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社区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管理模式研究

2018-05-14李继忠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李继忠

[摘要] 目的 探析基层社区中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管理模式。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社区诊治的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社区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基层社区管理干预模式,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③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层社区针对性管理模式可获得理想效果,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用药依从性,降低住院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基层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有效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b)-0083-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颇为复杂的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有报道指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有效管理可延缓心功能恶化进程,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基层社区是慢性病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但基层社区的医疗水平相对受限,整体医疗体系尚且处于待完善阶段,故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1-2]。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研究以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基层社区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和评价,具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在该社区诊治的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7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区间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58.49±3.37)岁;合并症:高血压35例,冠心病28例,其他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区间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8.65±3.44)岁;合并症:高血压36例,冠心病29例,其他7例。在统计学软件中录入两组的性别、年龄和合并症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4]:①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参与该研究的两组患者病情均稳定;③所有患者均为知情自愿参与。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①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更改用药剂量,不能擅自停药,定期到社区或医院进行复查。②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酒,减少盐分的摄入量,告知患者要适当饮水,尽可能避免有情绪波动。

观察组: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建议。为患者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电子档案,安排专人负责记录。②健康知识管理:社区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定期组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参与社区内的专家讲座活动,提升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让其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③实时管理:基层社区医院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病情的进展和变化,社区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家庭住址区域等综合因素对其进行分类,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和上门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实现实时管理。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①健康知识知晓率[5]:采用三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良好、一般、差,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②用药依从率[6]:采用三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进行评价,包括依从性良好、依从性一般、依从性差,计算并对比两组的用药依从率。

③心理状态评估[7]: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越深。

④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率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纳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健康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SAS评分、SDS评分等计量型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1.67%,对照组为76.39%,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4.44%,对照组为79.17%,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对比分析

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3 討论

社区护理可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而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在以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护理内容,护理工作更具备针对性,护理工作职责随之扩大,从以护理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群整体健康为工作中心,社区工作的服务模式逐渐转变为开放式服务。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基层社区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健康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相符[8],充分体现了基层社区针对性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较为复杂,且具有多样性,医院的治疗和护理毕竟有限,这则体现了基层社区的价值。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针对性管理,可避免心衰发生诱因,为患者及时提供全新的治疗指导,增强患者的信心,提升其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层社区针对性管理模式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用药依从性,降低住院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桂俊,王惠华,唐慧芸,等.专科-全科联合团队模式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管理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 14(9):1522-1524.

[2] 李巨元,周有华,谢华健.中心医院指导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区管理模式效果探讨[J].临床荟萃,2015,30(7):762-764.

[3] 王欣玲,许嘉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医院-社区联合双向管理模式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15(3):189-191.

[4] 张玉芝,张祖峰,王彩歌,等.社区管理在老年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193-195.

[5] 刘姗姗,王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3):199.

[6] 李杰,伍迪.社区医院联合多重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0):1434-1435.

[7] 周彩红.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4):153-154.

[8] 张志恩.社区系统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9):2464-2465.(收稿日期:2018-02-20)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培哚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曲美他嗪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的效果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LVEF的关系探究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