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角度下姜文电影的浪漫主义

2018-05-14秦奋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浪漫主义

【摘要】姜文所导演的电影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利用各种视听手段表达了其浓郁的浪漫情懷和主观内心感受,反映其本人对于时代现实的真切感受,善于通过色彩对比造成情绪上的反差,以增强作品感染力,同时,运用反讽美学和情感化音乐达到讽刺社会现实和渲染主题的目的。

【关键词】姜文电影;浪漫主义;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浪漫主义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对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反抗。柏林曾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中提到:“我从未想过给浪漫主义的性质和目的下个定义,因为,诺斯洛普·弗莱明智地告诫过我们,如果有人试图证明某些特征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显著特征,那么必定会有别人从柏拉图或迦梨陀娑那里找到反证。”①由于运用范围太过广泛,迄今为止,浪漫主义也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

现在,电影运用浪漫主义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逐渐成为了一种创作手段。张希认为:“我国20世纪60年代电影尽管没有前一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没有新时期电影的多元化风格,但时代的特色也使它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风格。”②说明我国很早就从西方引进了浪漫主义并开始融入本国文化中。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30年代,孙瑜导演的影片《小玩意》就大胆运用了浪漫主义。但是,浪漫主义目前在我国发展并不理想,现实主义明显占上风。而周星认为:“在以纪实手法阐释现实主义的第六代导演中姜文是与众不同的,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影片,具有浪漫主义气息。”③认为在现代导演中姜文的电影可以说是最具浪漫主义风格的。而视听语言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成为了电影中体现浪漫主义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将从视听语言角度对姜文所导演的电影的浪漫主义进行初步探讨。

一、通过有意蕴的镜头放大主人公主观内心

浪漫主义者弗利德里希席勒写道:“艺术家应该描写的不仅是他眼前看到的东西,而且是他在自身看到的东西,如果他在自身什么也没看到,那么他就不可能描写他在眼前看到的东西。”④因此,浪漫主义者在看待客观事物时,是看他们在主观内心世界形成的样子,而不是原本的样子。也是因为浪漫主义在思想上就侧重于主观理想,注重个人感情,所以它总是把人物的主观内心表现给大众。

姜文电影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有意蕴的镜头语言,这些镜头大都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抒情视野,从而放大了对人物主观内心的描绘。比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常常以仰视角度拍摄主人公马小军,这使得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变得高大;还有马小军跳水的场景,俯视、仰视、平视结合使用,而在电影中九十度垂直的俯视镜头是很少出现的,因为它带有极大的象征性寓意。在电影中,这个时候正是马小军在强暴米兰后被孤立的时候,因此,此时的跳水其实代表马小军对自己的灿烂青春的一个告别,垂直仰拍表达了一种坚持向上的精神。姜文用拍摄的角度、景别使得主观内心世界的抒情被强化,更明显地表达了主观精神。再如《邪不压正》中李天然与寡妇裁缝一个在屋顶一个在屋下的自行车上的镜头,运用俯拍和仰拍交替的一种快节奏,营造了一种浪漫、暧昧的气息,特写脚蹬自行车的镜头向我们传达了当生命在这一刻转动时,仿佛只记得送自己自行车的人的心意和那人送出这辆自行车的初衷,天地间只有我们在对话,忘记一切烦恼与仇恨的美好理想,透过镜头使观众们感到主人公对清新、自由、潇洒的生活的向往。在以上两部影片中,姜文都拍摄了大量的屋顶戏,从而延伸出一种屋顶美学。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当马小军在屋顶上时,代表着人物内心对青春的渴望迷惘,屋顶之下就是盲目跟随时代的青春。在《邪不压正》中,屋顶之上表达人物内心对干净、自由、浪漫、有灵魂的气息的向往,屋顶之下表达人物深陷各种江湖权谋中的无奈与悲哀。这些镜头放大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影射了导演姜文的内心感受。

二、运用色彩对比带动观众情绪反差

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是与古典主义学院派完全相对的。它不赞同呆板的如雕塑般的外形,反对过度重于素描的表现手段,它所注重的是光线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雨果就提出了与古典主义的纯正、和谐相对抗的“对比原则”,认为“世间的一切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丑与美并存、畸形与优雅相邻、善与恶并列、光明与黑暗同行。”⑤而姜文的电影对于“两极”色彩的运用已经对观众形成了一种特殊心理,电影中彩色暖色调与灰白冷色调强烈冲击了观众的视觉。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青年马小军用的是彩色色调,对中年马小军用的是黑白色调,他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表现幼年和青年马小军,而对中年马小军则更多的是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暗示了少年时光的欢乐与长大后世界的冷酷,这是姜文将他自身经历和感悟通过电影的方式给观众呈现了出来。影片中的阳光带有点橘色,很亮很耀眼也很温暖,反映出少年时代自由自在的激荡情绪。而墙上的标语、街上的横幅是红色的,和墙的古老、房屋的破败形成了对比,影射当时的社会现象。彩色与电影结尾灰白色的碰撞,让人察觉到马小军的变化,他不再有激情和热情,变得稳重、低调、忧郁。这种碰撞也表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批判性。在《一步之遥》中,马走日走上高台自白的镜头,蓝天、巨大的红风车、穿着囚服的马走日,这样奇怪的搭配在影片中却神奇的协调,故事也在这样的搭配下缓慢进行着,给观众的感官带来了极大的反差。同样的还有《鬼子来了》,全片大都采用黑白色调,但是在马大三被砍掉的头颅的眼中却是血红一片,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影片结尾,马大三坐着红色火车在恋人的目光中缓缓离去,这时导演利用光线将场景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感觉,与观众产生了共鸣。这一刻的光线与色彩将浪漫主义运用到了极致。

三、采用风格化台词反讽社会

反讽是浪漫主义中一个重要概念,由施莱格尔率先在《批评断片集》中阐释道:“在反讽中,应当既有诙谐也有严肃,一切都襟怀坦荡,一切又都伪装的很深。”⑥德国曼弗雷德·弗兰克也认为:“反讽着重表达的是 ‘言外之意和‘话外之音,它用字面的意义表达引申之意。反讽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又毁灭了表达对象,从而指出一切语义之外真正所指的东西 ‘无限”。⑦

比如《邪不压正》中这段台词:

朱潜龙:“日本人都靠不住,我靠谁啊?老蒋?”蓝青峰:“更靠不住。”朱潜龙:“一个写日记的人?”蓝青峰:“正经人谁写日记啊?”朱潜龙:“是啊。”蓝青峰:“你写日记吗?”朱潜龙:“我不写。你写日记吗?”蓝青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朱潜龙:“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蓝青峰、朱潜龙一干杯,同时说道:“下贱。”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这说的什么意思,看不懂,但仔细品味,就知道其实下面写日记的人指的就是老蒋,关于写不写日记其实就是说他们都不写日记,都不是正经人,他们心里都有秘密,但不能告诉对方,明知道依靠的人靠不住却又无奈的只能接受,最后的“下贱”实际上可以是他们对自己以上心态的唾弃。这段话用轻佻幽默的语气向观众传递了处在这个时代中人的悲哀以及无奈,使人们对前后的理解出现反差,给观众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幽默感和冲击力。

再如《让子弹飞》中:

汤:“你到底是不是张麻子?”张:“我是。”汤:“我可是快要死的人了,别骗我。”张:“放心,我就是张麻子。”汤:“麻子!”张:“哎?”汤:“屁股,(张没听清他在说什么,耳朵贴近汤师爷),屁股疼!”张:“师爷,(张指着头顶的树),屁股在树上呢,(镜头摇向树上吊挂的屁股和腿),不疼了,啊。”汤:“我树上的屁股兜里,有五张委任状,都给你。”

这是汤师爷临死前与张麻子的对话,本该是个严肃而又凄惨的场面却说出了这样荒诞的台词,“屁股在树上”和“五张委任状都给你”是在反讽张麻子之前鹅城上任的事,用有幽默意味的语言反讽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冷漠,整段台词暗含批判和讽刺。

看过姜文电影的人都会觉得影片中的台词都很口语化,耐心品读,就会发现这些语言在口语化之下还反衬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他没有明确地去说社会的现状,只是从自身角度用了幽默亲切的话语从另一方面向我们隐喻的呈现出当时社会。这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用自身理解的美好的文字表现社会丑陋的艺术表现在姜文的台词中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将浪漫主义的反讽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应用情感化音乐渲染主题

音乐可以说是最浪漫的艺术,情感性最为音乐的根本特征,充分表現了浪漫主义美学的基本倾向。人的情感和体验是音乐内容的直接灵感,音乐又是精神世界的纯表现,而精神世界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瓦肯罗德写到:“音乐是各种艺术中最奇妙的艺术,因为它以非尘世的方式表现我们人的感情,因为它为这些感情穿上轻盈谐音的明亮外衣,因为它以日常生活所不知道的语言说话。”⑧音乐把剧中人物的感情传递给观众,把导演隐喻的情感主题展现给观众,这种浪漫主义美学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为音乐美学内容增添了更多的美。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孩子们打群架的画面所配的音乐是《国际歌》,就是为了凸显出孩子们对于打架这件事的态度,回忆起革命时代的那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表现出孩子们在这种革命环境的气氛中成长,人生性格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在影片中出现的第二次打群架场面时,导演运用了《喀秋莎》这首描绘革命战争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再一次用音乐衬托了荒诞的小角色,使电影画面得到升级,渲染电影的主题思想。在影片中出现的革命歌曲有很多,这种艺术表现不仅调动了观众情绪,也向观众传递了导演想表达的电影主题。之后的《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音乐几乎可以作为姜文电影的音乐符号。在影片中,当正式进入故事时,《太阳照常升起》曲子的原声就开始响起,其中夹杂着人的呼喊声,激烈的感情在这步步紧凑的旋律中更加壮烈,引起人内心的英雄情怀,此时影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被渲染到了顶峰。

而影片中黄秋生唱的《美丽的梭罗河》使电影由激昂转变成温婉风格,用忧郁的曲调勾起梁老师对自由浪漫时光的怀念和内心的孤独忧伤,弥漫着浪漫主义气息。在《鬼子来了》中,姜文运用了当代音乐隐士刘星的专辑《一意孤行》,想表达出自己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的精神。而影片在日军进攻时不断重复日军军歌,强调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两者对比反映出强烈的情绪表达,达到了渲染主题的目的。

五、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电影也将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在注重现实主义时也要发展浪漫主义,同时要将电影艺术手段与其融合通过影片表现出来。姜文将浪漫主义通过视听语言手段重新呈现在影片中,这是一种现在常见的创作手法,在现代这个追求艺术的时代,我们也期待着新风格、新模式的出现。

注释:

①[英]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4。

②张希.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电影文学的浪漫主义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3):91-96。

③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0-191。

④凌继尧.西方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73。

⑤[法]雨果.雨果散文精选[M].周瑛,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79。

⑥[法]拉库?拉巴尔特,[法]南希.文学的绝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M].张小鲁,李伯杰,李双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56。

⑦[徳]曼弗雷德·弗兰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M].聂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306。

⑧瓦肯罗德.著作和书信(卷一)[Z].耶拿,1910:167-168。

参考文献:

[1]王永强.姜文电影的艺术风格特征[J].电影文学,2015(12):66-68.

[3]张药滟.审美现代性视域下的姜文电影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秦奋(1997-),女,山西运城人,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方向为视听语言。

本文指导老师:龙运荣。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从小说影视化浅析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异同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