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案

2018-05-14王宗磷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优化方案

王宗磷

摘 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将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我国是水稻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水稻栽培历史,同时,我国也是水稻需求和水稻种植的大国。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型水稻品种和水稻种植技术被广泛推广,大幅增加了水稻产量,但水稻种植技术及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优化,使水稻种植技术得以提升。基于此,通过对我国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的必要性分析,立足当前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结合科技化手段,对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提出可行性方案,为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与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方案;粮食作物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2.025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能进一步保证产出水稻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科技手段被应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在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如农药化肥超标导致产出品质量降低、严重破坏土壤安全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系统对水稻种植过程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才能实现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目标。

1 我国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的必要性

我国地域广泛,气候变化多样,地理环境差异大,这些因素决定了水稻品种复杂、区域技术差异明显等特点,纵观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历史,水稻种植的地域分布差异突出,种植范围总体保持不变,我国水稻种植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稻种植所需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这些现状的出现对水稻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充分考虑水稻种植的特点,不断实现技术优化提升,才能克服水稻种植的不利因素,确保水稻产量与质量,推动水稻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水稻种植是一个从种子选择、土地选择、水稻生长监控到稻田管理的有机整体,每个环节都会对水稻种植成果产生影响。从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全过程的实践情况来看,各环节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2.1 机械化水平低,水稻种植时间效率低

我国水稻种植区域范围大,且比较分散,受各地区土地条件影响,产量差距较大,从整体水平来看,普遍存在机械利用率较低的情况,特别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较为贫瘠,稻田分散,机械化水平滞后,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特殊地理位置限制了机械设备的应用;二是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低,未充分发挥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做好品种选择,推广机械化,优化种植技术,才能提高单位区域产量。

2.2 成苗率、除草率控制情况不够理想

水稻种植并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水稻在完成栽种后便进入了生长期,成长期管理十分重要,成长期伴随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水稻幼苗成苗率较低、除草成本较高以及其他影响水稻幼苗生长的自然因素。

水稻幼苗成苗率低通常与病虫害、土壤条件、生长环境(气温等)有关,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成苗率。水稻生长期间的除草问题,是影响水稻种植结果的重要因素,水稻种植户通常使用传统的人工除草办法,成本高、效果差,现状亟待改善。与此同时,稻苗倒伏的情况也是较常见,这与插秧环节工作不到位及环境因素都有关系,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3 稻田管理不科学、不规范

稻田管理是水稻种植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问题频出的环节,其中,较突出的是水稻施肥缺陷以及水稻药防工作不到位。

1)水稻施肥缺陷。施肥是为水稻提供营养成分的最主要手段,施肥需要参照技术标准操作,通常各类肥料会配置相应的说明书,实际施工作业中,由于水稻种植户掌握的施肥知识少、施肥工作不细致、施肥管控不严格、对肥料使用说明书不重视,导致施肥时间、施肥量不正確,最终引起土壤肥力减退和水稻减产。

2)水稻药防工作不到位。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种植的又一重要环节,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虫害,对水稻生长造成为害,将直接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产,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喷洒正确的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水稻正常生长,进而保障水稻产量。

3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案分析

3.1 优化选种、育种技术

水稻品种众多,品种之间也有明显差异,要充分做好品种种植试验,土地种植试验应不低于12个以上品种,在开展具体试验的过程中,反复比对,优选品种后再推广种植。例如,南北方水稻种植生长周期不同,在选种、育种时,要充分考虑土壤情况、气温情况、种植周期情况,选择适合区域的水稻品种,黑龙江与四川的水稻品种差距就十分大,两个地区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从而取得不同的种植效果,实现共同的种植目标,即在现有土地情况下,尽量增产增收。因此,优化水稻选种、育种技术十分重要。

3.2 优化叶龄种植技术

叶龄种植技术是一种较常见的种植技术,它的技术核心是通过对水稻主茎叶生长状况进行跟踪分析,比对水稻器官的同伸规律,从而监控水稻生长状况,确保水稻正常生产,保产保量。优化叶龄种植技术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水稻观察点的控制。水稻观察点控制是指水稻种植技术人员要正确采集水稻观察点的精准数据信息,通过分析数据信息,评判其生长情况。首先,要结合水稻种植的生长环境因素,准确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其次,要掌握水稻苗叶龄的有效计算方法,只有准确找准观测点,并配合合理的计算办法,才能形成准确的观测结论。

二是提高稻田间管理水平。稻田管理水平是叶龄种植技术优化的前提,水稻种植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定期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情况跟踪,开展有效的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叶龄种植技术具备应用条件,进而达到提升水稻产量的目标。

三是提升种植人员技术能力和专业性水平。配置专业的技术人员是叶龄种植技术推广的一大瓶颈,如果缺少掌握叶龄种植技术的人员,就无法实现技术目标,而并不是所有的水稻种植区域都具备配置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这就要求水稻种植户自身要提升种植技术,满足技术优化的软条件。

3.3 优化控苗技术

控苗技术的最大作用是缓解水稻种植中的分蘖问题,这是水稻种植中的常见问题,无效分蘖一方面会造成肥料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会诱发病虫害,而控苗技术通过对水稻施肥的相关因素进行控制,保证了水稻质量的提高,从而增加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3.4 优化控肥技术

控肥技术的核心是对氮肥使用的控制,如何恰当使用氮肥是技术控制的目标,氮肥的使用虽然加快了稻苗生长速度,但如果过度使用,会适得其反,导致出现病虫害以及增加分蘖发生几率,导致水稻减产。因此,要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通过精准分析、动态跟踪、适时调整,确保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合理,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3.5 优化控病控虫技术

各类病虫灾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严重,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让水稻种植户苦不堪言,水稻种植户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精力应对这个问题,所以,做好病虫害预防措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控病虫技术优化的关键是水稻抗病虫能力的提高,如果把水稻比作人体,抗病虫的能力则相当于人体的免疫力,提升了免疫力就能更好地抵抗疾病侵害。控病控虫技术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水稻根茎的直径,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从而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上述几种优化技术并不是独立应用的,水稻种植过程需要多个关键环节相互衔接、共同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水稻种植产生影响,如果综合利用上述优化方案,则能够发挥组合增效的作用,进一步保障水稻产量,提升水稻种植户的效益。

4 结语

粮食问题是全国性问题,也是全球性问题,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在政治、经济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而且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在水稻种植方面的作用,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是时代进步的需要,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水稻防病、抗病能力进一步加强,水稻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进一步保障了种植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练瑜兰.水稻栽培技术优化措施探讨[J].农技服务,2017,34(16):39.

[2]安传富.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案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2):137.

[3]王召康,郑明范.水稻高产节本栽培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13):40.

[4]沈士杰,邹德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优化方案筛选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3):266-268.

[5]池宣益.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方案研究[J].农技服务,2015,32(11):53.

猜你喜欢

优化方案
EPON技术在城区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全站仪在数字绘图中测量方法优化方案
大学周边健身房满意度调查报告
证券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问题及优化
湖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