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伏羲祭典的保护传承与文化价值研究

2018-05-14张建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伏羲

【摘要】伏羲诞生于古成纪天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文始祖。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厥功甚伟,其历史贡献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关键词】伏羲;祭典;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天水是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东汉《河图稽命徵》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牺于成纪。”此后,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元和郡县图志》等历代典籍均记载“伏羲生于成纪”。成纪即今甘肃天水,自古有“羲皇故里”之称。境内至今保存着较多的伏羲、女娲文化遗存。其中,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祭祀伏羲氏的明代宗庙建筑群。自明代至今,天水伏羲庙已先后进行过十次重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

一、伏羲其人

据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伏羲,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稱牺皇、皇羲、太昊伏羲氏,历代尊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基础,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被尊称为“人祖”“人宗”“羲皇”,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伏羲结网罟、养牺牲,教导人们结绳织网,从事渔猎,使原始先民由自然采集生活转变到农耕和狩猎时代,促进了原始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伏羲立九部,设六佐,以龙纪官,实现了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开始了社会分工;在日常生活方面,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使人类由原始群婚杂居向对偶婚转变,对人类自身进化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人们对自然的最初认识,形成了四季八节的中国历法基础;制琴瑟,作乐曲,使中国礼乐之邦文明初显;尝百药,制九针,开创了中华医药研究和针灸之先河;在思想文化方面,伏羲画八卦,立阴阳学说,形成了中华哲学发展衍变的文化主脉;造书契,代结绳之政,实现了中华民族认识的大飞跃,开启了中华文字的起源。

根据历史、考古以及民俗学研究,伏羲作为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是中国早期文明成就的集大成者。伏羲时代大体相当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处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原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天水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二、祭典的保护传承

祭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长期的祭祀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祭祀程序和浓郁的祭祀文化。做好伏羲祭典的保护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天水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保护太昊伏羲祭典。1988年,天水市恢复了公祭伏羲典礼。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省级祭祀,每年6月22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共同主办。公祭规格采用古代最高祭祀礼仪,以“九鼎八簋”“太牢”之礼祭祀伏羲。主要仪程有:全体肃立,击鼓鸣钟,鸣放礼炮,乐舞告祭,恭读祭文,敬献花篮,瞻仰圣像。场面盛况空前,庄重肃穆。期间,举办系列文化经贸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祭伏羲大典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公祭伏羲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二十八届。公祭伏羲活动不仅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盛会,也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随着公祭伏羲活动的恢复,农历正月的春祭伏羲典礼和农历七月的秋祭伏羲活动也随之恢复,仪礼基本同晚清。民祭活动在政府支持与指导下,由天水市民间祭祀伏羲协会和民间组织“上元会”具体组织实施,以太牢之礼祭祀。在仪程和礼仪上基本保留了清代的历史传统。春祭从正月十三日开始,十四日民众进香,十五日出榜,十六日正祭,十七日送神。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的诞辰日,这一天的祭祀仪程为:一、行初献礼。(1)上香明烛,化表,跪行三叩首礼;(2)击鼓鸣钟,鸣炮奏乐;(3)献三牲,献毛血。二、行亚献礼。(1)敬酒、献酒、奠酒;(2)献匙箸,献三牲,进祝文,献祝文;(3)献围盘,献糕点,献鲜果,分肴;三、行终献礼。(1)上香化表,恭读祝文,焚祝文;(2)献茶、奠茶,行三叩首礼;(3)起立互拜,瞻仰圣像。秋祭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开始,至二十日结束,为期三天。相传农历七月十九日为伏羲逝世纪念日。十八日举行迎神、迎圣水、出榜文仪式;十九日举行迎献饭、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仪式;二十日送神、送圣水、焚榜文。民祭活动期间,伏羲庙内举办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其中的开山攒神、灯会、灸红纸人、戏剧公演、舞龙舞狮表演、羊皮鼓表演、夹板表演等活动热闹非凡。天水及其周边地区的民众倾城而出,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深入挖掘、规范民间祭祀伏羲礼仪、习俗的同时,为保护伏羲庙古建筑,天水市博物馆于2004年启动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宏大、修缮最彻底的伏羲庙保护维修工程。工程历时12年,庙区面积增至3.5万平方米。随着伏羲庙保护维修工程的竣工,伏羲庙作为伏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和研究伏羲文化、龙文化、易学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形成,现已成为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和探寻中华先祖圣迹的知名旅游景点。

三、文化价值

(一)伏羲祭典的保护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其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是联系全球华夏儿女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基因。各族人民对伏羲的崇敬和礼赞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不竭源泉,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伏羲文化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是其他古代文化无法比拟的,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伏羲祭典的保护传承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伏羲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之源,而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包容性,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已经作为一种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的民俗文化深深积淀于海内外华人的心目之中,正在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召唤中华儿女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年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每年都会有许多人前来天水谒拜伏羲,寻根问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各方努力,甘肃天水在2014年与台湾台北首次实现了海峡两岸共同祭祀伏羲活动,增强了海峡两岸同根、同祖、同脉的民族情结和民族向心力。目前,两岸共祭伏羲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五届。

(三)伏羲祭典的保护传承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因其源远流长,影响范围广,祭祀规模大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被国际节庆协会列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每年前来天水伏羲庙观光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友人络绎不绝。其中,港澳台每年都要组织旅行团队前来拜谒伏羲,有很多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表示支持和弘扬伏羲祭祀典礼,愿意在天水投资兴业。伏羲祭典活动在海内外华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后记

伏羲文化的神奇魅力是经久不衰的,每一位羲黄子孙都会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感到骄傲。创造、实践、创新、和谐,这正是伏羲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宝藏,也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竭的动力源泉。

我们相信,随着伏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必将有更多的海內外同胞到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天水来观光朝圣。

参考文献:

[1] 李宁民 . 人祖伏羲与宗庙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高世华.天水始祖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6).

[3] 宋春光,赵梓鑫,马玲.“一带一路”视角下传承中华伏羲文化的思考[J].发展,2016(10).

作者简介:张建军(1974-),男,汉族,甘肃天水,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展览及民俗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伏羲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结网打鱼
汉字的由来——伏羲造字
伏羲画卦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多才多艺的伏羲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