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探索

2018-05-14侯晓乐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是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金华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以便引起全社会对此课题的关注,起抛砖引玉之举。

【关键词】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G142 【文献标识码】A

一、意义

我国2011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2018年1月,金华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遺产名录又将“硬头狮子”等62个项目列入其中。当前,我们开展对这项工作的探究,切实做好金华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为繁荣文化事业、建设“文化金华”作出新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内容趋于广泛和丰富,有不少专家和学者通过调研写出相关的报告、论文等,整个学术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目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角度来阐述的还不是很多,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涉猎到此领域中,为金华民俗类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作出贡献。

三、金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并且分布广泛。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民俗活动;二是民俗事象。但两者往往是融汇在一起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中不但包含了节日、婚礼、服饰,而且祭典、庙会也被列入其中,当然,民俗生命力的根本在于传承。

四、金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民俗的内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民俗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魂,传承、保护与利用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只有魂和根汇聚和交融,才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色彩斑澜的美好世界。

近年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蓬勃地开展起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申报以及有关政策的出台、制度的不断健全,极大地推动了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进程。对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传承显得更为重要。

五、政府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家族、家庭传承、师徒传承、群体传承等。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是一个以群体形式出现的,而不是一个个体。

金华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规政策、工作部署,承担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业务指导,指导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一系列工作,还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等活动。

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后,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项目保护工作,加强项目保护单位管理,开展金华道情经典特色曲目音频、视频录制工作;积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专项保护资金。

另外,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浙江省内率先举办了金华市非遗传承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为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教学活动,建立了互动平台,此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中,我们始终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开发。

要推进金华市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各级政府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创新意识,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必须以保护传承为主。民俗活动是一种在民间长期形成并保留传承的精神家园。

当前,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加之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得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受到冲击。

要真正做到精神传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多种措施。其实,民俗文化做出积极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下去,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我们在强调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利用,我们在实践中要大胆创新,很好地利用这些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为我所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七、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承队伍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提高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队伍中的人员素质,是加强金华市非遗产传承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工作。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无法开展正常有效的工作,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必须加强保护工作队伍中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使他们尽快跟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步伐。

(二)传承面临着断层危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连接到一起。老百姓的文化娱乐方式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以往对民俗文化活动非常感兴趣的老百姓也渐渐远离了这些活动,并且参加这些活动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没有年轻人参与这些活动,明显缺少了生气。其实,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传承是第一位的。当前,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徒弟难招的窘境,传承面临着断层危机。

(三)从娃娃抓起,提高全社会对非遗的传承、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唤醒全体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教育部、中宣部在2006年把每年的9月定为“传承月”,其目的就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加大普及非遗的宣传力度,让青少年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目前,我们的一些儿童,甚至一些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了解,比如一些学生竟然不知道中秋节、端午节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入手,从现在抓起,从娃娃抓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说到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我们似乎把问题看得简单化了,总认为别让它走样了,能够让它传下来就可以了。其实,所谓的保护是指能够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生命力的各项措施。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保护的含义,在实践中通过保存、保护、利用,通过正确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意识。

(四)在传承过程中资金不足

金华市政府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中资金短缺,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财政拿出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以此解决在传承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八、结语

总之,当前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有致力于民俗文化的专家,也有一些民俗文化的爱好者和志愿者,但只靠他们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利用的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明文,柏茹慧.论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J].新闻知识,2018(2).

[2]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

[3]高燕.金华民俗文化读本[M].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1.

[4]柯玲.中国民俗文化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6.

[5]宋卫云.传承的力量:民俗常识1000例[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5:3.

作者简介:侯晓乐(1987-),男,汉族,辽宁大连人,沈阳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现任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音乐表演研究与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