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

2018-05-14裴焕菊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剖检变化药物治疗临床症状

裴焕菊

摘要:饲料以及玉米、花生、稻谷等种子在高温高湿季节容易发生霉变而产生黄曲霉菌,其就会产生大量强毒性的黄曲霉毒素。当猪食入污染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饲草,就会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全身出血、腹腔积液以及神经症状等,引起的病变是肝细胞发生变性、出血、坏死,且肝细胞和胆管增生等,应加以防治。

关键词:猪;黄曲霉中毒;中毒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药物治疗;饲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112-01

1 中毒机理

多种因素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如饲料、仓储谷物、大田作物发霉变质等,都能够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只有在生产温度、湿度、生长基质适宜以及适当透气条件下才能够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最适宜以玉米、花生、麦、稻、高梁、甘薯等作为生长基质,尤其是含有丰富脂肪的饲料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以25~30℃为最适宜生长温度;以80%—90%为最佳相对湿度。一般来说,饲料原料(如玉米、稻谷、麦类等)中含有17%~18%的水分时,最容易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通常是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等产生的代谢产物,也是当前已经发现的各种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状态最稳定的一类霉菌毒素。猪食入污染有黄曲霉菌的霉变玉米后,会通过胃肠吸收黄曲霉毒素,一般大部分存在于肝脏内,其含量可比其他组织器官高出5~l0倍,而只有极小部分存在于血液中,通常无法在肌肉中检出。毒素进入肝脏后后,在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羟化、脱甲基和环氧化反应。通过羟化作用会生成单羟基衍生物黄曲霉毒素Hl、黄曲霉毒素Ml、黄曲霉毒素Ql以及黄曲霉毒醇等,在大约7天之后大多数就会经由呼吸、粪便以及尿液排到体外。

黄曲霉毒素主要会抑制RNA、DNA的合成和降解,影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和代谢,溶酶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线粒体代谢减弱,增强异柠檬酸脱氢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肝糖原减少,肝脂肪变多,并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2 临床症状

急性中毒,大部分在表现出临床症状前突然死亡,有些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体温基本正常,食欲完全废绝,体质衰弱,行走不稳,黏膜苍白,直肠出血,排出干燥粪便,部分会将头抵在墙壁或者站立在舍内一偶,呆立不动。亚急性中毒,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体温基本正常,可视黏膜黄染,黏膜苍白,后躯无力,行走蹒跚,停止采食,排出干燥且混杂血液的粪便,低头或者呆立不动。大部分具有神经症状,严重时会卧地不起,往往经过2~3天发生死亡。慢性中毒,病猪体温正常,食欲减退,增加饮水,喜欢采食青绿多汁的饲料;皮肤充血、发红,并发生明显的黄染现象,可视黏膜黄染或者苍白。排出干燥粪便,少数发生腹泻,严重时会混杂血丝甚至发生血痢,排出混浊的黄色或者茶黄色尿液,最后由于慢性衰竭而发生死亡。除以上症状外,病猪还表现出独自离群,低头站立,卷腹,拱背,部分眼、鼻周圍的皮肤明显发红。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发现尸体放血不全,一般只有正常血量的25%~50%;严重溶血,肉质呈暗红色;皮下脂肪稍微带有黄色,体腔脂肪相对较黄,肌间结缔组织、肌腱、骨膜、关节囊发生严重黄染。放置5—24 h后进行观察,可见皮肤变黄,皮下脂肪和体腔脂肪的黄色变淡,但不会彻底消失。头部淋巴正常,体表没有外伤,未发生充血、出血,不存在病灶;胃发生水肿,存在黑色病灶;严重时大肠上会持续3~4个穿孔,呈纽扣大小,通常还存在3~5个肿块,也呈纽扣大小,且肿块上往往都存在出血点;脾脏色泽较深,发生肿胀;肾脏色泽苍白,并混杂黄色,切开只有少量的出血点;心脏没有出血点,切开可见严重溶血,心包血液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凝固;肝脏发生肿胀,明显纤维化,失去弹性,存在黄色,胆囊内含有极少量的胆汁,严重损坏肝脏功能;肺脏发生充血现象。肠系膜散发异臭味,肠系膜淋巴结水样充血,大网膜基本正常,少量腹股沟淋巴结存在充血。

4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要立即停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饲喂新鲜的饲料。如果病猪严重中毒,可一次性内服25~50 g硫酸镁,内服10~30 g人工盐,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促使胃肠道毒物尽快排出;同时,配合进行保肝和采取止血疗法,可静脉注射500—1000 mL 25%葡萄糖、20—30 mL 5%的复合维生素B,每天1次,还要肌肉注射50~330 mg维生素K,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猪心脏衰弱,可皮下或者肌肉注射强心剂,常用0.5~2 g安钠咖。为了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可按每1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4 g头孢噻呋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猪中毒较轻,只需要静脉注射20~30 mL 25%葡萄糖,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加强饲料管理。预防该病的重点是加强饲料防霉,即从收割到加工、保存、饲喂,防止堆积发热、遭雨淋,避免滋生霉菌。猪最好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但如果轻度发霉,可经过去毒处理后进行饲喂。可采取水洗去毒法,即将轻微发霉的饲料放在缸中,添加足够的清水浸泡,并持续搅拌,经过5~6次清洗直到水清后即可晒干饲喂。

猜你喜欢

剖检变化药物治疗临床症状
肉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诊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一例鸡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前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一例仔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