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党的女儿》的戏曲风格赏析

2018-05-14贾艳伟

北方音乐 2018年10期

【摘要】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融汇了几千年的文化精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经困难和创新,逐渐吸收了戏曲的艺术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本文以我国歌剧代表之一的《党的女儿》为例,对其所蕴含的戏曲性特点进行分析,并择取重要唱段赏析其戏曲风格。

【关键词】《党的女儿》;中国歌剧;戏曲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歌剧常见于西方,我国的歌剧主要形式为民族歌剧,有效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写作手法,同时将戏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整理后发现,目前我国的民族歌剧题材大多以歌颂英雄人物、赞扬忠贞爱情、揭露社会黑暗为主,无论是何种题材,都没能离开中国戏曲的元素。歌剧《党的女儿》是发生在江西苏区的中共党员一心为党,最终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作者在音乐创作上以山西地区戏剧的板腔体为主基调,配以江西地区的民歌,整体是中国歌剧运用戏曲元素的典型之作。

一、《党的女儿》中的戏曲性特点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将戏曲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已经司空见惯,歌剧亦是如此。有研究表明,衡量戏曲性的标准是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歌曲《党的女儿》充满了戏曲性,且有抒情性、革命性、叙事性和冲突性等特点。

(一)抒情性

受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影响,《党的女儿》的音乐创作,便十分注重音乐的抒情性,充分体现了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传统,在抒情性、歌唱性中表达出歌剧音乐的戏剧性。田玉梅是歌剧《党的女儿》的核心人物,她的唱段最有说服力。以田玉梅唱段中“雨呀纷纷地下,打在脸上冷透心。风呀嗖嗖地刮,呼天喊地换亲人。万家闭门低声泣,刻骨的刀痕掩泪痕,掩泪痕啊。”为例。这一句利用慢板的方法描写田玉梅叙述自己孤独和悲伤的心情,背景是战友的纷纷牺牲让她悲痛欲绝,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要用心体会到这点。事实上,田玉梅在演唱这段时,因过于悲痛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大力气了,在演唱时要控制气息,给人一种气息游离的感觉,力度由强到弱,达到抒情效果。

(二)革命性

中国歌剧,尤其是像《党的女儿》这种以战争为背景创立的歌剧,其戏曲风格到处充满了革命性的特点。以田玉梅唱段中“老支书,亲人们...哭啊英灵啊”为例。这段是全曲上半段的高潮所在,田玉梅意识逐渐清醒后,看到了战友们的遗体,“留下我孤零零”这句词让观众体会到她的迷茫、孤单,在痛惜战友们离去的同时更痛恨敌人的嚣张气焰。“哭啊哭英灵”旋律的描写从高到低又回到高,演唱者要运用哭腔的演唱方法,下一句“哭啊英灵啊”中,“啊”一字多腔,音程跨度达十二度,旋律上的起伏、力度上的减弱、速度上的渐慢,这些音乐上的处理都要在演唱中完美地表现出来。

(三)叙事性

作为戏剧艺术一种类型,歌剧同样具备戏剧表现的叙事性特点。一般而言,歌剧情节的推进,戏剧冲突的展现,人物性格的揭示与塑造,都是在特定的叙述结构中进行和实现的。[1]叙事功能在歌剧整体结构中往往体现在交代剧情,介绍经过,表现人物在平和状态中的对话和交谈。在《党的女儿》这个歌剧中,开始就交代了整个事件的剧情:女主人公从血泊中苏醒,看见眼前的情景既惊讶又悲伤,不知道是真假,后面词段中也有叙事体现,比如在风雨荒野中哭英灵等。同时,词段伴有描述性音乐,比如前奏、间奏,为歌剧中的人物,尤其为主人公的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在充满浓重的血腥味的空气里,开始了田玉梅悲痛的诉说。正是有了叙事性这个特性,歌剧音乐的戏曲性才更加完善。

(四)冲突性

歌剧和戏剧一样,是有剧情矛盾和冲突性的,这是一切歌剧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同样的道理适应于歌剧的音乐部分,歌剧中的“歌”要想体现出戏曲风格,需要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矛盾性,这样才能达到高低起伏的效果以及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情波动。在《党的女儿》的“血里火里又还魂”节段的结束部分,形成了激动人心的戏剧冲突高潮,而且具有足够的表现力对剧中人物戏剧情境下的各种冲突事件、各种复杂情态、各种心理活动作了深刻动人、精妙绝伦的刻画与展现。[2]剧中主人公在悲痛之余,还不忘作为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视死与敌人抗争到底,表现出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此处,敌我斗争的冲突更为强烈,塑造了一个真实有力、生动感人的形象。

二、《党的女儿》中戏曲风格具体赏析

歌剧《党的女儿》创作者王祖皆、张卓娅夫妇在其回忆录中提及,主角田玉梅的性格是英勇和豪放的,唱段是全剧最多的,尤其是几个大型独唱选段《万里春色春满园》《血里火里又还魂》《生死与党心连心》等主调采用的是山西蒲剧板腔体,而其他人物大部分是选择江西地区的一些民谣或民歌为主旋律。[3]因此,在赏析《党的女儿》中戏曲风格还要从田玉梅的几段独唱选段着手。本文择取了田玉梅在最后英勇就义前的唱段《万里春色春满园》为例进行分析。

《万里春色满家园》是整部歌剧感情的升华,也是有一大高潮所在。该唱段明确地表达了田玉梅直面死亡的勇气,对家乡及孩子的不舍,对敌人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情复杂激荡,良好地契合了戏曲中叙事性、抒情性、革命性和冲突性的特点。该唱段主要涵盖四部分:

第一部分,從田玉梅“孩子,跟妈妈一起走”的念白开始,整个唱段都处在高音区,旋律节奏变慢后,两组同一音高的三连音节奏型给田玉梅的演唱拉开了序幕。首句“我走,我走,不犹豫,不悲叹”高亢响亮,表达了田玉梅为革命宁死不屈的精神;“孩子啊,你紧紧依偎在娘身边”中,“身边”两个高音之前的八分音符空拍,在此时,音乐出现四度跨越。因此,在“身”字发出时,一定要一腔到字,“边”字是戏曲拖腔,此段用自由拍子以表现玉梅的不舍,这个高音要唱得饱满;“堂堂正正的还”一句所表达的是田玉梅不畏生死的决心,而“还”作为首部分的结束,出现的形式是长腔,跨度大、音域高。

第二部分,旋律由首部分的豪情壮烈转为深情有力,这主要是根据田玉梅情感变化而成。第二部分明显感受到田玉梅已经从不畏生死的豪言壮志转为对家乡、对亲人的不舍。[4]该部分以“告别了这条条绿水”为开始整体旋律平缓,但唱到“条条绿水”时又突然提高声调,在水之后的拖腔,在演唱时的旋律跨度上大多运用甩腔。第二句中的拖腔“山”字,要跟前句的“水”保持一致,要做到字正腔圆,使得此处的演唱的处理圆润自然。第三、四、五个“告别了”旋律平缓,表达田玉梅对家乡和对亲人的不舍,演唱时咬字要清楚得当。其中“罗明哥!嗯”一句中的“嗯”就是运用了戏曲中的悲腔。第六个“告别了”道尽了田玉梅与众乡亲告别的不舍。该部分用到了戏曲的长腔、悲腔、润腔等戏曲风格,既不失歌曲的韵味,又体现了主人公的情感[5]。

第三部分,重点表达的是田玉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音乐旋律上也相对轻快,在表演上选择了更为轻快的快板和伴唱。在演唱中,“孩子啊”后的拖腔,旋律之中继续出现四度音程跳跃,在此时运用甩腔将更加显露田玉梅激动的心情。在第三部分中的三个“孩子啊,你抬头看”的旋律一致,在前两句中加入了伴唱,此时伴唱在轻快的节奏中出现,它的运用使得此情此景的生动体现,强调“看”表达田玉梅希望未来的她“看”到的美好景象。最后一个“孩子啊,你抬头看”由玉梅独唱,旋律转为高亢,在最后赞扬大好河山时加入伴唱,使得此处的表现更加生动丰富。整个第三部结合了戏曲中的拖腔、甩腔等表现方式,配合了伴唱的手段更能凸显田玉梅激动的心情。结束第三部分后,音乐旋律突然由快转慢、气氛沉重,成功过渡到第四部分的再现部。

第四部分,该部分是整个曲段的再现部,和第一部分的主人公不畏生死、甘愿英勇就义的情感相呼应,且在旋律和节奏上也相符。但仔细品读会发现,在演唱第四部分时的语气更加雄厚和肯定,此后出现的两组三连音就是肯定语气的升华。“我走,我走,不犹豫,不悲叹”,明确的表现出了田玉梅勇于赴死的决心[6]。随后出现的“我乘春风去,我随杜鹃喊,我在天上唱,我在土里眠”四句,音乐旋律是呈急缓交加的趋势,首句的旋律是平缓的,第二句的旋律是渐高的,第三局的旋律又重新回归平缓,第四局的旋律又再度上扬,随后音乐渐快,第一句旋律平缓,第二句旋律较高,第三句旋律继续平缓,第四句旋律又呈上升趋势,忽急忽缓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很好地将田玉梅负责的感情体现了出来。在这四句中,“眠”字运用了戏曲中的拖腔元素,在演唱时依旧使用甩腔将会体现得更加丰富。这部分还运用到拖腔戏曲因素的还有结尾句“待来日花开满神州,莫忘喊醒我九天之上,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让音乐旋律长期处于高音区,充分体现了田玉梅慷慨激昂的革命女英雄形象。

三、结语

总之,歌剧《党的女儿》中体现戏曲风格的唱段还有很多,主角田玉梅的这两段唱段典型的戏曲风格是山西蒲剧板腔体音乐。这种戏曲风格的音乐主旋律是板腔体,在《万里春色满家园》中其本身以及节奏,各音的变形体依旧出现多达七次之多;在《血里火里又还魂》选段中这段旋律本身以及其节奏的变型,在旋律拖腔以及间奏中出现多达八次之多,良好地体现出歌剧《党的女儿》中戏曲元素的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雷平.论歌剧《党的女儿》中戏曲元素的运用[J].西北师范大学,2014,22(09):10-11.

[2]张鑫.论歌剧《党的女儿》中田玉梅的形象塑造[J].北方音乐,2015,35(22):172.

[3]史慶.论歌剧《党的女儿》的音乐特征及不同唱段演唱形式分析[J].天津音乐学院,2017,34(18):22-23.

[4]严炯.关于歌剧《党的女儿》中音响运用的实践与探索[J].人文天下,2016,16(18):63-64.

[5]张景贤.歌剧创作中音乐情绪与戏剧冲突的关系——以歌剧《党的女儿》为例[J].戏剧之家,2017,33(09):12-13.

[6]薇薇,蔡成恩.歌剧《党的女儿》的故事(三)[J].琴童,2016,15(07):14-15.

作者简介:贾艳伟(1974—),女,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本科,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