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在应用经济学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2018-05-09张瑜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

张瑜

摘要:经济学科的特点集抽象理论、数理模型和实践应用于一体,学生容易出现知识理解和掌握得不彻底、应用实践能力薄弱的双重问题。这和目前许多高校在应用经济学课程的教授中,教学方法老套、手段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等问题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建构主义法,探索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分组讨论、理论精讲和总结回顾的完整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以及对知识体系主动建构的能力。因此,研究建构主义在应用经济学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经济学;建构主义教学法;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209-02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新事物、新现象和新信息做出的解释说明,是对主体的经验、假设和解释的总结。因此,知识是学习者基于实践、针对具体情境进行的再创造,强调主观能动性,学习者对新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单一的个人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协助,通过人际间合作活动而实现,学习必须在学习环境中才可以实现:“情境”、“协作”、“会话”和“体系建构”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相互衔接的四大要素,所以要求老师不能单纯地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利用协作、会话等具体学习情境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应于学习是自我主动的过程,构建主义认为教学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因为知识不是老师传授而来的,而是学生对原有经验进行实践、理解、反思、总结的结果。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构建主义所提出的“自我创造性的活动”与我国现阶段所提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非常吻合。

4.建构主义的师生角色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转变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对教师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具体教学过程看,教师不是全讲,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通过扎实的理论功底、有效的沟通、高超的教学技巧和宽广的胸怀来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情境使学习者更好地对知识进行体系建构;协作则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末,包括对学习资料进行搜集与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和解释;会话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沟通、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对当前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及事物间内在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总结。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应用经济学教学适用性分析

1.应用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教学手段老套。应用经济学是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学科,教授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图形、数据、表格及案例来辅助理解、剖析其理论精华。而应用经济学本身内容繁多,知识体系复杂,教学时间少,为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目前许多教师仍以传统“满堂灌”的模式进行教学授课。这种模式对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其组织、监督和管理整个教学过程,但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被忽视,他们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上,很少主动去研究探索原理背后的深层原因,更不会运用知识去调查、研究、解決实际的问题。因此,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最终无法利用已有的经验去建构应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体系。(2)学习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明显。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其主要内容有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论、一般均衡和福利论、市场失灵论等,其核心内容是产品或要素价格的确定。而经济学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只有在熟练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运用其分析预测市场的运行。当前学生在不预习或没有企业实践背景的条件下,想要充分理解掌握经济理论有很大的难度;况且经济学理论是在诸多假设的前提下推导而来,假设条件下的情境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缺乏实用性。

2.基于建构主义的应用经济学教学可行性分析。应用经济学是来源于现实的科学,其大量理论和模型与现实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对当前中国所处经济周期的探讨;国际经济学对当前国际收支失衡的全球问题做出的理论解释,这都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学生往往对经济热点事件和问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的模式,与课堂上理论讲述相结合,在加深对经济基础理论和数理模型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案例的建构主义教学使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便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们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应用经济学课堂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将整个上课过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回顾的思路开展,具体运用到应用经济学的教学中,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情景导入、分组讨论、理论精讲、回顾总结。

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兴趣。情景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视频、提出疑问等,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路,找到现实经济生活与理论知识的交点。因此教师必须下功夫找到每个知识点所对应的案例或与现实对接的问题。例如:在教授宏观经济运行走势时,可导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统计差异和现实差异,引导学生对中国经济特征、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点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学习货币供给量问题时可用当前我国人民币的最新动态作为引子导入。

2.分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重点环节,在情景导入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内部讨论、组与组间的外部讨论,不仅能激发灵感,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在此时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参与讨论但不给出定论,鼓励不善言辞的同学积极发表见解;同时注意维护课堂的秩序,及时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的方向,保证课堂不走偏;此外,教师还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和惩罚的手段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避免学习的惰性,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理论精讲。理论精讲环节是对分组讨论阶段的升华,这一环节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很高,教师要对学生百思不解、争论激烈的问题进行点拨,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等数学工具进行解惑。但经济学问题不是单纯的数学问题,还需从经济意义方面给学生加以解释。因此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充足的学习资料,反复思索每一个问题解释的具体语言及展开方式。例如,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并进行讲解,也可以用实验、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认清误区等,增加课程内容的现实应用性,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学习目标。

4.总结回顾。总结回顾是课堂的最后一环,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使之系统化,这个环节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只做适当补充。总结回顾过程不仅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的概括,还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心得以及对自己的评价等。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教师修改完善相结合的过程,不仅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调控学习行为的能力,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达到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

[3]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齐兴霞,王爱冬.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国际政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研究,2015,(3).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
探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试论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