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29期
关键词:乡土中华传统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母版,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理解、认同、尊重乡土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破解乡村振兴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

其中乡村文化振兴,可以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而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要先了解什么是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孕育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一系列价值观念,如家庭为本、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以丰补歉等,都是人文精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都是中华传统美德。儒家文化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不仅维护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良好秩序,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强韧而持久的生命力。作为民俗文化代表的“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理念。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不仅起到了“孕育者”的作用,还发挥了“守护者”的作用。近代以来,尽管中国乡土文化屡次遭受磨难,但其文化精髓并没有丧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并在新时期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乡土文化涵养呵护着宝贵的文化遗产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不断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外,还涵养呵护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曲阜“三孔”、万里长城、中国大运河等众多文物古迹,古琴艺术、木版年画、剪纸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散落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

其中,一座座传统村落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典籍,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这些厚重的乡土文化是今天的文化之母亲文化,同时,也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更是在新时代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与潜在力量。

另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遗产53处,排名世界前茅;3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位列缔约国首位;15个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和非遗保护体系。依托这些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奇迹。

乡土文化闪耀着色彩斑斓的独特魅力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資本,闪耀着色彩斑斓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日渐兴起,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另外,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沧桑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理解、尊重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母版,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理解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尊重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

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的战略选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必要保障。不过,振兴乡村文化要立足当代中国乡村现实,推动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在广大乡村融合会通,焕发勃勃生机。

不可否认,乡土文化中有一些糟粕的成分,个别地方存有封建迷信活动,甚至还有不孝父母、不管子女等不良行为,以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但乡土文化绝不等同于落后、愚昧、保守,不能一概否定,其主体价值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要坚持把辩证取舍作为基本方法贯穿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旗帜鲜明地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支持和引导村民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不断赋予乡村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另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广大乡村因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劳动方式、民族习俗文化、历史发展机缘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为相互吸收借鉴、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对待多样化的乡土文化,必须承认其客观性、包容其差异性、理解其独特性、掌握其规律性、发掘其合理性,才能使乡村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尊重各个民族,就要尊重各民族创造的文化;尊重农民群众,就要尊重各地农民拥有的乡土文化。以多样化为美,只要符合中华文化立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都应当给予尊重、予以支持。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乡村文化因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渊源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全国如此,一个省甚至一个市县也是如此。

所以,应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必然要求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之路。要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贯穿乡村文化振兴的始终,处理好文化铸魂与物质塑形、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乡村文化振兴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

(《光明日报》2018.7.7 王磊/文)

猜你喜欢

乡土中华传统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乡土分外妖娆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