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2018-05-14章瀚丹

党政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党性马克思主义党员

章瀚丹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一个政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导向,也反映一个政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号召令”和“动员令”。“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根本性、系统性、持久性的工程,应秉承持续健康的发展理念,以提升主体认同、构建先进内容、扩大传播影响为途径,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提升党内政治文化主体认同

党内政治文化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导向和价值追求,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明晰的基本规范。应以增强全体党员价值观认同为抓手,以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力量为依托,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1.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全体党员价值观认同

党内政治文化是反映党性、彰显党性的文化,党性需通过党性教育加以塑造,需通过党员价值观加以打造。党员价值观认同构成党内政治文化核心指标与本真内涵。党性教育以立身、立业、立言、立德为根柢,是党员干部终身的必修课,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支撑和基础保障。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性意识淡薄,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贪污腐化,未能保持革命斗志和优良道德品质,归根结底是党性偏差、价值观偏离。加强党性教育,须以干部教育为关键、以理论教育为重点,及时回答、适时解决党员思想上的各类问题,做到在政治上把好关、导好向,使其心明眼亮。首先,加大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力度。“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唯有科学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方能补足精神之钙、熔铸精神之魂。党性教育的核心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发展支点、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动力引擎,教导全体党员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认同党的理念与宗旨进而用于指导实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其次,激发全体党员理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量。要以锲而不舍的决心,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员干部明晰新时代各项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转变不符合现状的思想观念。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学理论蜻蜓点水、做决策走马观花、干工作囫囵吞枣、定措施隔靴搔痒。要从党的整体需求与党员个体需要出发,坚持统筹兼顾、区别对待,注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考虑多种类别、各个层次、不同年龄与经历的差异性,最大程度创造满足党员自我需要、实现党员个人成长的条件,最大限度提升党员政治文化学习的动力,激发党员政治文化学习的兴趣。

2.加强核心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认同

党内政治文化与党的创造力、凝聚力、生命力息息相通、休戚与共。作为执政党,尤其需要用文化和信仰来集聚成员共识、汇聚成员意志、积聚组织力量。党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旨在以共同价值观、基本要求、守则规范,推进党完成各项任务、实现整体目标。党内政治文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对政治建设的实践思考与价值考量,是党磅礴之力形成的“粘合

剂”,是党执政航船构筑的“压舱石”,为发挥马克思主义深远影响力、发挥共产主义理想无形渗透力、发挥党内纪律规矩刚性约束力,提供一种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各级组织是全体党员结合而成的有机体,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塑造者、传播者、实践者和组织者。从中央到地方、从上级到下级的各级党组织,都应无一例外、一以贯之地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基本内容进行布局谋划,将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党建整体布局重点内容加以策划安排,充分协调党内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关系。党的各级组织须夯实文化根基、明确价值坐标,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方向领航、目标指引作用。要以党的制度优势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党的组织优势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促使党内政治文化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要创造性运用现代网络新媒体技术,创新性开发党内政治文化传播途径,引领全体党员自觉践行党内价值体系,增进政治认同,增强思想认同,使党内政治文化转变为党员的价值共识。

二、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先进内容

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以及全体人民对党内政治文化支持与拥护的基础就在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具有先进性。

1.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既不能简单套用、照抄照搬苏联共产党方式,也不能盲目借鉴西方政党模式。党的政治文化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坚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坚定安身立命

“主心骨”不能变。在政治方向上,要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全党政治文化建设。“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发展规律,我们党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以马克思主义为

“伟大的认识工具”基础上,我们党在实践中使党内政治文化更契合民族心理、更切合民族精神、更符合民族风貌。在理论指导上,要笃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党的理论创新指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固本培元、不忘初心,建设中国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

2.以发展的观点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邓小平曾鲜明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如毛泽东同志所言,需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去射中国革命之的”,推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满足党内政治文化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成效不仅取决于党员、党组织对党的政治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思想认同,还取决于全社会对党的政治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心理认知。需要立足全社会政治文化实际状况,回应社会的现实关照,考虑社会成员的认知方式、心理诉求和利益表达,力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同向而行、同向发力,实现党内政治文化横向扩展、纵深推进。

3.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各种错误思潮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别、科学与腐朽之分。先进政治文化与落后政治文化此消彼长。先进的、积极的、健康的政治文化不去占领党内政治文化高地,那么落后的、消极的、腐败的政治文化就会伺机而动,抢占党内政治文化阵地。划清与各种腐朽思想的界线,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是构建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要求。当前,要竭力清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没落价值观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荼毒。面对“西化”等错误思潮,广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负面影响,提高对错误思潮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升全社会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三、扩大党内政治文化传播影响

党内政治文化能否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普遍认同,既取决于理论说服力,也取决于情感感染力,还取决于传播影响力。搭建载体是提振党内政治文化精气神、提高党内政治文化辐射力、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需要以制度载体增强其内聚力,以组织载体释放其影响力,以媒介载体提升其传播力。

1.以制度为载体,形成党内政治文化内聚力

制度具有系统性、稳定性、根本性。以制度為载体有序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活有序协调、开放创新,也有利于制度与文化相得益彰。一是以制度推进党的独特优势长期化,使党的指导思想、目标宗旨、作风传统等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化为促进党日益发展、日益壮大的不竭动力。此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主动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提炼党在丰富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踊跃创造博采众长的先进政治文化,以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二是以制度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以制度的刚性约束促使党内政治文化规范化。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建设需正确处理国家制度与党的制度、党的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党的制度与国家法律的相互关系,既要彰显党的制度建设的示范功能,发挥党的制度建设的引领价值,以党的制度建设带动国家制度建设、法律建设和法规建设;也要提升党的制度建设顶层设计上的前瞻性,提高党的制度建设整体谋划上的全局性,以形成和发挥党的制度与国家制度、国家法律法规间的协同作用。

2.以组织为载体,释放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党内政治生活是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力的组织载体。党内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与主要途径,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井然开展和繁荣党内政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以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为依托,遵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和强化仪式教育,以党的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以党的组织生活多样化为目标,将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文化传统、党史军史国史贯穿于党组织生活之中,努力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身份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

3.以媒介为载体,提升党内政治文化传播力

党内政治文化是是反映党情民情、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纽带,新的传播媒介则是促进党内政治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拓宽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空间,扩大党内政治文化影响范围。要从文化供给侧发力,培育有思想、有内涵的优秀文化作品。在传播介质方面,则要多维度考察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差异性、信息传递的特殊性,全方位发挥媒体协同优势与融合作用,多途径宣传党的政治文化,实现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增强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时度、效度、广度。在发挥网络媒体跨行业、跨时空、跨领域传播党内政治文化优势的同时,需构建网络监督机制和网络引导机制,以消除网络媒体本身具有的各种负面影响。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业资金资助,中央高校社科基金学生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获得感研究”(编号:SWU1809302)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方 卿)

猜你喜欢

党性马克思主义党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党员标准是什么?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