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路径探析

2018-05-14谢蕾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旅游管理专业高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对旅游的需求增加,中国旅游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民政部门办学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旅游管理专业生源下滑的问题,找到专业特色发展方向成为高职院校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17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在整理专业方向、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待完善之处,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

作者简介:谢蕾,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心理和旅游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121-02

从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来看,总体存在规模萎缩的趋势。各个院校在专业方向设置、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也在积极探索,旨在通过努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保有学生规模,为湖北旅游发展出力。高职院校应该找准专业定位,结合本校优势资源,突出专业亮点特色,培养有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通过对17所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开设情况的统计,在学习兄弟院校的专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实际及专业建设,提出一些思考。

一、湖北省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方向设置情况

从专业方向的设置来看,旅游类专业主要开设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邮轮管理、空中乘务、高铁乘务、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管理、主题公园(景区)管理、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旅游、旅游英语和旅行社管理等方向。具体来看,多数高职院校仍以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为主,因为传统专业进入壁垒低,在人才培养和出口上可操作性强,也更符合对传统旅游行业的认知。而对于一些社会反响不错,可对开办条件和就业渠道要求较高的专业方向,只有少数院校涉及,如依托民航背景开设的空中乘务专业,仅武汉职业学院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做出了特色;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高铁乘务专业上也占据明显优势,还有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开设休闲农业旅游的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部分院校选择开办邮轮专业,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底蕴,强化英语,重视邮轮资格证书,挖掘归口就业单位,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而对于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管理专业的开办得很少。会展专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地方支柱行业、政府的扶持力度等宏观背景要求较高,因此仅武汉职业学院有完善的实训中心及较好的就业渠道。具体情况见表1。

二、人才培养方案定位

专业的发展需要特色做支撑,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绝大多数院校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符合高职院校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但在深度校企合作以及培养过程中,各院校还存在差异。

1.订单班培养促就业。首先,订单班培养是吸引学生就读并解决学生就业的良好方式,任何专业方向都适用。如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和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的万豪订单班、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学之旅订单班、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欢乐谷订单班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环节中。

2.名师效应提声誉。部分院校通过聘请名师的方式指导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吸引力,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落实融入教学。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聘请“学之旅”经理谷音为楚天技能名师,向专业老师拜师,选拔优秀学生拜师,传承技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研学旅游产品中进行导游实践;湖北科技职业学院聘请董继武、薛兵旺为兼职教授,指导专业发展;长江职业学院聘请楚天技能名师董继武、技能大师杨飞虎成立工作室,学生进入工作室实践,借助工作室的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紧跟行业发展不落伍。旅游行业发展快,观念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创新创业、全域旅游等新概念的提出,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在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课程革新方面要有魄力和远见。比如,针对旅游业态的发展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如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面对新业态下的新生事物,对接产业需求,调整课程;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更新、观念的更新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

三、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思考

1.拓宽资源,寻求企业深度合作。任何专业方向的发展都要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以及调研、学习等各种方式开发企业资源,进行订单班教学及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增加专业方向需要考虑自身实力和行业背景。由于民航系统的壁垒及某些市场乱象,高铁和邮轮乘务方向存在人事派遣问题,导致本校发展此类专业方向的难度较大。但是,从景区景点及主题公园的发展来看,其对讲解及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大,进入门槛较低,可以成为专业方向发展的优选。

2.抓内涵建设,提高现有旅游方向实力。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讲解、带团能力,重视“项目导向+导游资格证书+大赛+实习实训”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可实行大专业小模块,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由各专业方向统一安排,专业课程分专业设置,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学生在专业之间以及其他专业之间进行转型提供便利。旅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增加就业资本;通过模拟导游大赛、线路设计大赛等拓宽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学校层面,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给予后盾支持,让学生多走出校门,了解实际工作场景。

3.提高专业开发的针对性。全域旅游的提出给旅游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高职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休闲农庄等与旅游密切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旅行社进入门槛的降低,也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比如,面向学生群体,注册同城、携程等网站账号,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上传旅游线路,通过相关销售技能培训进行在线销售,学校和旅行社可对销售成功的学生进行奖励旅游。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旅游电子商务如何开办、课程如何设置的问题,这也将成为一个最易操作、需求量大且发展稳定的专业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专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围绕开设的专业方向,制定涵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校企结合的课程体系,是专业特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多方互动,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地位和认同感,使学生有从业动力和学习激情。以差异化人才培养作为解决规模萎缩和优质就业的突破口,通过专业方向的设置,如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研学导师、景区和主题公园服务与管理等,通过订单班、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合作,以及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助力学生获取行业资格证,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旅游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高焕沙,薛群慧.浙江农林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9):76-83.

[2] 王秋雅.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化研究——以琼州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3):75-76.

[3] 邓念梅,阚如良,詹丽.三峽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12):208-211.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旅游管理专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