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中的应用

2018-05-10陈诗芸

天津护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循证

陈诗芸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液体外渗,轻者可造成患者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发麻,局部肿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甚至可致皮下组织坏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1]。如何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避免外渗及组织坏死发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循证护理是运用循证医学原理,依靠科学系统的检索结果与证据,结合护理人员个人的技能与临床经验,再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性,并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制订出的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以取得最佳效果的工作模式。循证护理是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现代护理新模式,具有低成本、可持续强、技术成熟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护理问题的解决。本文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103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循证护理对降低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发生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37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9例患者中男236例,女283例,年龄 41~61岁、平均 (51±3.24)岁,静脉输液平均时间为 (2.17±0.51)h;观察组518例患者中男231例,女287例,年龄40~58岁、平均(49±2.96)岁,静脉输液平均时间为 (2.05±0.49)h。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静脉输液平均时间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理论总结阶段 由护理部主任、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护理循证小组,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评估,并分工合作寻找收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时开展问题讨论会;同时进行相关文献或相关的系统综述检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实践证据及理论支撑;通过查阅相应文献了解到来自患者方面,护士方面,药物因素,输液部位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导致输液外渗。从这几方面入手,使用文献中被证实的有效的方法对患者和护士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并积极的改正相关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对已发生输液外渗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方式,从而有效的减少已发生输液外渗的患者发生组织坏死。另外结合每例患者具体情况,根据临床证据作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计划;并通过对患者进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监督实施过程如果发现效果不佳,及时调整方案。

1.2.2 具体实施方案阶段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对静脉暴露不明显的情况,仔细选择后可采用按摩、热敷、拍打等方法,对肥胖患者可采取示指尖触摸法;妥善固定穿刺针头,穿刺前可剃去血管周围浓密的毛发、擦干消毒液,利于胶布粘贴;关注重点患者,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积极配合;输注高危液体时,控制药物滴速,遵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做好健康宣教,告知陪护人员输液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向护士反应。通过有效沟通,使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减轻精神紧张;加强穿刺部位观察,每30 min巡视1次;发现输液处局部肿胀、皮肤苍白、发红、发紫、水疱等应立即拨针。采用药物软膏外敷穿刺部位,局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松解衣物,抬高患肢,以加快渗漏液吸收。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输液外渗患者组织坏死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输液外渗评价标准[2]:以《输液治疗护理的实践标准》为依据,0级:无明显症状;Ⅰ级:皮肤组织发白、发凉,水肿范围≤2.54 cm;Ⅱ级: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在2.54-15.24 cm;Ⅲ级:皮肤发白且半透明状,有中度疼痛,水肿范围最大直径≥15.24 cm;Ⅳ级:皮肤紧绷,有液体渗出,重度疼痛,水肿范围最大直径≥15.24 cm。组织坏死的判定标准[3]:局部皮肤灰暗、无光泽,内有肉芽组织生长,坏死后期有发黑情况。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4]:以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操作水平、患者告知、护患沟通、服务态度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明显减少,已发生输液外渗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后发生组织坏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表1)。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2)。

表1 两组患者发生输液外渗及组织坏死的情况比较

表2 患者对静脉输液护理满意情况比较(分,±s)

表2 患者对静脉输液护理满意情况比较(分,±s)

组别 n 患者告知 服务态度 技能操作 护患沟通对照组 519 83±3.23 88±2.62 87±3.11 86±3.60观察组 518 88±2.92 91±2.78 92±3.07 90±3.71 t 26.15 17.88 26.05 17.62 P<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血管受到高风险药物的化学刺激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引起炎症介质释放;持续液体输注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和液体静水压增加;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小、血流缓慢,加重药物局部刺激;重症患者如肝性脑病,患者微循环受损、无法合作等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壁损伤,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发生输液外渗。若输液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穿刺部位选择不佳以及责任意识不够,亦会增加输液外渗发生风险,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4]。输注高危药物时,需控制药物浓度和速度,可同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从而避免药物局部相互作用,或直接使用中央静脉通道;输液前,评估患者血管风险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建立静脉使用计划系统;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发现输液速度减慢、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及时通知护士;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而且能够将已经发生输液外渗患者受到的损伤降至最小。故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输液外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液期间输液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在已发生输液外渗患者中组织坏死的发生明显减少,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使护理人员能够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将科研结论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积极获取证据,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有效利用了各种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且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提出问题,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研究表明[5],开展循证护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客观的循证证据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激发参与人的热情,促进态度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循证护理可以使医护人员对工作保持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兴趣,减少工作倦怠。这种护理方法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的同时,也会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促使它们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更好的缓和了护患关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使用循证护理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同时也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并帮助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促进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对推动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1〕刘丽丽,王维宁.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评价工具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5,23(1):78-79.

〔2〕吕洁文.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脂肪乳外渗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27-1428.

〔3〕许贺.儿童静脉输液血管外渗性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71-271.

〔4〕王鸿,李艳丽.循证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1):55-56.

〔5〕孙兰珍,李晓琴,杜佩玉.品管圈管理用于预防高危药品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6):92-93.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循证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