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创新小学课间操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8-05-14刘卞涛

知识文库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间操心率评估

刘卞涛

课间操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每人有时间,校校有空间的可贵教育资源。课间操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疲劳、防止身体畸形,提高学习效果,发挥育德、健智、审美的重要作用。反之就会抑制、淡化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并将对学生良好体育观念、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全面养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变革课间操,探索课间操活动新模式,以使每个学生在课间操活动里积极主动投入,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不仅是学校体育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需要。

1 研究的目的

1.1更新观念,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明确目标,强调课间操活动的科学性。

1.2 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断求新,形成特色。

1.3 让学生自主自为,自己组织管理自己。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对象: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2.2方法:问卷调查、观察、访问、抽样测试等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在实践研究中,通过对课间操现状和学生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确定了课间操活动改革的方向。形成了一套新型课间操活动内容体系与基本模式。

在活动程序安排上,我们根据儿童心脏功能变化的特点,运动负荷采用了单鸵峰心率变化曲线来设计程序。根据抽样做短时测试得出结果:室外课间操最高心率不超过155次/分,平均心率控制在130次/分—140次,分范围内;室内课间操最高心率不超过125次/分,平均心率控制在110次/分—120次/分区间。运动量的控制在上述运动负荷总阈值范围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3.2课间操活动内容体系与基本模式的几大特点

3.2.1从内容构建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特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多角度地审视课间操活动内容。其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广,充分體现了课间操活动的教育性、科学性、健身性、趣味性以及学校特色。适合小学不同年龄学生锻炼。

3.2.2 从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多种形式,多操组合与活动相结合轮换的特点。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学生对课间操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做操质量提高,锻炼效果突出。

3.2.3 从音乐的选择上体现了课间操活动延伸功能的特点。为使课间操活动生动有趣,多渠道采集音乐,音乐内容涉及面宽。

3.2.4 从动作设计上和地理位置上体现了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的特点。

课间操活动模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学生需求以及得到学校领导、全校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认可,我们又作了两个问卷调查和许多访问。统计结果分析:学生赞成各套课间操活动对他们心理、生理以及大脑的影响是积极的占90.3%.有77%的学生在课间操中表现不但能学到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还能与同伴和谐相处;85.06%的学生认为各套课间操动作编排设计合理,都感兴趣。但有14.75%的男生认为各套课间操中球类运动太少了,自主活动时间不够,建议多一些自主活动时间以满足他们时球类活动的喜爱和更大的自主空间。这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对运动兴趣的特点。我们可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增加活动空间和自主活动时间,也可以在阳光体育课外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安排他们喜爱的活动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改革后的课间操活动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深受学生喜爱,学生活动积极主动,顽强拼搏,整个课间操活动气氛活跃,生动活泼,真正体现了“我要炼”的生动场面,达到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终身体育的目的。

为了再次证明课间操活动模式的可行性,又对全校教师作了问卷调查。有78%的教师认为课间操编排设计合理;93%的教师认为各套课间操运动量适中;8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间操中表现主动积极、心情愉快、遵守纪律,体质有所增强,有93%的教师认为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有所提高。由于新的课间操活动模式教育性强,在编排设计中讲究科学性、针对性、主体性、效益性、创造性和特色性原则,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广大教师的认可。通过对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访问,他们认为新的课间操活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同。

3.3课间操活动的管理模式与评估形式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间操的改革其管理和评价也必须改革。为了更好地使课间操活动各项功能得到落实,经过反复实践,已基本形成了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骨干三位一体的监控管理。

在实践中经过反复论证,认为评估采用先由下而上的评估,使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再把评估结果由上而下层层反馈,比较合理。从而使全体师生能明确自己在课间操活动中的职责和表现效果,以便正确地进行自我调整。

在课间操活动的管理与评估中,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间操活动的主体与主人。这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与评估形式是新型课间操活动模式的必然要求,是课间操活动模式的功能再现,是新型课间操活动模式的功能延伸。从两个问卷反馈统计中得以证明。分别有94%和95%的教师和学生赞成这种管理模式;有84、8%和84%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这种评估形式很好。课间操活动的实际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

4 结论

4.1通过对课间操的改革实验,突破课间操“操”的局限性,以多种多样的锻炼内容和形式为基本载体,将课间操变成了课间操活动,达到了课间操改革实验的多维效益。

4.2 学生长期参加课间操活动,可提高学生热爱体育的程度,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发展终身体育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阊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间操心率评估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离心率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光明正大
关于课间操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