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N 血型与临床输血

2018-05-14田宗斌唐玉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期

田宗斌 唐玉清

[摘要] 抗M是临床输血实验工作中常见的不规则抗体,它的存在影响正反定型,干扰交叉配血试验。抗M抗体通常以IgM形式出现,实验人员对此应有所认识。献血者抗M血液的临床应用,由于血液中的抗M 的影响,交叉配血实验时会出现次管不合的结果。临床输血科通常会将血液退回血站,没有深入的探究不合的原因。具体工作中,如果实验人员细心检验,将血液输给不同的患者,会发现血液跟部分患者凝集,与另外部分患者相合。再检验患者的MN血型,得出系抗M造成的结果,可以对交叉结果相合者输用此血液。

[关键词] 临床输血;MN血型;抗M抗体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1(c)-0128-02

MN血型是继ABO血型、RH血型之后的与临床输血检验出现问题最多的一个重要血型[1]。MN血型中的抗M抗体在日常交叉配血实验中经常遇到,抗M多以盐水凝集状态出现[2]。这种抗体的发生,多是非特异性免疫性质的,抗M抗体多以IgM形式出现。红细胞膜上的ABO抗原,还有另一类血型抗原叫MN抗原,即红细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2]。该文探析MN血型与临床输血的现状。

1 抗M抗体的日常疑难交叉检验情况

抗M抗体为一种不规则抗体,在输血实验中偶有发现,MN血型抗原主要为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糖蛋白抗原,是血型糖蛋白抗原,该类抗原在临床上对应的抗体导致输血反应及交叉配血不合情况较少见,但临床中仍然存在[3]。2015年该站血型室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6例,其中抗M原因2例,疑难配血中抗M 发生率12.5%[4]。2016年疑难交叉配血病例21例,其中抗M原因2例,疑难配血中抗M 发生率9.5%[5]。疑难交叉配血主要与自身凝集素、药物性因素、冷凝集素疑难配血、交叉配血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6]。

2 献血者抗M发生情况

2015年该站献血标本检出抗M 1例,献血者,张某,男,无输血史,第2次献血时血型检验有异常,正反定型不符,经再检验确证血液中存在抗M。正常献血者队伍中抗M的发生率极低[7]。2012年研究发现,因献血者血清中出现抗-M抗体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8]。献血者男,无输血史,该库血和数名拟手术者在抗M球蛋白交叉配血中不合,经血清学检查,检出该库血存在抗M抗体。一个季度中累计出现9例患者,通常为IgM型,4°C时活性最强,大多数为天然抗体。输入含不规则抗体血液是引起输血反应的常见因素,大多数为天然抗凝固体,如抗人球蛋白试验中出现阳性或37°C则具有临床意义。采血机构只进行抗-TP检测、抗-HCV、抗-HIV、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RH血型、ABO血型检查,未进行抗体常规筛查,极易漏检部分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对交叉配血实验及血型鉴定产生干擾。

3 临床输血发生抗M及供血

2015—2016年该站血型室配合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两年发生了4例患者产生抗M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不合的情形[9]。经血型室再检验,为其提供M阴性的血液,保障了患者输血治疗与手术的正常进行[10]。在基层血库,一旦发生交叉配血结果和供血者血型不符时,首先需考虑患者血清中是否产生同种抗体,然后筛查抗体,进行抗体鉴定实验,评估患者的真实血型[11]。在应急状态下,不具备抗体鉴定及筛查的单位。当患者配多份ABO血型血液时,如出现主侧凝集,怀疑患者血清中出现ABO系统以外抗体血型,患者又急需输血时,可选择与凝聚胺配血试验相吻合的血液输入。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对抗原抗体进行详细检测,确证不规则抗体,检出与抗体对应阴性的血液备用。

4 正常人群

MNS血型系统中的一个血型为MN血型,目前MN血型系统已确定的抗原有43个,MNS血型系统抗原的多态性数目仅次于Rh血型系统[12]。在不同人群中MNS血型系统的基因及抗原分布频率不同。英国人MN血型的表现频率为N型约占22%,M型约占28%。我国河北省汉族人MN血型3种类型的占有比例分别为MN血型约为30%左右,N型血型约为23%,M型血型约为50%左右。

2016年对该站献血者标本随机抽检M N抗原检测,共检测标本391份标本,而且将A 型B 型O型 AB型4种标本分别检验与记录,再将结果分别统计出来。见表1。

正常人群中,依ABO血型的不同,MN 抗原比率不同。综合人群正常的M 阳性率均值72.9%、M阴性率27.1%。其中AB型的M阴性率最低为17.9%,在4个血型中M阴性比率最低,正常工作中筛查M阴性血液时,检出AB型的M阴性血液较为困难。由于检测人数有限,数据仅作为工作中的参考。

5 讨论

抗M是临床输血实验工作中常见的不规则抗体,它的存在影响正反定型,干扰交叉配血试验。抗M抗体通常以IgM形式出现,实验人员对此应有所认识。

抗M影响正反定型结果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同时出现A细胞 、B 细胞 、O 细胞的凝集强度不一致。同样是由抗M造成的凝集阳性,O细胞与A细胞B细胞凝集强度的不一致性,分析认为与自制红细胞时的A、B、O细胞液中混合的M阴阳细胞比例有关,阳性比例高凝集强度大,反之强度低,MN血型的剂量效应的显现。抗M抗体的产生,通常没有明显的抗原刺激,原因不明。患者无输血史、无流产史,抗体应为天然产生。抗M的出现与机体的健康状况有无联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献血者抗M血液的临床应用,由于血液中的抗M 的影响,交叉配血实验时会出现次管不合的结果。临床输血科通常会将血液退回血站,没有深入的探究不合的原因。具体工作中,如果实验人员细心的检验,将血液给到不同的患者,会发现这袋血液跟部分患者凝集,和另外部分患者相合。再检验患者的MN血型,发现系抗M造成的结果,可以给交叉结果相合者输用此血液。经过深入细致实验及综合分析,实验者能从理论到实践中很好地认识MN血型。实验者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工作者自身知识理论的巩固和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才能有效解决输血不合的各种问题,全面地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梁延连,张艳艳,庄乃保.中国汉族人群MN血型相关基因gypa分子多态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19(1):235-238.

[2] 梁延连,苏宇清,张印则.中国人群部分GPA分子结构的改变对MN血型抗原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4, 27(6):597-599.

[3] 李志祥,谢桂岚.MN血型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北京汉族人群中国分布状态的初步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5(2):224-226.

[4] 梁延连,苏宇清,喻琼,等.中国汉族人群红细胞MNS血型系统M、N抗原数量表达的研究[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2,33(5):391-394.

[5] 贾慧峰,陆楠,張建.广东省深圳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表现型的特点及基因频率调查[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 28(6):614-615.

[6] 肖汉方,朱国英,顾淑珠,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血型糖蛋白A基因突变频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26(2):754-756.

[7] 陈荣仓,蔡淑峰,朱紫苗,等.温州地区献血人群MN、P、Lewis和Kidd血型系统表现型分布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5, 34(10):154-156.

[8] 相恒泉,郁正芹,吕海军,等.献血者ABO、Rh及MN血型基因频率的分布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32(30):166-167.

[9] Procházka V, Gawande RS, Cayci Z, et a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Based Assessment of Metabolic Tumor Volume Predicts Survival afte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Hodgkin Lymphoma[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7,20(12):1156-1159.

[10] 李晓丰,车宝轩,黄旭颖,等.辽宁地区MN血型系统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频率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4,37(11):376-378.

[11] 吕蓉,刘忠,何立群,等.异基因脐血移植后MN血型基因型的转变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2,27(6):168-169.

[12] 李志强,徐文皓,乐嘉宜,等.红细胞MN血型与I型补体受体分子定量及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J].上海医学,2012,27(z1):168-169.

(收稿日期: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