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用为基础,以教材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8-05-14林云云

课外语文·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教材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载体,着眼于“语用”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关注作家们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用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教材;语用;读写结合;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只有掌握了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表情達意。那么,如何培养、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中,着眼于“语用”教学,以教材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关注作家们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用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从单元着手,整合习作方法

“单元导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意图是点明单元主题,呈现单元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它们也提示了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渗透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梳理“单元导语”中的学法资源,提炼写作方法,让孩子们逐步学会表达,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掌握说明方法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语指出:“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本组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小学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假设、分类别等。比如教学《鲸》一课,通过教学“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蛇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让学生感受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让鲸“大”这一特点准确、形象地跃然纸上。

(二)感受表达方法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语指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一课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让学生了解这种课文结尾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的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让他们感受这一表达方法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体会人物描写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语指出:“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常见的有外貌、神态、语言、心理和动作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对比描写。比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曹雪芹在塑造“凤辣子”的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手法?既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又通过贾母的语言描写和林黛玉的心理描写进行侧面描写,塑造出“凤辣子”阿谀奉承、圆滑世故、放荡泼辣的鲜活形象。

二、从课文着手,探索写作方法

(一)把握文体特征,促进有效表达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不同体裁的作品,它们的语言风格、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而准确把握文体特征又是促进学生有效表达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文体特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促进学生进行言语表达能力。

1.关注段落结构,领悟表达特点

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有些文章具有非常典型的段落结构。比如课文《桂林山水》的第二、三两段都是以“我……过……”“我……过……”的句式开头,表达特点鲜明,利于学生模仿。

2.关注整体结构,厘清表达脉络

教师要从文本结构入手,引领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开头以“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这一句来概括全文,接着从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不仅如此,每一自然段中也同样采用这种总分式的叙述来体现不同事物的特点。

(二)结合教学目标,渗透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都是名家的经典作品,他们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都是学生可以借鉴、模仿的典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地把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写作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品读感悟得到写作方法的启发。

1.关注语言特点

关注教材语言特点,感悟作家表达方法。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白鹅》《白公鹅》这两篇课文都是描写白鹅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他们都擅长用反语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只是语言风格和叙述的语气不同。如果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相信对这一单元描写动物类的习作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关注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1)动静结合。教学《鸟的天堂》《草原》《威尼斯的小艇》这一类课文时,就要让学生认真感悟动静结合这一写作方法的妙 处,这样才能多方面地突出景的特点。

(2)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教学《白杨》《落花生》《梅花魂》《桃花心木》这一类借物喻人的课文时,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作者这种借某一事物特点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来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达更含蓄。

(3)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这两篇课文时,就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烘托人物形象上的妙处。

(三)寻找读写结合点,开展读写实践

我们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篇课文,挖掘教材,寻找写作训练点,为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组织他们有效地进行仿写练笔和自主性练笔以此培养写作能力。

1.从句段入手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句、段落都有着鲜明的写作特點,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掌握其写法。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作者通过“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来表现西沙群岛鱼多这一特点,所以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上同样的句式进行仿写表现课间时操场上人多的场景。

2.从课文的结局入手

有些课文所写的故事虽然完结了,但后续的发展充满无限的可能。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课文的结尾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自己的想象,构思新情节。如《凡卡》一文,文章的结尾是小凡卡满怀希望地寄出了那封没有写清楚地址的信,并在甜蜜的梦乡里看见爷爷正在读他的信。故事到这,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想象凡卡的命运究竟如何,以此来续写《凡卡》。

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方法并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训练,一定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勇于表达、乐于表达。

三、从“我的发现”着手,提炼写作方法

中高年级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中安排了“我的发现”板块,其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教材之后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就本单元所出现的阅读、作文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便领悟到读、写基本方法。因此,教学“我的发现”时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有助于提炼归纳写法。

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树立语言的训练意识,充分利用教材、课堂为主阵地,挖掘教材资源,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一定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小玲.单元导语:学法指导的向导[J].语文知识,2016(12).

[2]林元富,肖冬梅.把握文体特征聚焦言语表达 [J].新教师,2017(64).

[3]杨挺.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 赤子(上中旬),2014(13).

作者简介:林云云,1991年生,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福州市郭宅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教材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