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五个“坚定不移”建功新时代

2018-05-14

中国共青团 2018年4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青少年

——坚定不移强化青少年思想引领政治使命,引导全省团员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听党话、跟党走

坚守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职责,坚持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团的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团结带领广大赣鄱青年唱响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建新功的青春主旋律。

聚焦新思想引领青年。继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深化推进“四进四信”活动,通过举办“读领袖、品领袖、学领袖”学习教育活动,引导赣鄱团员青年感受人民领袖非凡魅力,坚定自觉维护核心、爱戴领袖。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大时点,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主题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中入脑入心。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培养对象、方式、内容上力求分层、精准、多维,大力培养一批坚定拥护、积极宣传、坚决捍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注重价值观塑造青年。持续开展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青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组织青少年参加“青春国学荟”“你不知道的江西”挑战赛等活动,引导青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赣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扎实开展青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做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加强青年榜样示范,广泛开展“青年五四奖章”“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推选活动,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力量,树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鲜明价值导向。

传承红色基因浸染青年。坚持以“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为统揽,充分挖掘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持续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建设红色阵地,围绕“四大摇篮”创建一批全省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协同联动、资源互补的工作格局。壮大红色队伍,加强少先队“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建设,创建大中专学生“团员讲解员”队伍,引导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在志愿传播红色故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开展红色实践活动,以“青春井冈行”为主题,每年组织1万名青少年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少年演说家”活动,大力推广“红色中队”“红色班级”创建,推动红色基因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进军互联网汇聚青年。主动适应青年网络生态圈,构建“共青团+互联网”工作格局。巩固扩大网络阵地,加快江西省青年互联网信息中心建设,增强团属新媒体矩阵的活跃度、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有思想、有态度、有活力的共青团新媒体平台。抓牢做强网宣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骨干力量,进一步壮大青年网络赣军规模。切实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深化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广泛开展江西“青年好网民”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科学、依法、文明、理性用网。积极推进网络产品化战略,实施“青年好声音”网络文化产品行动,持续推出一批带有鲜明共青团特点,在青年中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产品。

——坚定不移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带领全省团员青年在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进程中,展现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将团的工作放在党政盘子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争当富裕江西建设的生力军。以“创在江西”行动为统揽,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做大做强做优江西经济。围绕创新创业,完善青创赛事、项目孵化、金融服务、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擦亮“赢在江西”“创青春”“挑战杯”等青年创新创业赛事品牌,整合打造一批青年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青创担保基金、青年创业板、青创投资联盟作用,助力更多青年实现创业梦。围绕区域协同,全力做好支持共青城发展工作,深化“一会一赛”品牌,帮助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团队和人才落户。围绕深化改革,积极作为“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做实政策宣讲、入企帮扶、破解难题具体工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围绕扩大开放,加强赣港台青年交流促进会建设,深化实施赣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继续举办“爱我中华”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赣台大学生青年联谊等活动,进一步拓展赣鄱青年朋友圈。

争当美丽江西建设的践行者。以“绿动赣鄱”行动为统揽,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传播绿色理念,争取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少先队活动课、团课内容体系,大力推动“小手拉大手,与生态文明同行”、环保第二课堂、绿色夏令营等环保教育活动开展。践行绿色生活,通过组织“小小河(湖)长”志愿活动、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绿色长征”公益健走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助力绿色发展,组织全省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接全省河流、湖泊、林地、道路、公厕等,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开展绿色创建,继续深入开展“共青团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探索“生态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基層团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力争每年创建100个左右省级共青团生态文明示范村。争当幸福江西建设的实干家。以“赣青扶贫”行动为统揽,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投身民生社会事业,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围绕脱贫攻坚,持续推进“赣青扶贫”行动,进一步深化“1%”工程、“希望工程”等品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激发全省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力,持续深化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大学生返乡创业“归雁行动”、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等工作,力争全省每年培育1000名左右农村“青创者”。围绕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设,深入实施“两法一条例”,创新开展青少年法治、自护、防艾、禁毒教育,深化有不良行为青少年专门教育,力争全省较大设区市都有一所“专门学校”,切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争当现代化江西建设的先锋队。围绕建设现代化人才体系,强化青年人才支撑作用,大力实施“青年俊才开发”工程,培养联系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各领域优秀青年人才。积极发挥各级青联、青科协、青企协、青商会、驻外团工委等作用,联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外创业优秀青年、赣籍在外优秀学子,推动赣商赣才回归江西、反哺家乡。大力推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创建,引导青年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在实践中锤炼成长为“大国工匠”。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办好江西省青年科技项目评选大赛,重点吸引和服务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等新经济产业项目落户江西。围绕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认真落实群团改革要求,在继续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政府青少年事务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做好与青少年相关的政府公共职能承接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内涵,探索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领题调研,更好反映和表达青年利益诉求。

——坚定不移树立以青年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贴近全省团员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走进基层、走入青年

坚持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以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紧扣新时代服务青年供需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整合内外资源,优化服务供给,精准聚焦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努力让青年遇见更好的共青团。

丰富服务内容补短板。聚焦服務供给不足、青年“获得感”不强的短板,切实加强服务供给,切实解决好青年最关心、最直接的“痛点”“难点”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落地落实,出台江西实施意见,推动省市县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一将十大服务青年领域、十个重点项目细化落地。丰富服务供给,围绕学习教育、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等现实需求,以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建设示范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爱在赣鄱 团团有约”婚恋交友活动、江西青年健康提升工程等为抓手,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维护合法权益,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积极推进青少年生命教育和自护教育,办好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强化青少年个案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创新开展青少年法治、自护、防艾、禁毒教育,推进建设一批矫治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专门学校。

创新服务方式强能力。综合运用社会化、项目化、专业化手段,积极创新和改进服务青少年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推进服务方式社会化,成立共青团和青少年资金募集委员会,拓宽社会化资金筹集渠道;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引导,在关键领域、重要群体中培育共青团直接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推进服务方式项目化,积极探索项目化实施机制,着力参与政府购买青少年公共服务,围绕学习成才、身心健康、创业就业、社会融入、权益维护等需求,建立完善青少年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推动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推进服务方式专业化,大力推广“四青”工作模式,广泛吸引具有专业知识方法、工作技能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志愿者参与团的工作,实施“双万”工程,力争五年内全省专业青少年事务专业社工达到1万人、青年社会组织达到1万家。

拓展服务平台固根基。推动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服务阵地深度对接,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线上,持续建设“赣鄱青年”云平台,深化“青年之声”平台,推进江西共青团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触手可及的“云上共青团”。线下,按照“旗舰店+门店”的思路,采取“政府支持+团组织指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加强青年空间建设,到2023年,实现全省所有城市街道、乡镇均建成1个以上“青年空间”,全省建成100个以上省级示范性青年空间。加强团属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主动与党建及其他群团组织资源阵地共建共享。促进线上联系和线下服务有机融合,依托“赣鄱青年”“青年之声”等平台,在线上积极收集青年诉求,通过资源供给、项目申办、公益众筹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四点半课堂”“微心愿”等线下活动,推动网上青年呼声落地落实,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攻坚,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促改革再认识、再出发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共青团改革已进入了机遇叠加的窗口期、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和向基层延伸的关键期,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牢牢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坚定目标方向增信心。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目标方向,增强改革信心决心,促改革再认识、再出发。增强政治意识,深刻认识到改革是中央、省委交给我们的光荣政治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深化,不能停滞。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到“行百里者半九十”,深化共青团改革已经到了“窗口期”,我们正在与改革时间窗口赛跑,与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速度赛跑,与青年主动选择组织的分化速度赛跑,等不得,慢不得,松不得,停不得。增强主动意识,彻底摒弃和扭转在部分团干部中存在的“官本位”、虚浮表面、“等靠要”、封闭僵化等不良倾向,真正实现从“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转变。

突出问题导向勇攻坚。改革进行到目前阶段,好改的、形式上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必须突出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逐一解决。针对“上热下冷”问题,把破解“四缺”问题作为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的“牛鼻子”,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向基层倾斜,巩固基层团组织阵地。针对“内热外冷”问题,广泛开展青年“众谏”“众评”,邀请青年建言献策,参加团的工作设计,提高青年在工作考核和评选表彰中的话语权,提升青年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各级青联、学联、少先队和学校共青团改革,稳妥推进下属单位改革,把团校办成党的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教育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阵地;推动省希望工程服务中心更加聚焦团的重点工作,成为募集青少年事务资金的重要工作阵地。针对“形似而神不似”问题,坚持把青年有没有获得感,能不能为党团结凝聚起更多青年作为改革成效的衡量标准,探索建立共青团改革成效社会评估机制,推动改革“形神兼备”。

狠抓落地见效显担当。以“钉钉子”精神,逐项抓好改革方案任务落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信号要一以贯之,逐级压实压紧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做到信号不遗漏,要求不走样。改革进度要对标对表,严格对照《江西共青团改革方案》,落实“销号”制度,确保改革举措按照时间节点逐条落实、逐项过关。改革督导要常抓不懈。强化“一把手”抓改革的责任担当,把改革效果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开展日常调研、专项督导、巡回拉练,對改革成效进行常态督导,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坚定不移抓牢从严治团、夯实基层基础,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青年,奋力开创新时代共青团的新气象、新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团的自身建设,决定着团组织的面貌与作风,决定着能否担负使命与责任。要自觉对标从严治党的高要求,全面推进从严治团,开创新时代江西共青团的新气象、新形象。

坚持政治建团固根本。始终牢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政治责任和根本使命,坚持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从严治团的灵魂,一以贯之体现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切实以党建带动团建,团建带领青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拥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随,把忠诚融入血液中,体现在行动上。抓好共青团党的建设,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循党章和党内规章制度、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党务工作能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手段,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团组织的党组织和党员中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团组织和团员中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紧跟党走”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各级党委把团建纳入党建工作整体部署,将团建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规范和落实团干部协管机制,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人选”等工作。

夯实基层组织强堡垒。把夯实团的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培元的关键,严密组织体系、严格组织规范、强化工作保障、推动自我运行,着力向团组织自身要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增强组织力,逐步深入开展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年”“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等活动,大力推进五星团支部创建、团课标准化建设和团课指导员队伍建设、团支部书记满意度测评、编制团支部工作手册等基础性工作,创新基层团组织生活内容和方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基层团支部的桥头堡作用。切实增强凝聚力,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大力推广“两新”组织建团、网络建团、行业建团等灵活建团方式,加快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加强对归国留学青年、自由职业青年、“景漂”、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等新兴群体的团结凝聚,主动吸纳新的社会青年群体进入团的组织体系,增进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切实增强战斗力,抓好选好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这一关键,将有激情、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干部选拔至团组织负责人岗位,发挥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的“带头人”作用;逐级建立团组织负责人团建工作述职制度,强化基层团组织负责人抓团建的主责意识;用好用足授予荣誉、帮助实现价值追求等激励手段,让基层团组织负责人有劲头、有奔头。

突出先进先锋走前列。抓住团员这一主体,聚焦团青不分、先进性光荣感不强等问题,不断改进发展团员和团员教育管理,着力使走在前列、勇当先锋成为共青团员最鲜明的标签。切实提升团员光荣感,进一步分领域细化入团标准,强化团前教育,规范入团志愿书、团员证填写,严把团员“入口关”;严格发展团员总量调控,到2023年,总体团青比例降到30%以内。切实提升团员归属感,健全和改进“三会两制一课”等团内组织生活制度,探索开展团内执纪,让团员在严格的组织生活中强化组织观念,增强团员意识。切实提升团员先进性,创新团员意识教育载体,大力推进“团员先锋岗(队)”创建,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切实把先进性教育贯彻到基层,落实到支部。

锤炼干部队伍铸铁军。持之以恒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塑造新时代团干部的良好形象。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持续在全省团干部中开展健康成长观教育,做到摒弃浮躁、保持定力、感恩奋进;建立省、市、县分层培训体系,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本领。深化团干部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化问题导向,推动各级团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团干部与团员青年感情,切实深化“8+4”团干部下沉基层和“1+100”常态化联系青年制度,推动团干部带着任务下基层,以工作是否落实、青年是否满意为标尺,检验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成效。强化团干部纪律约束,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落实,坚决摒弃“四风”问题新表现,在全系统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健全制度规矩管长远。把制度建设放在关键位置,充分学习借鉴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扎牢从严治团的制度笼子。完善制度体系,对标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对现有团内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开展查缺补漏、修订完善工作,建立完善与新时代共青团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细化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对各项制度进行细化、固化、量化、可操作化,推动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开展制度创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延伸工作手臂、直接联系青年、工作成效评估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建立更符合实际、更易于操作的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和效率提升。狠抓制度执行,推动全省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严格执行团章要求和各项制度规定,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依。

共青团与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有着特殊紧密的关系。要推动青联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对社会各界优秀青年的凝聚力、影响力,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光和热。要指导和帮助学联组织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要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抓好团队衔接,支持少先队组织认真落实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预备队作用。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青少年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