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5-14阮鲁君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手机依赖高职生

摘 要:手机依赖现状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途径,但也是高职学生最容易忽视的课程,因此本论文欲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入手,研究高职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手机依赖;公共基础课

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也给高校教育与管理带来很大影响。所谓手机依赖是指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的某些功能(如游戏、网络、信息、拍照等)而导致使用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痴迷状态。

近年来大学生课堂频繁地使用手机也导致高等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特点联系不紧密,往往不受学生的待见,而公共基础课普遍大班授课,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因此也容易成为大学生玩手机的重灾区,如果不加以研究解决,公共基础类教育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从全方位育人的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因此有必要研究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改革方案。

一、高职生公共基础课课堂手机依赖情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及访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式来考察学生在公共基础课上手机使用的情况及对这一现象的态度。所发放问卷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25份。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普遍会在公共基础课上玩手机,其中经常和总是玩的学生占69.45%,有时和偶尔玩的学生占24.65%。关于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主要用处,32%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浏览网页或朋友圈获得各种信息,25%的学生选择聊天或回复信息,18%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也有部分学生会利用手机来拍课件或搜索学习内容。

二、公共基础课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因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学生自身、教师因素及朋辈关系。

首先,学生自身。在调查和访谈中,有相当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就感觉很不安,甚至焦虑,也有学生曾经因为手机落在寝室而请假去取,因此,当被问及“你对于在公共基础课上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如何看待”时,而且他们虽然感觉手机依赖不太好,但也没有办法;另外一些学生表示自己对公共基础课不太感兴趣,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跟自己专业的成长关联不大,认不认真听都影响不大,所以并没有因为上课玩手机而感到愧疚;还有些学生觉得自己听不太懂一些理论和概念,所以索性就不听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高职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认识不高,对自己信心也不高,缺乏学习和生活目标,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些因素是让其产生手机依赖主要因素。已有研究也表明在生活态度方面,自信乐观的大学生,其产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概率要明显低于不乐观、不自信的大学生,也有研究显示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在课堂上越专注,课堂手机使用率降低,手机依赖现象也越少。

其次,教师因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学生认为在公共基础课上使用手机很正常,他们觉得一些公共基础课老师的上课方式主要以念课件为主,课堂比较沉闷,内容比较空洞,所以只能用手机来打发时间。在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采用合班上课的情况较为常见,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因而以教师讲授为主,提问互动为辅,这种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对于课堂表现较为积极给予更多关注,而往往会忽略“沉默群体”,这一群体因为不被留意到更可能玩手机,因此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度不高,无法全方面的管理班级纪律,即使看到有人玩手机也不会及时或者严厉阻止,导致课堂管理和课堂氛围比较松散。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上课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证明师生关系状况也影响着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的发生率。上课时,与任课老师关系良好的大学生,往往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更多,课后交流也更多,因此上课专注度更高,降低了课堂手机使用率。

再者,朋辈关系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学生的一项中重要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自我认同,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因而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朋辈的影响。调查显示,在公共基础课上,学生人数较多,当身边的同学尤其是关系要好的朋友在玩手机时,有六成以上的学生会采取同样的行为,以保证与同学及好友保持一致,这是朋辈之间的传染性和从众性。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学生较少与周边学生互动,常常沉浸在手机世界里,在访谈中,这些个体反映自己在这些人多的课堂上常常感觉自己很孤单,所以只能玩手机,但是并不知道要玩什么,不聊天,只是浏览网页,所以缺乏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现象。

三、构建有效公共基础课堂的干预对策

1.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人文素养等课程,这些课程之间虽然内容之间有差异,但是其育人之道具有共性,旨在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是将各课程独立开来进行开课,通过内容来学习方法,但由于课程较多,学生很难自己形成一个整体。因而,高职院校可以将公共基础课进行整合并创新,以围绕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交流互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为核心素养,同时积极与学生处、團等部门进行联合工作,形成以课堂为主体,课外实践为辅的大课程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优化师资力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精而准地接受公共基础类课程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自律、自控、自主能力,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及人生目标,减少大学期间的迷茫感和无助感,从而减少课堂手机依赖现象。

2.改革教学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关键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及信息交流。要实现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公共基础课原有的大班课、理论讲授方式、少互动等方面,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课堂“学习共同体”,这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创新。“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协调者等助学者角色,将课堂翻转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者,与老师及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当然要形成一个成功的“学习共同体”,除了师生、生生互动外,还需要开展基于真实性任务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形成相互依赖的情感基础。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体验式等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和关注度。一项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融入,从而寻找到归属感,减少孤独感,从而有利于降低课堂手机依赖的发生率。

3.因势利导,将互联网融入课堂教学

在访谈中,有近九成学生反对学校或老师的无手机课堂的管理制度,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方式限制过度或许适得其反,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不少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也未必全然没有益处,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反馈目前一些公共基础课也开始尝试运用手机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习,当被问及是否认可这一教学方式时,84%的学生表示认可,也希望能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放下手机。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手机的移动学习媒体功能,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所用,加强公共基础课师生情感联系,促进大班课教学的高效率,营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公共基础课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效控制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34(6):1453-1457

[2]张兴伟、沈绮云.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基于高职生的一项实证分析[J].职业时空,2015(10):96-99

[3]施光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 实践与探索,2016(10):83-84

[4]胡晓斌、杨轶男.自身及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影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12):39-42

[5]王婕.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症干预疗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5(20):149-150

[6]时长江、刘彦朝.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3(6):150-155

作者简介:

阮鲁君(1987-- )女,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手机依赖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