情绪变化。

(三)缺乏语言塑造能力。

(四)港台腔。

而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的台词特征却正好相反。

首先是普通话的标准程度问题。我们都知道,任何的表演艺术院校都把普通话教学作为表演的基础,表演是语言和行为的艺术,而作为一个正常的表演者(排除专门的方言表演艺术者),语言的艺术性首先体现在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上面,这里以一些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如陈道明、李雪健为例。陈道明老师所塑造的各个经典角色都体现了他深厚的语音基础,吐字饱满,发声厚实有力,特别是在《康熙王朝》中所饰演的康熙皇帝,一字一句都铿锵有力。李雪健老师在《水浒传》中所塑造的宋江一角也被奉为经典。他并没有在塑造角色的过程将任何一句台词拖泥带水地掠过,而是每一句话都真实自然。

我们在衡量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时普遍会用到“字正腔圆”这个标准。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演员的台词入门基础,但是当下有太多的演员连这个基础都做不到。我们可以想象同样是塑造角色“康熙”,如果是一个语音问题比较严重的演员来塑造,在说出那些台词的时候,只怕会贻笑大方。

如果说普通话水平只是表演上的“形”,那么台词中的情绪变化就是在刻画“神”。演员讲述的每一个词都是有“温度”的,观众需要通过这个“温度”来体会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陈晓旭老师在塑造《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个人物时,可谓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为什么说她把黛玉“演活了”,除了她所表现出的一颦一笑,她在语言中将林黛玉的各种情绪变化把握到了毫厘,这种情绪上的细节刻画在语气、音色、音量等方面都需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再反观现在各种剧目中出现的一些尴尬场景,很多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往往肢体表现非常夸张,然而从他们的声音中却听不出任何情绪变化,这时候给观众的感受就像是一片浮在水面的鸿毛,永远沉不下去。

第三点是语言的塑造能力。这可以说是一个优秀演员的必要技能,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手段。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场景下,人物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体验,這个时候我们的声音状态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变化。比如在广场上的宣讲和在会议桌上的讲话语气是不一样的,人健康的时候和生病的时候的声音状态是不一样的,在和爱人说话和面对敌人的时候声音状态更是不一样的,正因为这些不一样,使得舞台上的角色成为了一鲜活的“人”的形象。但是很多年轻演员所塑造出的角色往往被观众戏称为“面瘫”,我想其原因也就是如此,这个“面瘫”除了指表情动作呆滞,另一层含义也可以理解为“语瘫”。

最后是“港台腔”。我们可以理解很多港台地区的演员的台词带有一定程度的“港台腔”,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在内地出生长大的演员的台词一张口就是“港台腔”。正因为对语言艺术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导致其模仿港台腔的痕迹很重,不论在演出任何剧目的时候,最后呈现出的效果都像是港台地区的人物形象。试问一下,如果鲁智深、诸葛亮说着一口地道的港台普通话,带给观众的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演员的表演基本素养才是表演事业发展的根基。作为新时代的演员,切不该为了迎合部分人的口味而丢掉作为表演者最基本的台词功底。不管社会怎么变化,表演如何发展,说好每一句台词才是一个优秀表演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猜你喜欢

台词演员角色
《琅琊榜》浅评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