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爬行运动改善四年级小学生脊柱形态实验研究

2018-05-16崔冬雪杨红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曲度肌群实验班

崔冬雪,杨红涛

(1.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2.禅城区南庄镇堤田小学,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儿童时期是人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多项研究[1-3]显示,小学生存在脊柱形态问题.由于小学生很少注意自己坐姿的正确与否,外加小学生力量薄弱,上下学期间要背负沉重的书包,这都是诱发小学生发生脊柱问题的因素.有学者[4,5]进行了书包重量对学生脊柱形态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学生背上书包以后,他们的躯干前倾角度和骨盆后倾角度比无负重时分别增加了11.7°和6.5°,颈椎前凸和胸椎后凸分别小了5.4°和2.8°,腰椎前凸降低了8.9°.如果人体平时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脊柱的发育偏离正常态.人在进行爬行运动时脊柱所处的位置与日常生活时所处的状态不同,有研究显示,老年人通过爬行运动健身,对他们的颈部、腰部、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6],爬行运动还对人体脊柱受力能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7,8].脊椎被称为生命的重要的支撑,爬行运动相对于人体直立状态的运动来说,其对椎骨的伤害会小一些.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不同路线的手足爬行运动的干预来探讨小学生的脊柱形态的变化,从而为解决小学生脊柱形态问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以手足直线爬行、手足曲线爬行和手足环形爬行的运动干预方式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爬行运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脊柱形态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选取石家庄市石门小学四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剔除腕部受过伤和课下参加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训练的学生,实验班44人,对照班44人.实验于2016年3月—6月在石家庄市石门小学的200米田径场上进行,共进行了4个月,每周3次课,每节课时40 min.实验前、后利用脊柱测量计、游标卡尺对实验对象进行颈部曲度和腰部曲度的测量获得相关数据,而后根据颈部曲度和腰部曲度的大小确定背部形态,确定标准参见表1.

根据实验时间将实验划分为6个阶段,第1阶段:第1周,进行实验前的指标测量,确定组间是否存在差异,能否进行实验.第2阶段:第2~3周,以手膝异侧直线爬行为练习内容,使学生适应爬行运动.第3阶段:第4~7周,以手足异侧直线爬行,强度有所增加,锻炼学生的颈背部肌肉.第4阶段:第8~11周,以手足异侧曲线爬行,强度有所增加,锻炼学生的颈背部肌肉.第5阶段:第12~15周,以手足异侧环形爬行,锻炼学生的颈背部肌肉,改变路线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第6阶段:第16周,进行实验后的指标测量,检验爬行对学生脊柱形态的影响.

在实验中,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中的安排,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总体进度是相同的,每周二、周四、周五对照班按照学校的足球操教学内容进行上课,实验班在基本部分的前15 min按照学校的足球操教学内容上课,后15 min按照实验内容进行练习;对照班在基本部分进行足球操教学内容上课,具体课堂教学安排见表2.

利用SPSS 20.0软件对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统计分析,验证爬行运动对于小学生脊柱形态矫正的实效.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脊柱形态的比较

表3为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颈部、腰部曲度的测试结果,表4为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背部形态的统计结果.

表1 脊柱形态的评价指标

表2 对照班、实验班课堂教学安排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颈部、腰部曲度的测试结果(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颈部、腰部曲度的测试结果(

注:*表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下同.

实验前后 测试指标 实验班/cm 对照班/cm t P 0.86 0.84 0.04*0.04*前 后颈部曲度腰部曲度颈部曲度腰部曲度2.95±0.90 3.02±0.86 3.30±0.47 2.72±0.54 2.98±0.91 3.03±0.75 2.99±0.91 2.99±0.70-0.17-0.19 2.00-1.99

表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背部形态的统计结果

表3、表4的数据显示,实验前两个班级不论是颈部、腰部曲度的实测数值还是根据颈部、腰部曲度值判定的背部形态分布百分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所选对象可以作为实验的合理样本.

经过14周每次课15 min的爬行练习后,实验班的小学生在颈部、腰部曲度以及正常背人数的增加和驼背人数的减少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变化.

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脊柱形态的比较

表5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颈部、腰部曲度的对比,表6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背部形态分布结果.

表3~表6的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班小学生的颈部曲度增大,腰部曲度减小,正常背部形态人数比例均好于对照班,并具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颈部、腰部曲度的对比(

表5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颈部、腰部曲度的对比(

班级 测试指标 实验前/cm 实验后/cm t P实验班对照班颈部曲度腰部曲度颈部曲度腰部曲度2.95±0.90 3.02±0.86 2.98±0.91 3.03±0.75 3.30±0.47 2.72±0.54 2.99±0.91 2.99±0.70 2.22 2.04-1.95 0.41 0.03*0.04*0.06 0.68

表6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背部形态分布结果

4 讨论分析

4.1 儿童脊柱形变的原因分析

脊柱与肋骨、胸骨、肩胛骨、锁骨等构成了人体的躯干,是人体的中轴和支柱.作为身体的支柱,脊柱有担负重量、减轻震动、保护内脏和运动等功能.小学阶段人体处于发育的早期,骨骼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软骨成分和大量的水分,这些物质导致骨骼富有弹性;同时又因骨骼中无机盐成分所占比例较少,骨质松散、骨密度低,表现出不易骨折、易弯曲、变形的特点.如出现形变不仅会对人体形态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到脏器的发育.表3、表4实验前的数据显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正常背形只占实验人数的12.5%,8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着背部形态问题.分析原因为:1)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已有研究证明,小学高年级学生,一半的学生每天回家后平均做作业、复习时间超过3 h[8];然而,基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征,要求小学生长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上课和完成课后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诱发小学生脊柱问题的一个因素.2)运动的缺失,2016年石家庄市教育局健康指导中心的研究表明[9],在对脊柱有问题的儿童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该爬的阶段未爬(不会爬/爬行缺失)的占95.45%,没有时间运动(学校规定课间不能乱跑)造成的运动缺失占69.39%.3)背部负载过重,小学生需每天背负着3~6 kg的书包上下学,长时间如此会导致脊柱发生形变.一项研究[5]采用13名健康成年人,让其背负10%体重的背包在跑步机上以1.1 m/s的速度行走30 min,之后去除背包再步行30 min,探讨背包对成人躯干姿势和脊柱复位能力的影响.在背包行走过程中,观察到腰椎前凸和骨盆后倾的减少,颈椎前凸、胸椎后凸和躯干前倾明显增加,负载去除后,躯干姿势和复位能力有恢复的趋势,颈椎曲度和脊柱曲度的复位不能完全恢复到预载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背包负重对脊柱形态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4.2 爬行运动改善脊柱形态的效果分析

脊柱周围的肌肉因其功能和解剖位置不同区分为局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局部稳定肌保持脊柱稳定,整体运动肌则负责做功,是脊柱运动的动力来源.局部稳定肌群的部分肌肉与椎体连接,通过收缩进一步相邻椎体得以固定或通过肌肉收缩调节负压实现各椎体的稳定[10].局部稳定肌主要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并具有静态保持能力,脊柱的局部稳定肌主要为横突棘肌群和短节段肌群[11],对于维持脊柱的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要维持脊柱的正常形态,需要强化脊柱局部稳定肌.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及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前后结果比较表明,爬行运动影响了颈部和腰部曲度的变化,能够改善背部形态.

爬行运动的姿势为四肢着地,让人体躯干处于倾斜位或水平位,摆脱直立姿态,会造成对固定椎体肌群的牵拉,刺激肌肉收缩、使其强壮,由于脊柱与地面的形成的角度减小,也减少了脊柱的垂直负荷,减轻了颈椎、腰椎的压力,并且爬行运动是人体左右重复发力的运动,保证了脊柱两侧肌群平衡发展.

之所以研究结果显示为爬行运动可以改善小学生的背部形态,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两种内容练习时所处的体位不同,发展的肌肉不同.爬行主要表现为躯干处于非直立位——倾斜/水平;足球操多数动作则是在躯干处于垂直位的状态下完成的.体位的不同对于脊柱形态影响效果不尽相同.第二,刺激时间和强度不同.爬行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手膝、手足变化+线路变化(直曲线),脊柱相关肌群一直接受刺激,不断增强;而足球操则是直立位的肢体运动——不同方位的举球动作、下肢交换推拉球动作等,对于脊柱相关肌群刺激较少,而且时间较短,亦会导致对维持脊柱形态肌群的影响较小,形态变化不明显.

在本研究中各种背形都有变化,只有驼背、正常背.正常背显著增加,驼背显著减少.驼背的脊柱形变主要是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无力所致胸椎后突引起的.而爬行练习时脊柱处于倾斜位或水平位,因重力作用迫使背部肌肉收缩,帮助稳定脊柱的位置,从而起到了改变脊柱形态的作用.同时各种背形在改善的过程中会发生向邻居脊柱移行的情况,这是脊柱自身重新调整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小学生学习期间,除了补充足够的营养之外,全方位的身体运动是有必要的.因此提示,在体育教学中多安排塑形的身体练习,同时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自觉地动起来,从而保证小学生身体形态健康.

参考文献:

[1]吴文瑞,陈律文.彰化二林地区儿童脊柱侧弯之盛行率之研究[J].中华复健医志,2008,33(3):182-187.

[2]芦淼,陈庆贺,高吉昌,等.黑龙江省青少年脊柱侧凸普查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7):591-593.

[3]任凯,龚晓明.自贡市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病率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医学,2014,25(7):853-855.

[4]王敏,陆阿明,张秋霞,等.青少年背包与脊柱形态异常及背痛研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2):188-192.

[5]CHOWHK,HINKF,OUD,etal.Carry-overEffectsofBackpackCarriageonTrunkPostureandRepositioning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ofIndustrialErgonomics,2011,41(5):530-535.

[6]孙孝凡.运动防治百病[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262.

[7]崔成林.爬行运动对预防少儿脊柱疾病的作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2):130-131.

[8]易红梅,余梅英,林秋.探究爬行运动的防病健身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6):136-137.

[9]刘道矩.关于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现状调查[R].石家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16.

[10]张洲,黄真.腰痛康复治疗的新观念——脊柱节段性稳定性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79-282.

[11]唐纳德·A.诺依曼.骨骼肌肉解剖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曲度肌群实验班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颈椎不宜太直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