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本协同培养四年制本科人才的教学标准研究与实践

2018-05-14普清民黄春平闫胜利

职教通讯 2018年8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体系高职

普清民 黄春平 闫胜利

摘 要:提出了适合电子专业高本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教学标准,内容涵盖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等。电子专业教学标准通过韩山师范学院对口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高本协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平台检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高职;本科;高本协同;教学标准;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普清民,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黄春平,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闫胜利,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8-0021-06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要求:“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攻坚战。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和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1]专业建设通常被认为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关键环节是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专业教学标准是课程的基础性文件,对促进专业建设、规范专业教学等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构建,不仅能为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及学业评价提供依据,而且能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一致性,从而促进工人的就业流动,并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吸引力,因而通常被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中的基础而置于战略地位。[2-4]

一 、关于高本协同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5]

(一)高本协同培养的含义

高本协同培养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由试点本科院校通过高考招收学生,然后单独编成班级,由试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协同培养,并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试点本科院校负责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毕业证书发放和学位授予等,试点高职院校密切配合办理。[6]

(二)高职本科协同培养的实践

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协同培养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试点工作。试点专业采取“2 + 1 + 1”或“2 + 1.5 + 0.5”两种培养模式。学生由试点本科院校通过高考录取,单独编班,前2年在试点本科院校就读;接下来的1年或1.5年学生在试点高职院校就读;最后1年或0.5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韩山师院”)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山职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试点,采取“2 + 1.5 + 0.5”的培养模式。

(三)电子专业高本协同培养存在的问题

电子专业高职本科协同培养模式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本科院校学生成长需要的一项教育改革举措。目前,对于电子专业高本协同培养的主要问题,在学界普遍具有共识。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2.本科学校阶段和高职学校阶段的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衔接不合理。

3.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实施方式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

4.畢业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笔者认为,专业高职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发展不均衡,教学资源不能有效衔接,以及专业高职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不衔接,各自为政,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也是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问题。

要解决以上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出现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教学标准,并通过韩山师范学院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试点平台进行实践。这一举措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专业高本协同培养四年制本科人才的教学标准制定

(一)企业需求调研及职业能力分解

课题组对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的77家不同规模企业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行业企业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应具备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占24%)。(2)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占18%)。(3)较好的职业道德(占17%)。(4)吃苦耐劳的精神(占16%)。(5)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工作(占12%)。(6)较清晰的职业定位(占8%)。(7)较强的理论功底(占5%)。

如表1所示为电子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如表2所示为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要求。

针对电子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生面向的操作类、技术类和管理类 3 大类6 个层次共 18 个目标岗位,运用头脑风暴法、召开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会等开展职业能力分析,获得 44个典型工作任务、448 个工作项目、1 657条职业能力点及64 条职业素养点。如表3所示为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和职业能力分解(部分内容)。

(二)电子专业高本协同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专业高本协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产品和工艺设计、系统开发和技术改造、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检测维护等工作,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基于中山“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结构,推进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韩山师院”和“中山职院”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经过教育界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头脑风暴、辩证研讨,在众多专家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后确定了电子专业高职本科协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架构。如表4所示为课程体系、课程名称和课程性质,如表5所示为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对接的职业能力、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参考课时。

课程体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职场,意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沟通的能力。模块中的有些课程主要侧重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如“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则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授课结束后,完成“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上交作业→教师评量作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课外持续学习、理解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才能保证正确完成作业。专业主干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项目是来自企业的典型产品的制作过程,被设置为多个情景以供学生学习。在每个情景学习的过程中,都要经历“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查技术资料、实际制作成品、测试、小组讨论→撰写报告、编

写汇报提纲→教师评量”等环节。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至少在企业顶岗实习5个月,所从事的岗位必须是电路设计、生产制造、测试、工艺管理或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实习期间,学生被作为企业准职员对待,有专门的师傅进行技术指导,在业界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四)师资队伍条件

本科学校校内专任教师需熟悉本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等。高职学校校内专任教师需具备“双师”素质,有企业工作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熟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学校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产品,并将其经过项目化改造,分解成多个任务引入课堂,编写教材或讲义。支持教师的研究成果,以撰写项目实作指导书、测试报告、编写工艺流程、录制视频、制作动画以及拍摄图片等形式,整合成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供学生课外学习查阅。此外,高职院校必须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要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培养、考核与激励措施,加强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课酬待遇,实行优胜劣汰,建好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通过兼职授课、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主持教研项目等形式,融入到专业建设中。

(五)实训实习条件

本专业必须配备足够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校内实训室。本科学校必须建设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实训室以及物理实验室。高职学校必须建设EDA、嵌入式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电子工艺等实训室。

2.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员工培训等,带动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深度合作,成立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实习基地数量应按不低于10:1(生企比)的标准配置。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专业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技能训练的相关工作岗位,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认知实习、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专业通过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指导高本协同专业建设,规范了教学秩序。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使其协同培养社会所需的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学生前两年在本科学校重点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大类课程的学习,通过本科学校优良的师资条件、浓郁的科研氛围提高理论学习水平,为后期进行实践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础; 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并到行业企业实践,重点是进行职业岗位的实际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构建适应高职本科协同培养的“校-校-行-企”互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电子专业高本协同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政法〔2018〕1号.

[2] 唐正玲.《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及其对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4):75-79.

[3] 唐正玲.英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4(13):14-18.

[4] 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6):58-61.

[5]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务院文件,国发〔2014〕19号.

[6] 吴勇,温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53-56.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体系高职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