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特色种养产业的思考

2018-05-14裴会敏王芬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发展

裴会敏 王芬

[摘要]特色种养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当前广西扶绥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对扶绥县特色种养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发展对策。

[关键词]特色种养;民族地区;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民族地区具有由多种民族聚集而居、多数是欠发达地区、多数地处边疆的特点。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民族地区精准脱貧的依托。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要实现安定、团结、稳定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引领带动,离不开优势特色资源合理有序的开发与利用。特色种养产业已被国内多地实施,而民族地区中扶绥县农业产业发展更是引起业界关注。扶绥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距离中越边境152km,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扶绥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开创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所以,加强民族地区特色种养产业研究非常重要。笔者以扶绥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进一步总结扶绥县特色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将为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特色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扶绥县特色种养殖发展现状

特色种养是指精心培育特殊营养价值、观赏价值或药用价值生物的生产活动,具有产品附加值高、效益明显的特点。扶绥县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强化农民增收的动力;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强化农民增收的基础;通过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群众探索多元化特色种养产业;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强化了农民增收的支撑。

目前,扶绥县各乡镇均有农户从事特色种养产业,主要以姑辽茶、坚果、龟鳖、蛇、肉鸽等五类品种为主,产品总产值约1.11亿元。其中,姑辽茶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原株现有5000多株,共生产干茶约2t,产值约200万元,户均收入达5.7万元以上。“壮乡红”姑辽茶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和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连续三年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用茶。建成澳洲坚果生产基地273.33hm2,成为亚洲最大连片种植基地,年产坚果达450t,产值约980万元。庭院龟鳖养殖户4015户,全年龟鳖产量为83t,产值达7885万元,龟鳖养殖农户户均收入达1.96万元以上。27家持证养蛇场,蛇类养殖联盟户约1500户,养殖水律蛇、眼镜蛇等品种产量达45t,产值达1170万元。年出栏种鸽31万对,年出栏种乳鸽15.63万对,总产值达907万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全县多地已初步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

扶绥县特色种养产业促农增收效果显著。2017年扶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66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崇左市1.5个百分点。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农民增收一方面得益于全县稳固的甘蔗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归功于迅猛发展的特色种养产业。

2 制约特色种养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2.1 养殖规模小,零散经营

农户自发零星养殖占比较大,分散性大,种养产业链不完整,与东部地区种植养殖产业现代化步伐差距拉大,没有农业类“新三板”挂牌企业。

2.2 流动资金不足

特色养殖的动物品种,引进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大多数农户发展养殖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种植、养殖户的积极性较高,一些下岗职工和群众渴望通过种养产业发家致富,但是都苦于缺乏资金和观念更新不及时,致使特色种养产业规模难以在在短期内发展壮大。

2.3 科学管理相对滞后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引进,仅靠现有科技人员已经很难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养殖户在良种保护、创新培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缺乏技术支撑,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资源不能合理利用。

2.4 行业市场不规范

目前扶绥县尚未打造区域特色种养产业公用品牌,尚未建立一个有形的市场平台,市场体系不完善,并且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还没有建立,以及一些特色养殖品种的驯养繁殖证难办(如蛇类)等,这些都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

2.5 环保意识较差

家庭养殖户受资金、生产场地、管理人员素质及养殖技术等限制,生产管理粗放,圈舍简陋,环保意识不强,粪便不经过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污染周边环境,容易酿成动物疫病和一些人畜共患病的隐患。

3 推进特色种养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强化培训,着力解决人才和市场体系建设问题

具有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将是确保全县在特色种养产业发展中占据竞争性地位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利用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对农民技术指导、产业咨询和防疫灭病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培训,努力为贫困村屯群众做到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要建立健全特色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特色种养类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沟通,逐步建立延伸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规模场户的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适时调整养殖规模,避免产销阻滞。要积极建设特色种养产品批发市场和仓储物流基地,减少产后损失,确保产品销路畅通。

3.2 加大扶持,着力解决市场主体资金不足问题

地方政府积极出台促进种养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继续做好全县特色种养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要利用国家石漠化片区、边境县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特色养殖大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培育和引进产业化特色种养深加工龙头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企业和种养户应要适度发展,按照自身投资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合理确定养殖区的规模、布局和容量,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特色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3.3 科学规划,着力解决经营零散和环保风险问题

特种养殖对环境要求较高,目前大部分农户以庭院养殖为主。随着特色种养产业的壮大和发展,要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经济能人、经济合作組织适时在规划创办特色生态种养基地和苗木基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文特点,引导生态旅游、关联产业在示范区的特色种养基地聚集。基地内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实行人畜分离,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实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同时,要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报批程序,坚决杜绝以发展特色种养为名挤占耕地现象发生,鼓励农户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等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对已造成污染的养殖户要及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生物处理等方式防治污染,要扶持养殖户沼气池建设,进行无害化处理还田利用,做到发展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确保特色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

4 结语

特色种养产业是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和科技的推动下,极大地改变了民族地区农村的面貌,然而产业扶贫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特色种养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村、农业、环境和谐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石,韩洁,邵科.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农户增收模式研究—基于业态视角的观察[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4):1-6.

[2] 杨照,栾义君.边疆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02):35-39.

[3] 王玉辉.云南德宏州咖啡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05):40-42+10.

[4] 韦双丽.扶绥县澳洲坚果产业发展前景初探[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03):34-36.

[5] 李环羽.中国蛇协蛇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广西蛇类研究会在扶绥县石岭蛇场召开中国养蛇示范基地评审会[J].蛇志,2017,29(01):114.

[6] 吴品毅.广西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一种新模式的探讨—扶绥县渠芦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糖业,2015(04):3-5.

[7] 梁莉.扶绥县农作物间套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05):33-36.

[8] 肖国学,郭治友,韦启浪.关于民族地区生态管理问题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05):70-73.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发展
区域发展篇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