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系下小学音乐低段节奏和声感的训练初探

2018-05-14毛梦芸

北方音乐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

【摘要】在全面实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音乐课堂中,更加需要教师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就低段音乐教学而言,以音乐节奏为抓手,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帮助学生建立节奏和声感,对今后的音乐学习能够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对节奏和声感的建立及训练十分重要,运用循序渐进的节奏训练方法,通过感知恒拍建立节奏和声、丰富训练强化节奏和声以及创编旋律巩固节奏和声,切实为节奏和声感的建立打下基础,以此培养低段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音乐新体系; 小学低段;节奏和声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节奏是低年级教学最先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奏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节奏感知、记忆、读写、结构、创作、多声听觉等方面的能力。和声感是人们对于不同音高纵向结合音响的感知,既包含对孤立和音的感知,也包括对连续的和声进行的感知。节奏和声感,是通过对音乐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感受音乐和声的魅力和技巧,达到节奏与和声感的完美融合。笔者通过对低段学生的音乐节奏训练来帮助学生和声感的建立,为学生合唱素养奠定基础。

一、体验恒拍,感知节奏和声感

(一)建立恒拍意识

节奏感的基础是恒拍意识,也就是准确稳定地掌握每拍的时值,是否具有稳定的节奏感。教师可利用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恒拍對于学生的节奏感受非常重要,相当于建立参照物。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建立恒拍意识时可以在课前组织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拍皮球游戏。先请几名学生分别来示范拍皮球,学生A用了一种较慢的速度,学生B用中速,学生C弯下腰后用了一种速度较快、力度较大的方式拍皮球。接着教师让全体学生分别用这三种速度边拍皮球边唱《拍皮球》这首歌曲。学生很快意识到,演唱的歌曲速度和自己拍球的恒拍感发生矛盾,审美体验得不到美的愉悦。于是为了获得一种满足感,学生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拍球的恒拍感。其实这一训练过程,就是儿童身体感觉开发的过程。除了拍皮球游戏,还可以是拍手、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以后节奏和声感的学习打基础。

(二)激发恒拍体验

对于刚进小学的孩子,先要对其进行恒拍的感知训练,使其体验和感受稳定的节拍。可采用听音乐走路、朗读歌词、走队列等形式感受恒拍,激发体验。

如学生听音乐按照歌曲节拍原地踏步或空间走动(不碰到桌椅、同学)。这样,既训练学生走恒拍的能力,又起到熟悉乐曲的作用,同时还积累了一定的走恒拍经验,成为一定的音乐技能,可谓一举多得。稳定的恒拍及音乐节拍感是音乐节奏感及用速度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基础。学生用手拍恒拍或者用脚走恒拍都要求能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乐中的拍子。

恒拍意识是节奏和声感训练的基础,稳定的恒拍感是表现音乐节奏感和音乐速度感的基础。学生在随着音乐走恒拍或拍恒拍时,教师需要提醒孩子注意倾听音乐与自己体验恒拍所产生的和声,这就是学生对节奏和声感的初步感知。

二、丰富训练,强化节奏和声感

(一)通过恒拍叠加训练强化

叠加两声部的合声节奏练习,能加强学生对节奏和声的印象。比如,在教学歌曲《小雨沙沙》时,可播放(雨声、风声、流水声、鸟叫声)让学生静静地听一听,并把听到声音模仿并听记出来,逐步形成了一种听记节奏的能力。以下是学生自己提炼出节奏,如,风声:×-×- 呼— 呼—;流水声:××哗哗;雨声:×××× 沙沙沙沙。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用脚步走恒拍,一组学生用肢体模仿风声、流水声、雨声的节奏,两组同时进行,形成合奏。还可以请学生尝试两组节奏同时进行:脚踏恒拍,手拍其他节奏。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节奏和声感。2/4 组一: × × | × × |;组二:×××× |××××|。

从简单的恒拍训练到二声部的和声节奏训练,对于学生以后的合唱能力做好铺垫。

(二)通过卡农式节奏训练强化

二声部节奏训练通常用“卡农”的节奏训练方式进行,就是两声部节奏一样,但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或先或后,造成节奏上的对比。这样既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对比,又能训练不同音高同时演唱时音程发出的和声效果。节奏和音准就像是一首作品的“骨架”,只有把握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才能呈现出作品的标准形象,否则就会“走形”。所以,节奏的训练必不可少。

例如,在教学《其多列》这一课的时候,根据歌曲的节奏,采用卡农的形式,做了如下的尝试。

2/4

刚开始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二声部卡农练习,形成轮奏。然后学生可以分成两组,一个一个声部进入,两声部合起来,再交换声部反复练习。这是锻炼学生节奏反应能力和多声部协调配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多声部音乐学习做准备。

(三)通过声势节奏训练强化

我们知道,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能带出人体声响的动作叫声势。以儿童身体做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集中既简单又有趣。这种声势教学法对学生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节奏感以及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并且可以更使教学有乐趣、有音乐性。学生在听到一首歌曲或乐曲时,当情感产生共鸣,会情不自禁地晃动身体,为歌曲打起节拍,感受音乐的情绪,强烈的乐感自然表达出来。如,扫地的时候:×-| ×- | 刷— 刷—;擦桌子的时候:× × |× ×|,擦 擦 擦 擦 ;修桌子的时候:×××× |×××× | 叮叮叮叮 叮叮叮叮。引导学生寻找并整理出比较好的声音模仿者,感知节奏的不同,感受声音的长短,达到节奏合奏的一个效果。将学生分成三小组共同来完成这个节奏模仿后,再采用双响筒(修桌子)、碰铃(擦桌子)、三角铁(扫地)伴奏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三种不同声响的和声感就在学生的具体实践中得以体验及强化。如图:

(四)通过乐器伴奏训练强化

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用小乐器为歌曲做简单的伴奏,而且会逐步加入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这是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各种打击小乐器很好奇,愿意仔细地聆听其音色,想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若将打击乐器融入到歌曲伴奏之中,不仅可以使歌曲更具有表现力,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比如,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课中歌曲《唢呐配喇叭》就有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分别用了两种乐器伴奏,书本中也有参考的伴奏类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节奏×× 、×-、×更熟悉了。在此基础上歌曲中出现了附点节奏×·×,这种节奏学生很难把握,于是我让学生体会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差别,学生能辨别出附点节奏前面得要念得长一点,后面的要念短一点,听起来比较跳跃。这几种节奏型叠加起来一起练习,就成了节奏合奏。接着用小乐器打一打,感受节奏,加入歌词按着节奏边打边念,随后唱一唱,一边伴奏一边唱,使这种节奏合奏更丰富,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和声感的提升。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节奏和声感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对和声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

三、创编旋律,巩固节奏和声

卡尔·奥尔夫所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节奏第一”。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构成歌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旋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加上音高才形成了旋律。在前面的多声部节奏和声感建立后再进行合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和声感作为音乐听觉感知的能力,应遵循人类感知觉系统发展的规律,由整体到局部,由模糊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的步骤逐步进行,

在恒拍感的建立以及多种形式的和声感训练的基础上,对低段学生尝试进行合唱。创编比较简单的两声部,例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大家来劳动》这一课中,创编了节奏,先通过原地踏步来建立恒拍感,在这基础上再加入音高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的训练。如图:

总之,学生学习节奏时,教师选择适合低段学生的有效的方法,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定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节奏和声感,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得到最大发挥。通过节奏和声训练,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歌曲的演唱、歌曲的表现等音乐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样式和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才能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鄒阳.音乐教师与新课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毛梦芸(1990—),女,浙江嘉兴人,本科,二级教师,浙江省海盐县天宁小学音乐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新体系下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谈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
浅析阅读在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游戏识字,让低段识字教学更高效
说、做、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