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8-05-14杨姗姗黄碧宁陈炜

丝路视野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保护澜沧江湄公河

杨姗姗 黄碧宁 陈炜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沿岸国家众多,流域内水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沿岸其他五国都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本文基于澜沧江-湄公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其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该流域内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水文化遗产是历史上所形成的并且在今天仍然存在的水文化因子,包括人类治理水环境的物质建设成果、水管理的制度和社会规范、关于水的观念和认识等不同构成要素。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其流域覆盖233.19万平方公里,由北至南纵贯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国家,流域内人口众多,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灿烂的水文化遗产,无论是对各国物质文明的发展,还是对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现代文化、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如何通过进一步措施保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文化遗产成为沿岸六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一)水文化遗产自身发展的需要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是沿岸国家文化领域的重要成就,同时也是了解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重要载体,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和水利功能价值等。在面临气候变化、现代文化冲击等多种威胁背景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只有与时俱进、吸收现代因素才能永葆生命力。数字化保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水文化遗产的采集、整理和存储,通过多元传播路径促进水文化遗产的宣传传播,正是水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自身的需要。通过数字技术与水文化遗产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促进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整体性保护;另一方面数字化宣传方式如PC网络平台、智能移动设备等,对水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也具有独特优势。

(二)促进流域水资源合作的需要

水资源是大湄公河流域最丰富、最具开发价值的战略性资源。但由于流域内各国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在具体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矛盾,如各国水资源利用目标、项目实施、公共利益的分歧等,主要依赖于国家间的谈判、协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作为各国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凝聚着各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精神力量,虽分属各国,但由于流域的连贯性、整体性,也具有各国共同认可的共性。通过数字化保护方式保护传承水文化遗产,如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数字化传播各国水文化遗产等,从文化角度促进沿岸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利益共享,也是新时期促进各国水资源合作的重要助推力。

(三)落实一带一路、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

2015年3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基本走向,并提出通过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等促进民心相通,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亮点和重要平台,意义突出。数字化保护沿岸共有的水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促进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还能唤起沿岸各国共有的水文化保护意识、促进沿岸六国的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对促进各国合作交流、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AY-。

二、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结合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成了当前保护工作的研究热点并已在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以“数字敦煌”为例,2016年5月1日正式上线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足不出户却可以720度全景漫游30个经典石窟的壮举,通过建立多元集成的数字敦煌数据库、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和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不仅有利于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艺术资源,还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可多方借鉴经验,推进数字化保护的顺利实施。如采用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水文化遗产信息,建设专题数据库;创设虚拟博物馆平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大力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遺产的合作交流等。通过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可以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社会可行性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是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进行数字化保护,使其从已经或正在濒临消亡的边缘地带重新得以挖掘、保存、发展和传承,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和正在努力的方向。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使其在静态保护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能通过动态宣传使水文化遗产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后将更有利于实现其传播与传承的目的,也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是促进我国与沿岸各国合作的文化基础,无论是对于沿线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共同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政策可行性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指出,要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国-东盟“10+1”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具体开放态势方面,还指出要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可以发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纽带。同时,湄公河五国也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在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澜湄合作机制是对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助力构建中国一东盟全方位合作升级版。”可见,澜沧江-湄公河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数字化保护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政治互信,不仅有利于中国-东盟的合作与开放,也有利于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在政策上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结语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有着理论与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数字化保护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是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流域水资源合作的需要,也是落实“一带一路”、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无论是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还是从沿岸六国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都是应该极力推进的。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保护澜沧江湄公河
走近湄公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通过云南沿边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澜沧江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澜沧江—湄公河客运量预测
云南省澜沧江航运发展趋势分析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日美中在湄公河角逐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