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维度考量

2018-05-14彭焕才

湖湘论坛 2018年1期

彭焕才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深邃思考,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明确提出和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论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从实践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人类社会的新发展;从方法论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行动依据和方法指引。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价值维度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8)01-0023-08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赋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观崭新的时代特色,契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意涵和价值追求,是理论价值维度、实践价值维度与方法论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这一思想贯穿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成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

一、发展的价值追问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与主题。在人们看来,发展蕴含着对事物变化的价值评判,是“对人类有利的显著变化”[1]44。这種“有利的变化”“好的变化” 或者说发展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传统发展观认为是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享用,“只要经济增长了,人类就可以获得幸福的生活”[1]44。20世纪中后期产生的新发展观,对以经济为中心的传统发展观展开了反思与全面批判,提出“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将人的实质自由视为发展的根本价值尺度[3]。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吸收各种新发展观的理念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包含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对发展价值的深刻揭示。

21世纪,人类发展进入到新阶段。通过反思工业文明所伴生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社会冲突频发,以及贫富差距严重分化等问题,人们进一步认同发展应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和人的进步,强调把人本身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高目标,将发挥人的价值、需要和潜力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追问发展价值时,人们既重视社会发展价值,更关注人的发展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0余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深邃思考,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明确提出和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发展的价值追问作出了科学回答。

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 。这是发展价值最鲜明最深刻的中国表达。

二、从理论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智慧,总结和凝炼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教训,科学回答和解决中国自身和人类面临的发展问题,实现了发展观的重大中国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在发展的主体性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发展的基础性方面,主张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强调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发展的目的性上,注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谋求“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发展的问题上,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社会转型期改革和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发展、社会改革的主体,而且是社会创新的主要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他认为必须对“人民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创作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尊重,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7]。另一方面,根据新发展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形成过程中,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要求提高发展的创新性、包容性、公平性、普惠性、整体性,把人民共创、共建、共享、共有、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发展理念主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推动城乡、区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融合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构建美丽中国,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进人民福祉,体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本质。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发展,力求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产品的需要,通过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带动投资、增加供给,培育新的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

(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本质超越

西方发展理论是对传统发展观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思想进行总结反思的结果,包含了从增长极限论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全面发展特别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体现出其自身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与对世界各国发展设计的积极因素。然而,西方资本主义主流发展思想追求物质财富积累,主张发展的目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人均收入的提高,不太关注具体的人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感受和真实情况;认为劳动、资本和技术是物质生产的三大要素,人均产量只有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才能提高,资本和技术才是发展的动力之源;谋求总量和效率,忽视分配和公平。这种发展理论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物质财富的增长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经济危机频发,两极分化,公平与效率尖锐对立;移植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使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摆脱贫困落后,反而导致这些国家贫富差距严重扩大、陷入发展泥潭难以自拔。尽管人们也看到,西方有些学者开始关注发展中人的价值与作用,比如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提出经济增长只有注意人们的感情、愿望和需要时,才能达到谋求物质福利的目的;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发展不过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满足人的需要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但资本主义体制内的这些学者的这种认识,只是面对滞涨等问题才引发对人的重视,资本主义制度与身俱来的弊端使其难以克服西方发展理论的人永远要臣服于利润和“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追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少数人的自由幸福,要求全方位提高和丰富人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与满足人的真實需要,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强调发展源自人类劳动,发展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劳动不断改造自然,物质资本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劳动的创造物,但不能与人并列,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广大劳动者;始终坚持不断提高发展成果分享的公平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增进人民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主旨就是要克服西方发展理论的资本单纯追求利润的制度短板与不良后果,避免了因为资本主义存在的人的异化、劳动异化而导致的发展异化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本质超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弘扬创新

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深入地探索。毛泽东对如何统筹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如何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怎样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思考;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初步回答了“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江泽民把发展提升到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回答了“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胡锦涛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由倾斜式发展模式转变为统筹协调发展,科学回答了“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深刻解答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境界。在发展目标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的地位、利益、作用、满意为中心的主旨,更加突出发展的全面性、均衡性与公平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全面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提升,确保机会、收入、财富等朝着平等共享的方向发展;在发展动力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通过经济结构性改革、拓展空间和厚植优势寻求与培育动力、注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发展方式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全面适应中高速增长与中高端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低水平劳动力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能型,在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从主要依靠政府向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转变,切实做到发展人人参与、成果全民共享;在发展路径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等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从实践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与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人类社会的新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体现;推进人类社会新发展则是当今世界的伟大潮流和趋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指导意义,并引领和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新发展。

(一)深化与指引了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旨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引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和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归宿。一是不断提升和增强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坚持党章中规定的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摆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权力观与政绩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为人民谋幸福态度崇尚实干、激情工作、奋斗拼搏。二是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指导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效保障党员干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用于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用于坚持、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使党的一切工作,都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期待、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放在首位,作为行动准则。三是引导党员干部在改进工作作风中踏踏实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通过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定不移地遏制与惩治腐败,让人民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正面效应和实际成效;通过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务实作风,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同时,坚持让人民群众评判党的工作,因为“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6]。

(二)拓展与指明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新路径

从根本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使包括工人、农民等在内的所有阶级和阶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等各个地区,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着发展把“蛋糕”做好做大、把“蛋糕”分实分好,真正把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与市场机制突出效率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深刻鲜明地体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真切地感受全面小康给中国全社会带来的实惠和福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与执政理念,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做到查找发展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策,改进发展举措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蓝图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效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开创优结构、新动力、中高速的发展新格局,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改革发展上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

(三)引领和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新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社会主义正加速经历着新的“蜕变”,经济全球化站在了十字路口。世界如何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怎样求索进步已然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性重大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引领和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新发展。具体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价值正名塑形,在世界范围内为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中国范式。社会主义发展不能只看公有制的比重,还要在“结构”的基础上看实现人民群众的共享功能、看人的发展结果。社会主义发展不仅体现在力量规模、国家人口与实力上,还表现为社会主义本质在现实中的实现、社会主义价值在世界中的认同等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此有着深刻地历史地包含。同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基础薄弱、长期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为中等收入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主张。我们用不太长时间,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证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而我国告别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近14亿人即将“一个不落”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必将实现由大到强和走向现代化,也充分说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科学中国经验。不仅如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是解决经济全球化矛盾的中国方案。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积累了严重问题,英国脱欧、美国法国大选发生激烈争论是其突出表现。问题的形成根源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本国利益与全球利益、资本利益与人民利益的深刻矛盾。垄断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致使不少人投机一夜暴富,大大加剧贫富两极分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强调通过发展更好地造福人民,不能任由资本利益损害人民利益,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启示,积极寻求各国利益交汇点。这是破解经济全球化矛盾与问题的根本出路。

四、从方法论价值维度考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行动依据和方法指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体现了鲜明的方法论价值。这种方法论凸显出唯物辩证法的深厚意蕴,生发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方法和要求,指引我们党科学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和治国理政的新实践。

(一)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党治国理政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发展起来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短板在民生领域,存在着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的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冲击、民生需求凸显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失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严重、部分群众生活困難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回应,是对发展中“见物不见人”倾向的否定。以此为指导原则制定和实施的“五大发展”理念, 就是要破解发展中的发展动力、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既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厘清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又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倒推,明确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以此增强发展动力、补齐发展短板、厚植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发展目标,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突出与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重心

“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7]。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工作重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的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围绕这一工作重心,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着眼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使人民普遍享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发展成果,实现人民事业与国家建设的有机统一;确立“四个全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与工作重点,着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小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小康;谋定“十三五”规划,从健康、教育、文化、就业、社保五个方面对人的发展确定量化指标,推出涉及就业、教育、收入、安全、医疗卫生、居住、社会保障和环境等方面措施,充分体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重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机制、财政税收改革,使人民创造、创新、创业的热情竞相迸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凸显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使民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和实现;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之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释放每个人参与发展的红利,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人的价值塑造和精神自由。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坚持和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重心,因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已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更加平衡、更为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新时代更加广泛更为深刻的新需求。

(三)激发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智慧与力量

尊重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最根本的工作方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正视发展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激发人民智慧力量有机统一起来。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基本价值取向在发展实践中的鲜明表达,要求党员干部在发展中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密切联系群众,[8]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发展契机,寻找发展的正确途径,解决健康科学发展的问题。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党性与人民性高度一致,党的意志与人民的意愿完全契合,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与个人命运前途息息相关,深刻体现了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寻求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这必然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戴,提升支持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觉悟和信心,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热情和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发展动力与合力。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提高善于宣传、组织与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参与文化事业和创新社会治理,共建生态文明,让群众切身感受国家富强与自身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人民幸福的密切关系,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维护和谐稳定、促进改革发展的共识,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发展、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刻把握人民群众的急切诉求和迫切愿望,协调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矛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陈媛.人的发展的价值维度和当代价值取向[J] .道德与文明,2012(6).

[2][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张宁,丰子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1.

[3][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0.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J].求是,2015(22):4.

[5]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2).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28(01).

[8]郭华,张践明.交互认识论:群众路线的新思路[J].湖南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16(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