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心·用心·创新:践行现代职教发展的三重意境

2018-05-14曹振平徐菊

职教通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静心用心

曹振平 徐菊

摘 要:综观当前的职业教育,已经从外延发展转入内涵发展,规模提升进入质量提升阶段。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为践行中国特色现代职教发展之路,本文将从静心、用心、创新三个层面逐一阐述。

关键词:静心;用心;创新;现代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曹振平,男,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职业教育;徐菊,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8-0048-04

当前的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与政府各方面的政策及改革红利可以如乘东风;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一蹴而就等思想和做法。职业学校必须审时度势,依靠“静心”“用心”“创新”,践行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发展之路。

一、静心做好现代职业教育

(一)静心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1]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等四个方面。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人才储备注重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技能,更要求相应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因此,在经济改革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走优质化、现代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终身化的办学之路。基于此,需静心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服务,为满足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服务,以此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版,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二)静心厘清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

为此,静心厘清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面向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全面贯彻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坚持加强统筹、分类指导;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此,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吻合,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促进结构规模更加合理,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更加科学。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静心规划现代职业教育的路径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必须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时期,但还存在着层次不清、关联性不强等状况,成为阻碍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实行职业教育改革,要以质量论英雄,“做强”胜于“做大”;尤其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以及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更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加强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相关的专业建设;更需要从标准、制度与机制的层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需要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更需要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等。这多方面、多层次的路径设计均需要沉下心来,静心规划发展,坚持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之路。

二、用心做強现代职业教育

(一)培养目标需用心再定位

面对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材、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势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更需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顺应了国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更符合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有利于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职业的发展。[2]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既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即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更需要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做精品、创品牌。基于此,我们必须用心重新定位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职业能力培养,努力使其规范化、系统化。清晰学校定位、专业定位及人才定位,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作为人才培养建模中的双核要求和育人追求的基本内涵,使其两者同构并进。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职业教育具有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二)课程体系需用心再建构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长期处于一个以学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学生的学科教育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十分重视,但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样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严重落后于生产实际,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完全一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加快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用心建构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回归职教本色,实施有效教学,已经刻不容缓。

如何促使以知识为中心课程体系向以知识和能力并重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转变,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制造2025》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为此,职业院校需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多层面多角度地拓宽课程体系再建构的有效渠道,做到不断滚动修改、及时完善提高。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三以一化”(以能力为体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值得推廣。[3]增强课程体系的实践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科学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质量[4],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教学,切实为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筑牢根基。

(三)培养模式需用心再重构

认清新形势,明确发展新思路,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关门办职业教育已行不通。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培养模式不完善。为此,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只有用心重构培养模式,才能真正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将校企合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六大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具体可在专业开发、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学生就业、校本科研等环节广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只有办企业心中的职业教育,才能将口号变成现实,将趋势变成潮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且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并运行良好。积极推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通过 “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教室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大量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能型、实用型人才。

三、创新做精现代职业教育

(一)激活学校办学能力、创新办学机制

“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新常态、“互联网+”等一系列关于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的国家战略和规划推陈出新,对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当下,职业教育发展仍受到很多制约,如教学资源不足、不平衡,办学机制不灵活,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等,所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是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完成的。为了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之路,势必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办学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加强学校的自主办学能力是关键,从专业设置(尤其新专业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修订,教材的选用,学生选专业,校本研修等方面松开学校的手脚。坚持创新办学机制,走集团化、联合化、多元化办学之路;坚持校企联动新机制,校企一体共建共管,构建企业学院,共建校园人才市场;坚持与国际合作新机制,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新路径,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搭建学生成才的国际立交桥。

(二)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教学时间、空间及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和课堂获取,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5],取决于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学生没有自己动手操作、思考的机会,测评学生成绩还是以卷面成绩为主。

营造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 这不仅涉及教师一端,更关涉学生个体,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逐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以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动力,尤其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抓手,以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学,或老师做、学生看的旧传统旧模式必须改变,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的时空限止,增强教学的模拟性、可视性,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完善内部质量监控办法,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按照国家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及体系。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提速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三)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创新潜质

职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培养模式简单、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片面、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弊端。每个学生均有其优点和特点,每个学生均能成才。如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如何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职业院校坚持经人为本是根本,也更需要,更有能力为学生建立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建立健全创新制度、创新讲座、创新项目、创新资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其成为创新型的优秀人才,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满足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职业教育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更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综上所述,“新机遇、新气象”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切入点,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干,再美的蓝图也是“镜中花”;不落实,再好的决策也是“水中月”。只有实干,才能出效果,才能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的职教之梦,今天呼之欲出,为此我们踌躇满志,更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 何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9.

[2]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 马成荣.职业教育“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34.

[4] 李炳仁,王英武.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J].内蒙古教育,2012(6):10-11.

[5] 任菁.职业院校必须加强信息化教学[J].内江科技,2011(1):178.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静心用心
用心
拿出一天时间
静心阅读,做一名有内涵的教师
用什么写作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
用心,让家更有味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