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的教学体会

2018-05-14任兰惠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丁苯酞教学体会

任兰惠

[摘要] 目的 应用丁苯酞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教学体会。方法 选择某学校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一共28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名。给对照组学生讲授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给观察组授课采用改进的方法。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成绩,观察组学生平均分为(90.13±3.84)分,对照组学生平均分为(73.74±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病例患者的用药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2)。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他们提升更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新,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

[关键词]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丁苯酞;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b)-0132-02

近些年,全球老龄化进程严重加剧,人们生活水平发生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多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而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1]。而针对该病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必定存在着较大差异[2]。如若该疾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颅内动脉阻塞程度肯定会变得更加严重,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非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也会造成一些不太明显但一定存在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增加家庭甚至国家的负担。因此,对该疾病的治疗以及对下一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学好、学懂、真正掌握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并能随机应变,成为真正獨当一面、被社会所需要的医生,在这方面讲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所以该次研究其主要是为了探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的教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高校医学部临床医学院的学生共28名,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这些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名。其中观察组有男性学生7名,年龄20~24岁,平均(22.0±0.9)岁,女7名,年龄19~23岁,平均(21.0±0.7)岁;对照组有女性8名,年龄20~23岁,平均(21.3±0.6)岁,男6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4±0.8)岁。比较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病历资料 选择该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13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把这134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其中对照组有男35例,女32例;年龄56~78岁,平均(62.6±7.3)岁;观察组有男34 例,女33例;年龄 53~79岁,平均(63.2±6.9)岁。经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首先让学生了解该病的基本临床症状以及注意事项,然后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1.2.2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的学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指导模式教学,具体方法如下:①对观察组的学生因材施教,并结合病例生动形象地讲解具体知识,即使用病例教学法教学,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基础治疗知识:对两组病患均采取相应的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方法,与此同时要为两组患者实施营养神经治疗。②正确的教学理念要贯穿整个课堂,包括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要求学生们掌握临床治疗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关于药物治疗的内容:给对照组病患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单次服用剂量为100 mg,1次/d。观察组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软胶囊石(国药准字H20050299)进行治疗,单次治疗为剂量200 mg,3次/d。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以3周为1个治疗疗程,先治疗了1个疗程,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余下治疗计划。

1.3 观察指标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来测定患者恢复情况,根据DNS 评分来统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及以上的视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的则视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及以下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同时制定一套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核方法,以考核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效果。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χ2=12.729,P=0.002<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

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为(73.74±6.25)分,观察组平均分为(90.13±3.84)分(t=3.37,P=0.003 1<0.05),所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共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0%;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共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支动脉闭塞形成的小梗死灶。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复杂,且表现不明显,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主要特点是患者的小血管病变,多发性,非常容易反复发作,其早期可能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以如今的医学水平,在急性期该病主要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及脑神经保护等治疗方法[3]。腔隙性脑梗死的不同血管梗死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以头疼、失眠等最为常见,更严重的可能出现偏瘫、失明等残疾。而因为此类脑梗死多出现梗死于终末动脉,所以预后不好[4]。根据目前的研究报道,我们知道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的治疗方向之一就是从它的根源入手,从根源上杜绝该疾病的发生。丁苯酞可以促进缺血脑组织毛细血管的开放以及缺血灶的血液灌流,改善微循环,帮助中枢神经系统恢复功能[5]。目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可能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增加病例,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该疾病,努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联想到我们成为一名光荣的医学生的使命和荣耀,明白以学生的责任重大,让他们逼迫自己联系实际,联想到无数的人们,无数的生命,使记忆更加牢固,对待生命愈加慎重。同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保证他们听课的专心程度,授课期间还应该夹杂着对学生的提问,以防止他们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走神和发呆或者玩手机等。以求达到使学生灵活掌握、灵活应用的效果,培养出真正被现代社会需要的医生、真正能够为社会作出极大贡献的医生。该研究临床用药指导模式教学,观察组平均分学生为(90.13±3.8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平均分为(73.74±6.25)分(P=0.003 1<0.05)。同时观察组病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5%、71.6%。而且观察组的病患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丁苯酞治疗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较好,新型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值得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西娟,孙永馨.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20):82-83.

[2] 方翔,唐斌,陈光,等.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脑微出血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 16(1):28-34.

[3] 欧阳懿.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1):148-149.

[4] 欧彩虹.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24.

[5] 李艳艳,韩艳艳,谭军.青年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狭窄的血管危险因素和分布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6):5101-5103.

(收稿日期:2018-07-15)

猜你喜欢

丁苯酞教学体会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对口单招高三数学后期复习的“点滴见解”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