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4雷富琴陈楠潘薇薇王相栋

今日财富 2018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化人口老龄化城镇

雷富琴 陈楠 潘薇薇 王相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进程加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占总人口数的11.4%,比2000年上升了4.4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达到16.1%,比2000年上升了6.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且进程不断加快。

(二)“未富先老”、“城乡倒置”特点突出。一方面,由于政策强力干预所造成的非均衡生育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等原因,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未富先老”意味着人口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我国养老事业经济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突出,即农村发展程度远低于城镇,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据统计,到2011年,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5.5%,比城镇高出3.5个百分点,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0.37%,比城镇高出2.39个百分点。和城镇相比,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明显滞后。

(三)农村土地保障功能下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土地是农民生存和依附的根本性生产资料,是农民抵御社会风险最可靠的保障。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儒家孝道文化决定了中国人对家庭养老的追求。但是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农业比较收益降低,土地保障功能受到了限制和冲击。传统大家庭逐渐解体,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也大幅度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

农村养老形势严峻。一方面,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潜在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相对滞后,尚未形成政府、家庭、社会多元主体共同保障机制。目前学术界更多关注城镇养老服务的研究,而对农村养老服务状况探讨不足。因此,对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

本次數据来源于在河北省魏县南双庙乡和前大磨乡进行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状况”的调研。调查以问卷形式展开,对象为18-70周岁的农民。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农村居民的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新农保的参与情况与整体评价,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与影响因素等。

三、样本信息及统计描述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

受访者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1)性别比例平衡;(2)年龄主要集中在50周岁以上,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态度和需求更具研究意义;(3)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社会化养老服务认知不足;(4)大多数受访者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自理,但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老人都有慢性疾病,迫于经济压力放弃了更好的看护和治疗;(5)多数受访者现阶段仍然与子女同住,对家庭养老方式更偏好;(6)家庭年收入集中在1-5万元之间,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对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有限。

(二)新农保参与情况与整体评价

受访者新农保参与情况与整体评价:(1)大部分受访者参加了新农保,但是缴费档次偏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考虑提高缴费档次;(2)对农民养老保险的总体满意度颇高,但对诸如政府补贴水平、账户增值能力、管理服务、可信度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具体情况缺乏了解。

(三)对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

样本中受访者对家庭养老的需求为80.2%,对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的需求仅为19.8%。

受访者养老服务需求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1)消费养老服务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家人意见”、“收入情况”和“自己的实际需求”。这说明,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受限于农民传统的养老观念、经济能力与当前(而非长远)的实际需要;(2)不消费养老服务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庭养老已经足够”和“经济条件不允许”。农民普遍认为目前经济条件不允许消费更多的养老服务,当基础吃喝得到保障,对其他的养老需求表现出无所谓和顺其自然的态度。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从农民角度出发,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经济能力。因此,要想实现农村地区养老方式的多样化,必须要增加农民收入、普及现代化养老观念。(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化人口老龄化城镇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老龄事业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