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2018-05-10毛莉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人本主义

毛莉

摘要: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但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在分析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人本主义理念思想,通过建设班级文化、培养班级干部、完善评价机制等途径,对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人本主义;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单位,是落实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小学班级管理在小学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班级管理的效果将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学习质量等多方面造成直接影响。但就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来看,在管理理念、管理过程和管理形式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如何改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值得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将以人本主义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探索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现状

(一)班级管理理念趋于传统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于“权威”角色,对于班级管理具有绝对发言权,而学生只能服从“权威”,在教师的管理下遵从班级管理规则,按照教师的意愿开展各类活动。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班级管理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但就班级管理整体情况而言,仍以教师作为主要管理者。

(二)班级管理过程缺乏学生参与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参与者,还应是主要管理者,学生的有效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但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小学生依旧处于被动的境地,绝对服从于班主任的命令要求,而个人的意愿,创意以及创新能力一直在被压制的状态。这是由于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传统教育观念使得学生处于“接受”状态,对于教师的管理产生依赖心理,学生变得不愿参与班级管理,同时不知道如何参与班级管理。

(三)班级管理形式较为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班级管理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班级管理形式仍然较为单一。在学校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主要以教师对纪律进行直接监督为主,教师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同时学生班干部的存在,也是以帮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为主。

二、人本主义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人本主义思想是西方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和罗杰斯,其中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主要有三个特征: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的独特性、注重人的潜能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具有独立判斷、独立管理、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人本主义思想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就是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个人潜能发挥,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人本主义理念对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班集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因此班级管理不应只由教师充当管理者角色,学生同样是班级的小主人和管理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宽松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学生通过担任班干部职务、小导师角色、小组合作模式等多种途径参与班级管理,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自主管理能力。

2.激发学生个人独特的创造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将班级管理交予学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能力。在传统教育理念下,由教师进行统一管理,班级管理陷入单一形式。但在人本主义理念下,遵从学生的个性发挥,可以创造更多的精彩。比如在班干部的选拔中,依据学生的个性和擅长内容进行安排,学生将在不同方面展现创造能力;在进行具体班级管理时,学生进行建言献策,可以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3.促进学生个人个潜能的发展

小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非常强烈,但在以往班级管理中,考虑到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状态,教师很少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但在人本主义看来,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都是无限的,只有在自主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比如学生在担任班干部过程中进行班级事务管理,将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将提升个人思考能力、交际能力、执行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学生将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人。

三、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建设班级文化,改善班级整体氛围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程度取决于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可度,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达成共同价值观念的必要途径。班级文化建设应当尊重人本主义理念,让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全员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可分为三部分: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是促进学生班级凝聚力,形成共同班级价值追求的有效手段,主要内容为班名、班训和班级口号等方面的设计。在我们的班级精神文化设计中,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参与:班名以奥运明星所命名,旨在学习其超越自我的精神;班训传承学校文化精神为“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行为我负责”;班级口号为“爱集体从小事做起”。

2.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全体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有序的班级管理离不开班级制度的确立。在班级制度指定的过程中,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根据小学的规章制度要求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班级制度。如出现不文明用语现象需要总结可以替代的文明用语,出现过度打闹现象需要进行解决策略制定等。

3.物质文化建设

这里的物质文化指的是班级的环境文化,主要为班级布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各个空间进行布置,比如在侧面宣传栏宣传班级制度、在后黑板宣传班级文化口号、在侧墙布置“进步栏”“目标栏”、在后门安装“班级信箱”等。

(二)培养班级干部,细化班级管理分工

在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引下,班级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班干部的自主管理。班主任要通过民主的方式选拨班级干部,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创新班级管理手段,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1.培养班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于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然而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和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仍需教师提供一些引导。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指导班干部总结开展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完善,提高班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

2.完善班干部分工明细

在班干部的设置上,应当尽可能将干部的职责细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我们的班干部分工体系从上而下,分工明确,从学习、纪律、卫生、文艺、体育、生活等多方面入手,同时又根据学科设置不同学科负责的小干部,还根据不同情况设置“小导师”,负责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在细致的分工体系下,全班几乎人人都是班级小干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挥和管理空间。

(三)完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自我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非常重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因此班级管理中要具备完善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1.完善评价机制,明确评价内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如激励一惩罚机制相配合,学生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加分减分,记录个人情况;同时要有上下相通的评价体系,学生达到某一阶段,如何进入更高阶段,不同阶段的奖励措施又是怎样,都是应该提前考虑的问题。在评价机制中,还应明确评价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评价内容的制定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

2.评价方式多样,引导学生找到适合方式

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要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适合的评价中,激励自己实现自主管理。榜样激励法,利用学生喜欢模仿的天性,为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榜样;目标激励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独特的条件因素进行考量,设置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和学习生涯阶段的宏伟目标。

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班级管理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每位学生的发展。虽然当下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推广、教师个人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的情况下,班级管理一定会得到有效改善。任何教育工作,都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出发,班级管理也不例外,相信在人本主义理念的影响下,小学班级管理水平会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3).

[2]李春霞,刑益蓮,杨秀萍.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7-47.

[3]梁洁琳.小学特色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D].2016.

[4]李娟.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191-191.

[5]周世永,薛新荣.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J].中华少年,2017(16):263.

[6]顾水林.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7-8.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管理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心得体会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