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演唱本体要素的概念阐释

2018-05-11王秋婷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丝路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头腔咽腔吐字

王秋婷(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1 腔体

声乐演唱所需要的腔体包括:口腔、胸腔和头腔。其中口腔就包括口腔、口咽腔(就是如图咽腔,位于口腔最里端的区域)和喉腔(咽腔从喉头延伸的区域)。头腔包括鼻腔,鼻咽腔(软腭背后咽腔通鼻腔的道路)和鼻窦腔(隐藏在鼻腔的旁边)。

关于“管道腔体”专业学术概念,是近年来笔者提出的一种专业学说理论,在笔者声乐专著:《科学“hao”音发声法与声乐艺术》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的:“管道腔体”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学术性专业术语,其内涵是指在声乐发音、发声与演唱过程中,声音与气息运动所经过的途径通道,并与之同步形成或构建的“共鸣腔体”对这条通道空间的充分扩充与伸展而形成的“腔体通道”,因为它犹如高压输水管道一样直立而畅通,所以笔者形象地把它称之为“管道腔体”。通俗地说“管道腔体”就是类似于管道一样充满空气的宽阔而畅通的空间腔体,它能使声音产生丰富的泛音混声共鸣

2 呼吸

呼吸,是气息能够循环进出的主要方式,同时是人的机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性运动。而对于声乐呼吸来说,是在无意识的基础运动上的有意识活动,是声乐的活力动力。物理学中物体震动才能够发出声音来,演唱声乐音乐也是一样的,通过呼吸,使气体传到声带,声带进行震动,从而产生我们想要的声音,其中气息的运动是要灵活处理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说:“主动呼,被动吸”,为的是使喉咙尽可能的减小压力,负担。在歌唱中,“呼”和“吸”是相反的两个动作,两种运动。

呼吸有呼气,吸气这两大重要部分组成。吸气按常规理解就是口腔鼻腔同时打开吸空气,吸到“丹田”部位,要将胸部,两肩做到绝对放松的状态,吸气量不能过多,会导致气息僵化,如果太深就会压制底部。相反气息太少也是不可取的,气息太少,容易导致气息腔体没有呈现打开状态,气息会停留在胸腔内。呼气:呼气是使声音能够传送出去的关键所在,唱歌能听到声音就在于是利用呼气将声音穿出去。不能一次性的将声音呼出去,这样就不能使声音不断的传出去。注意节省气息可以在需要换气的时候换气顺畅。气息是与声音同步存在的,像传送带一样,如若出现什么问题就容易导致漏气的情况发生。呼气吸气就像高架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一样,要架起车辆的高架桥就需要横隔膜和两肋支撑,支点就起到了重要关键的作用。

3 共鸣

共鸣是指当做一个物体在振动发音时,产生固有的振动频率的基础音响。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它受气息冲击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十分微小的,通常叫“基音”,而基音频率的振幅能激发起临近的、同发音体基音频率相同或近似的发音提或物体空间振动发音,这时,收迫振动体的音量立刻增强、扩大。这就是一种物理的共振现象,就是声学上的共鸣。通过这么多年学声乐的积累,我认为共鸣体就是我口腔、胸腔、鼻腔和头腔打开后在我们身体内部形成一个回路的空间就是共鸣体,呼吸过程中带动这些腔体和声带一起振动的这样一个音响效果称之为共鸣。

来展开共鸣中的三大块。共鸣需要空间就像我所提的形成一个“回路”,空间体的扩张直接为共鸣提供有利条件。第一个是胸腔共鸣,就是做好胸腔的扩大。需要注意的是胸腔扩大不能有挤压和紧张的感觉。第二是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口腔共鸣它让我们在发声时声音明亮清晰、字音贴切。在我们演唱中音时,主要依赖于口腔共鸣,以他为主,其他共鸣区为辅。口腔是可变共鸣,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间衔接处,口腔则成了我们咬字清楚的部分,歌唱中口腔共鸣极为重要。第三是头腔共鸣,就是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窦等。在歌唱中,头腔共鸣对于音域的扩张很关键。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中音低音比较难通过训练解决拓展问题,可是许多高音就可以通过训练头腔共鸣而得以解决。现在活跃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廖昌永老师,虽然是一位男中音歌唱家,但是他也完美的呈现了众多的男高音作品例如男高音歌剧选段《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头腔共鸣在完善音质,对确保歌唱的轻松、省力性和持久性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品。头腔共鸣是我们演唱高音和真假声转换控制的必要条件。

4 咬字吐字

演唱一首歌曲时,应该发声和吐字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演唱者的情感通过歌曲传达给听众,同时也将歌曲中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声乐演唱中的准确的吐字,对于歌曲演唱极为重要。

咬字的含义。咬字是指字头部分,在汉语表达中除个别的地方,如韵头、韵腹、韵尾等部分,与单韵母构成有关外,其它汉字均会有涉及到韵头。因此,语言表达过程中,韵头发音是否清楚,直接会对歌唱表达清晰产生影响。基于现代歌唱语言的理论,如果想得到准确的发音,我们首先需要将介音和辅音,阻止于口腔内,并将会触及气流外,同时还要求咬紧字头。

吐字的含义。咬准字头后,几乎在同一时间,就要通过元音与元音的发音拼写将字音发送出来,韵母一般含有三个成分,即头部、元音、辅音。用作介母的元音称为韵头,也就是头部,用作主元音的称为韵腹,也就是元音,用作字尾的称为韵尾,也就是辅音。如果我们把字头的发音称为“咬字”,那么字腹中的韵腹与字尾中的韵尾、辅音的发音则被称为吐字。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中的吐字方法,称为“四呼”—“开、齐、撮、合”,是指字在口中的部位和着力点。

笔者旨在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究,让大家了解声乐演唱各个要素的概念,树立良好的整体意识,引导广大声乐演唱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头腔咽腔吐字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浅谈歌唱中的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
浅析声乐演唱技巧中喉咽部的放松方法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技能中的意义探讨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发声中要求咽腔打开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之歌唱着力支点
头腔共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