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福林演员手记

2018-05-16孙志远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无意识人文主义

孙志远

【摘 要】李福林是话剧《桑树坪纪事》中的阳疯子,我在饰演李福林的过程中,先是由对李福林的离心逐渐变成向心。经历对李福林角色的行为和心理的逻辑认知纠正,我发现隐藏在角色后面的人文思想,进而解析其人文思想形成过程与批判其人文思想的被动和幼稚。

【关键词】李福林;人文主义;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28-02

李福林,何许人也?桑树坪村民,金财夫妇的大儿子,月娃的哥哥。十六岁那年,母亲金财婶得了重病,父亲李金财又摔断了腿,长兄为父,李福林从此将责任抗到肩上,照顾金财夫妇、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子。福林曾试图寻过一个婆姨,怎奈正值家里最穷苦的时期,冷落了人家,也就不了了之没了下文。李福林年纪大了又怎么都寻不到婆姨,这才得了个阳疯子病。一个不自觉的觉醒者,一个拙劣幼稚且不切实际的抗争者,是我对李福林的评价。

十二场和十三场的福林宛如是两个福林:在十二場中拼命赶走青女换回月娃,在十三场中不仅承认了青女是自己的婆姨更承认了这是月娃妹子换下的。何哉?这福林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认清并承认月娃换婆姨这个事实。

我必须要为福林寻找严密的逻辑链以及正确情绪,否则福林仅仅是舞台经验的傀儡。福林第一次见到青女,并未意识到青女是妹子换下的,所以在第十二场的前半段,我是一个正常的傻子。直到小转转玩具掉到了地上时,发现妹子不见了,此时焦急寻找,直到我从青女口中得知,妹子离开换来了婆姨。我因愤怒割掉青女的辫子,但最终意识到月娃是回不来的。于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福林接受了这个事实。于是在第十三场,福林拼命证明青女是自己的婆姨也就在逻辑链之内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倘若如我所想,那么青女往后的日子会变好,但这与剧本想要表达的女性被迫害主题不符合,青女、月娃、彩芳三位一体,她们的命运殊途同归,不应该出现这么大反差。

在反思中我明白了,十二场和十三场仅仅只是日常生活而已,福林每天晚上都会这样暴打青女肉体、阉割青女灵魂。而割辫子仅仅是使观众看到的一种方式。第十三场的戏不一定是接在第十二场夜晚之后,这会是任何的一天。我不是一天使得青女发了疯,是在无绝期阉割之下,使青女发疯。福林在去除傻子的表面之后,在夜晚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从某种意义上,李福林类似哈姆雷特。他坚持着自己原则,认为女孩就应该像是月娃一样“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①但是现在,月娃去了另一个男人家里,青女来了。青女和月娃是一个人,她们的灵魂是一个灵魂,福林看到青女跟村子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一样庸俗,忠于自己的男人,仿佛是买来的一匹马一只猪。福林从青女身上看到了月娃,他蓦然发现月娃也变了,不像一个天使,反而像任何一个福林所厌恶的女人。福林发火了!福林大喊“你还我妹子!”可就算月娃回来了,福林也不会理睬月娃,甚至福林对月娃更残忍,因为福林希望见到“天使”的月娃,而不是一个“泯然众人”的月娃。我想,如果福林看到了月娃出嫁,如果福林不是一个傻子,那么福林一定会说:“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要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妆,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进尼姑庵去吧!去!再会!或者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②”在福林割完辫子跪在地上后,福林的绝望与其说是明白现实中的月娃回不来了,不如说是心中美好女性的形象破灭,一如人文理想破灭的哈姆雷特。但福林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极端的。如在第十二场福林割掉青女的辫子戏份中,福林除去愤怒外还有“拯救”的含义在里面,但是这种“拯救”是暴戾且无用的。因为福林拯救方式是割掉青女的辫子,而辫子是女性的象征。换言之,福林拯救“牛马”女性的方式是阉割女性本身。这是一种极其荒唐拯救方式,一如非洲一些部落对女性举行的割礼。福林并没有意识到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天使”变成“牛马”,只是找着最直观、最方便的方式去无脑暴力解决问题,自然会割完辫子后进入绝望。这也是福林作为一个不完善人文主义者的论据。

这种独特的人文主义理想,是从何而来呢?剧作中对于李福林生平的一句话概括了之,而在小说中则有清楚地描写。李福林家庭在十六岁时出现了灾难,而在那一年对于李福林来说最大的灾难是亲家退婚。从这时起,李福林开始患病。退婚这件事后,李福林将女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婆姨们,另一种是妹子。不管是成为婆姨的女人,还是将成为婆姨的女人,对于李福林来说都是戳到“亲家退婚”伤疤的手指,“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③她们是无法满足爱和归属感需求(Love and 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和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但是妹子则是可以满足李福林这些需求的人。这两种人在李福林的意识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发展,小说中虽然只写了李福林在别人的婚车前晕倒口吐白沫的事情,但这只是作者写出的冰山一角。这颗种子在李福林意识中逐渐生长,从原来对两个人不同的态度发展到对两种人不同的态度,最后发展到对形而上的两种主义不同态度。但是李福林这种人文主义苏醒是被动的。换言之,他本人并没有对于这件事情主动反思,仅仅只是默认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又被现实生活不断地加深这种印象所形成的不完善人文主义。

既然李福林对于封建女性十分憎恨,又为何会有第五场调戏彩芳和第十二场前半段呢。原因在于李福林的人文意识停留在最高级的意识层面。而在人文意识未开机的情况下,李福林是受到潜意识影响的。而李福林的潜意识又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来自于“个体早期生活、特别是幼年生活受到压抑和被遗忘的部分”④。从前面李福林的生平得知,李福林少年时受过“亲家退婚”的伤害,且恶劣的生活环境压抑着李福林的性意识,李福林全部精力都用来满足食物需求,进而导致在李福林三十岁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对于“性”需求达到了高峰期。这也是“阳疯子病”的来由之一,虽然对于此病没有详细信息,但是对于小说中发病时的临床描写可推测是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的一种。但最终结果是三十岁的李福林潜意识中对于“性”有着偏执几近疯狂的追求。所以尽管在十二场刚开始,李福林继承了前一天的“妹子换婆姨”不愉快记忆,对青女保持抗拒,但是在青女的努力下和李福林对于“性”的执着下,两人终究差点生米煮成熟饭。

在第十三场中,从最后福林喊出“妹子换下的”的时候可以得知福林是清楚记得妹子换婆姨这件事的。那福林为何会承认呢?小说中有一个词汇“闲荒汉”。这个词汇在村中是对于“大龄剩男”的蔑称。如果我们刺激村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结果,应激方式不同而已。一位人文主义者,怎么就变成了“众人”?

福林在被众人围住的时候集体无意识将其异化,变成了与所有“无意识”的村民一样的人,对于“闲荒汉”十分排斥的人。这恰恰是集体无意识最可怕的地方,反抗失败了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同化,连反抗的念头都没有,正如剧中,福林所有的人文主义苏醒均来自独自一人,而当福林站在众人的面前时,立刻泯然众人。剧中闲后生讲了一句话“没睡过觉怎么能算你婆媳呢?”就是这句话使得福林哑火。可见在桑树坪中,结婚的仪式并不能完全证明两个人所属,只有发生肉体关系才能彻底证明。在小说中有更加血淋淋描写。媒婆六婶子给一柳拐子病人找来一个婆姨,这婆姨不从,于是家里人就按住这婆姨让柳拐子病人生米煮成熟饭,可这婆姨最后还是上了吊。小说中彩芳也是如此被仓娃糟蹋后,跳井自杀。这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她们最后自杀死掉,而在于人们竟然习惯于使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夫妻之间的身份关系!两个死掉的姑娘之前都有一段描写,家里人看到这事成了以后便放了心。所有人都认为睡过觉之后,女人就从属于男人,睡过觉之后女人就会顺服,会在精神上依赖于男性进而在物质上依赖男性。其实否然。女人的精神被阉割掉,变成一个麻木的木偶,而麻木的木偶是不分生死的,自杀的彩芳是,活着的青女也是。这是封建伦理带给女人们的灾难,也是这种封建伦理带给男人们这种心理暗示。剧中福林两次撕扯衣服都与性有关,层层递进。第一次扯开胸衣,这无法满足闲后生们无聊的神经,同样无法全部证明青女从属于福林,才有了福林第二次扯掉裤子,村民们不言语,因为他们承认了。福林拿着扯掉的裤子仿佛一个将军拿着敌人的头颅喊出“这就是我婆姨!”。讽刺的是,福林在此时想要满足的需求却并不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中的性需求,而是满足了福林安全需求(Safety needs):这是我的婆姨,是我的财产;和尊重需求(Esteem needs):我不允许你们侮辱我为“闲荒汉”。“性”的个人无意识在“封建”集体无意识中满足了福林的安全和尊重需求。而这种满足也证实了“封建”集体无意识中,身份需要“性”的行為才能确定荒诞的现实,以及这样的现实会导致“性”被加上一层不必要的枷锁和一些莫名其妙的身份连带关系。而最终福林又想起了妹子月娃,意识到月娃的人生也是这样,悲怆之气涌上心头,喊出“妹子换下的!”

当人们热情歌颂先驱的时候,往往代表着先驱的思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认识到李福林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先驱。

注释:

①(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朱生豪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8).

②(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M].朱生豪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8).

③(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许金声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④:(中)袁罗牙.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J].山西.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无意识人文主义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无意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中被遮蔽的维度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