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班主任思考力的“养料”

2018-05-14梁岗

新班主任 2018年2期
关键词:类书籍养料思考力

梁岗

提升班主任思考力需要足够的“养料”,“养料”越丰富,思考力提升越快。“养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养料”;二是通过他人的经历获得“养料”。

阅读获得的“养料”不仅丰富便捷,还不受环境的限制,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只需要在网上轻轻点击,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都能够轻松获取,成为借助他人的思考迅速提升自身思考力的捷径。

如何借助阅读来切实提升班主任的思考力呢?个人认为:关键在于读什么,怎么读,以及读后怎么做。

读什么

阅读首先要找到阅读的对象,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养料库”,我建议班主任一定要读以下五类书籍,但绝不仅限于以下五类书籍。

(一)名师成长类书籍。阅读此类书籍时要带着以下问题进行,例如,那些成功的名师是怎样成长的?他们是否遇到过自己当下的处境?他们在类似的处境中是怎么思考的?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应对的?他们走过的路中有哪些是适合自己的?

很多时候,我们固守在自己的世界不知所措,只看到身边的班主任或者自己当年的班主任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一旦那些方式不奏效,我们就会产生教育恐惧。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看到更多的可能,这类书籍的作用就在于此。

(二)班主任工作类书籍。主要看看遇到常见或者不常见的班级问题时,别人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做的,如何切入的,哪些方法可以直接借鉴,哪些需要提炼,哪些需要变通,看着看着,思路就有了,办法就有了。这类书籍看得越多,就越会感受到具体方法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面对问题的态度、视角和思维方式。

(三)生命成长类书籍。这类书籍关注人的内在成长,关注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很多时候我们的无助感更多的是受到内在生长的局限。内在生长停滞的班主任,很难走出自己的狭小空间,即使别人已经把具体的方案送到他的身边,他也是拒绝的。我们之所以迈不出自我成长关键的那一步,源于缺乏自我成长的勇气。只有内在成长了,才知道内在与外在如何互动,才知道如何去调节外部的压力,才知道应该怎样做自我管理。更高的境界是,一位懂得与自身互动的班主任才有可能实现师生之间内在生命成长的互动。

这类书籍的意义在于:我们越了解自身以及所处的人文环境发展规律,就越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越能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真正接纳学生,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方式解决学生问题。这些书籍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心灵成长的规律,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更有效。

(四)哲学类书籍。这类书籍与智慧有关,哲学的原意就是爱智慧。人生的重大课题都是由哲学提出并尝试解决而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流派或者体系。哲学问题会让我们站得更高或者更深入看待问题。当我们再次面对班级问题时,我们的视角不仅更丰富,还会更接近问题的本质。

几乎所有教育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追寻“我是谁”“我为什么而存在”“我会成为谁”等这些哲学问题时遇到了阻碍而形成的矛盾与冲突。经由哲学类书籍的浸润,我们站在哲学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每个孩子都是在试错中探索自身存在的意义”。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就会看到这些现象背后学生成长的诉求,就能通过诉求建立与学生沟通、对话的平台。

(五)文学类书籍。这类书籍与“人”有关,特别是文学名著。伟大的作家总能更敏锐地觉察到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并用凝练的笔墨将其呈现。所以阅读文学就是在阅读自己,就是在文学中寻找与自我相关的联结。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人性刻画都在拷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那些看似不合理现象背后合理的人性特点,甚至影响了我们未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怎么读

有了阅读书籍只能说明有了“养料库”,但“养料”必須历经一系列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思考力。所以,班主任还需要知道应该怎么去阅读,即如何对这些“养料”进行“重构”。“重构”的目的是形成专属自己成长的“营养物质”。只有当这些书籍中的知识与自身的成长交织,并源源不断地向自身注入思考所需的“营养物质”时,思考才可能真正发生。

(一)问题开启阅读。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以此确定阅读的起点。在专业成长中感觉最不自在、最不舒服的恰好就是最需要的。作为阅读起点的书籍一定要慎重选择,因为它将是阅读的基础书籍,所以不宜过深,以浅显易懂又能引发思考为佳。我的阅读起点不是谁的著作,而是汇聚一线专家的班主任类专业杂志。

(二)深入主题阅读。需求性阅读得到满足,常规班级工作上路后,我建议由应激性的碎片化、宽泛式阅读转为主题阅读。

通过一本与主题相关的书籍发现问题深入研究方向,然后以此选择相关专著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阅读。

(三)开展比较阅读。当主题阅读开始从单一阅读走向比较阅读时,这将会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神奇之旅。

经过比较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解读,一部分对主题具有决定意义的书籍或者书籍中的某个篇章成为主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另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书籍便作为参考或是验证主题阅读的延展。这一阶段的主题阅读方法主要是专著阅读、比较阅读、精读、泛读、探索性阅读与验证性阅读。

经典的理论化书籍需要与比较阅读相结合,加深理解和消化,案例偏多的书籍适合泛读或验证性阅读,以增加丰厚的背景。最为神奇的是很多文学作品竟然也能进行深刻的“个案诊疗”,例如我阅读金庸小说后对里面的经典人物进行心理学分析,写成了《品金庸小说人物,谈班级管理艺术》等文章。

(四)阅读必留痕迹。所谓的痕迹,即是对阅读后的感悟进行批注。一是让阅读后在脑海中的感受能被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感受很可能一闪而过,若不记录下来再要想起时又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二是痕迹能突显自己的成长。特别是对一些经典书籍的阅读,因为经典,所以会反复阅读,每一次阅读都留下痕迹,每次痕迹都可能不同,甚至还会有对之前阅读感受的自我批判,这些不同的痕迹就是阅读成长的足迹,也是思考力提升的体现。

阅读必留痕迹的好处,谁做谁知道。很多优秀的班主任都是善于记录自己阅读感受的班主任,于是,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都在阅读的痕迹中生成。

下一个问题,读后做什么?当然是实践,实践,还是实践!如何将阅读与实践紧密相连,我们下一期再和大家探讨。

责任编辑 何欣容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班主任国培项目特聘导师,《新班主任》等专业杂志封面人物,著有《做学生最好的“心理营养师”》《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优秀班主任炼成记》等教育专著。朱永新老师将其教育思想与实践收录于《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中,被誉为“长于思考的探究型班主任”。

梁 岗

猜你喜欢

类书籍养料思考力
我的小书房
读一本心灵鸡汤类书籍
心灵是一朵永不枯萎的花
Logic Dots
提升思考力
让苦难成为艺术的养料
为什么树怕剥皮
为什么树木在冬天不会冻死
美国中小学生在读哪类图书?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训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